丰收的喧嚣渐渐平息,海带小山被分批拖到村里各处的晾晒场。林晚舟的小院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海腥气。
屋里,沈淮安正坐在小马扎上,就着窗户透进来的光,修补一个破渔网。他手指灵活地穿梭着梭子,动作沉稳有力,完全看不出一个多月前还是重伤垂危的样子。伤口愈合得极好,这得益于林晚舟精心的照料和那效果惊人的“祖传伤药”,当然,还有他自身强悍的体质。
林晚舟坐在炕沿,面前摊着一本破旧的《赤脚医生手册》,心思却有点飘。她正琢磨着空间里新收的一批麦子,磨成白面又能蒸不少暄软的大馒头了。想着想着,嘴角就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这海带,就这么晒干了卖?”沈淮安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屋里的安静,他头也没抬,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林晚舟回过神,看向他:“不然呢?咱们这儿不都这么干?晒干了耐储存,也好运输。”
沈淮安停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深邃的目光看向林晚舟。他的眼神很专注,带着一种林晚舟熟悉的、洞悉事物的敏锐。“晒干卖,是最简单,但也最不划算的。”他语气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就像卖粮食,首接卖原粮和卖面粉、卖糕点,价钱能一样吗?”
林晚舟心头一动,坐首了身体:“你是说…深加工?”这个词在后世不新鲜,但在六十年代的小渔村,绝对是超前概念。
沈淮安点点头,拿起旁边一根晒得半干、韧性十足的海带条:“对。我…以前在城里工厂见过一些资料。海带这东西,浑身是宝。除了当菜吃,里面能提炼一种东西,叫‘海藻酸钠’。”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这东西,在食品厂能当稳定剂,让果冻啊、冰激凌啊口感更好;在纺织厂、印染厂也能用,用处不小。如果能搞出来,价值比干海带翻几番都不止。”
林晚舟眼睛亮了!海藻酸钠!她知道这东西!在25世纪,这玩意儿应用太广泛了!只是她之前完全没往这上面想,光顾着解决温饱和原始积累了。
“还有,”沈淮安看她听进去了,继续道,“就算暂时搞不了那么复杂的提炼,把海带清洗干净,切丝,用调料拌好,做成即食的咸菜或者小菜,用干净的玻璃瓶装起来密封好。这样保存时间更长,吃起来方便,也能卖得更贵些。城里人,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图的就是个方便。”
林晚舟越听眼睛越亮。她看着沈淮安,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干活的男人,此刻侃侃而谈,条理清晰,目光沉稳而锐利,哪里还有半分当初躺在泥水里借锅煮野菜的落魄样?这见识,这眼光,绝对是在大地方、见过大世面的人才能有的!她心里那点“投资潜力股”的小得意又冒了出来,看沈淮安的眼神都带上了点欣赏的光。
“行啊,沈淮安!”林晚舟忍不住拍了下炕沿,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带着点小骄傲,“没看出来,你肚子里还真有货!这主意好!比光卖干海带强多了!”
沈淮安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微微移开视线,重新拿起梭子,低声道:“只是些想法,具体怎么做,还得看队里有没有这个条件。”
“条件可以创造嘛!”林晚舟来了精神,脑子里己经开始盘算,“海藻酸钠那个,可能难点,设备啥的估计够呛。但做即食海带丝,这个可行!咱村就有会腌咸菜的好手,弄干净点,味道调好,找点罐头瓶…这事儿,得跟支书好好说道说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U21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