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机遇巧合,捡到宣德炉

小说: 中国小超人   作者:用户84123374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国小超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U32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壮的爸爸李卫东,是个健壮的大汉,今年刚刚50岁。他的小店面积有50多平方,里边有不少古玩。不过,绝大多数都是现代的和仿古的,真正的老东西不多。

李卫东听了李壮的介绍,热情地说:“张?,你们几个不用客气,随便看看。你们看中的小件东西,我都可以送你们!”张?随意地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时,李卫东让李壮给大家倒上了茶水,大家端着茶杯,边喝边观看着店里这些古董。

张?见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古董上,便启动了透视眼。他发现在货架角落的木板上,摆了几件小牙雕,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散发出淡淡的蓝光与紫光。其中一个是象牙雕刻的项链,还有象牙雕的小象、长颈鹿、小狗、小猪等动物造型。

便问:“李叔,这些小牙雕怎么卖?我们一人买一个吧!”这些牙雕,不光张?几个男孩子喜欢,佘丽娜也爱不释手,一手拿了一个,在手里把玩着。

李卫东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卖什么卖呀?这些小东西都不怎么值钱。我一人送你们一件算了!” 张?道:“李叔,您也是开门做生意的。我们怎么好意思免费要呢?要不,我帮你看看店里面的其他物件,看能不能从你收的货物中发现一点好东西?”

李卫东知道张?是学考古专业的,又是郭会长的准徒弟,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便说:“好哇,好。听说你正跟着郭会长学习,能不能帮我一下。有个外地朋友倒腾过来一批器物,我还没来得及收拾,还在地上堆着呢!你正好帮我看看里面有没有值钱的?”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墙角的一堆破烂陶器。

张?向前一步蹲了下去,别人无法看见他的眼睛,连忙仔细透视一下,发现其中一个黑不溜秋的器物似乎与众不同。他用手掂了掂,觉得有些偏重,器物里发出青光,让他的心中大吃一惊。

李卫东见张?在发呆,就解释道:“这些个陶器,是我一个朋友不知从农村哪个破烂堆里刚收上来的。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沾了脏东西,也看不准到底是什么物件!”

张?好似无意地,从地上将那个黑不溜秋的器物拿出来说:“李叔,你看这陶罐是不是显得有些特别呀?”

李卫东瞅了一眼,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好特别的?缺胳膊少腿,黑不溜秋,脏不拉及的, 肯定不值钱几个钱。”

张?却说:“上次我看郭老用桐油给我们清洗器物,一洗就洗出来个好东西。这个陶罐我怎么感到有些与众不同呀,要不我们也清洗一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行啊,你洗吧,只要你愿意,随便吧”。

其实,李卫东心里也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觉得年轻人想玩,就让他们玩吧,反正这些陶器买时没花几个钱。而且也请懂行的朋友看过了,并没发现什么特别的。

就这样,张?模仿郭老的办法,让李叔找来了桐油、刷子和大塑料盆,用桐油和刷子清洗那个器物。

由于器物实在是太脏了,他清洗了好半天,也没清洗出来,这时大家也渐渐失去了兴趣,除了佘丽娜还在关注,其他人都去看别的东西了。

张?心里很着急,这该怎么办呢?突然,他心生一计,装着不小心的样子,故意把陶罐摔到了水泥地上。

“啪”的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又重新吸引了大家注意。这时,陶罐摔得西分五裂,里面漏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这一下,足以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佘丽娜快人快语:“咦!张?,这是什么,这是是什么东西呀?”

只见张?用桐油刷刷刷,刷刷刷……刷了几下,终于露出了一些铜的光彩。李壮大叫:“老爸,老爸!快看,是铜,铜的……”

听到这里,有经验的李卫东立刻想到:“这是什么?铜的,铜的香炉,铜香炉?不会是……宣德炉吧?”。

李卫东慌忙夺了过来看,发现器物黄中有红,高约6厘米,宽约12厘米,显得小巧玲珑,有的地方透出红铜色的韵味。

张?想起了一下铜香炉的历史和变故。铜香炉是由铜做的焚香器具,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熏香在华夏由来己久,熏香炉也叫香熏或香炉,最初用青铜为材料。

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为熏香设计,由青铜制成。铜香炉虽质地相同,但不同时代的能工巧匠,却把他们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用途也有多种:熏衣铜香炉﹑陈设铜香炉﹑敬神供佛铜香炉等。

铜香炉中最著名的是明朝的宣德炉。为满足宣德皇帝玩赏香炉的嗜好,宫廷御匠们参照皇府珍藏的定、汝、官、哥、均名窑瓷器款式,借鉴《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古籍,设计监制铸造了一批铜香炉。

为了提高香炉的质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中国小超人 工艺师特意挑选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进行多次精心冶炼,制成了色泽晶莹温润的铜香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宣德炉。

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辟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了铜香炉的代名词。

宣德三年用这批红铜共铸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深藏于禁宫内,普通百姓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己极为罕见。

因为明清历史上经历诸多的劫难,铜香炉的损失极其惨重,才造成当今的真品宣德炉几乎是凤毛麟角。就连明清的后仿炉和私款炉,也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想到这里,张?的心中有了底气,基本可以确认这个铜香炉是宣德炉,因为透视确定的年代是明代,但也不敢表现得过于明显。

他只是装着很激动地问:“李叔,这些陶罐,你当时是用多少钱收的?” 李卫东心不在焉的回答:“这十几件陶罐总共才花了我6万块钱!”

张?接着说:“李叔,如果这个铜香炉,是真的宣德炉,你可是赚大了,宣德炉可是特别值钱的。我们不如赶紧给郭老打个电话吧,让他过来把把关,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大家众口一词,都说张?这个主意好。

于是,张?给郭老打了电话,郭老听了显得非常激动,他问清了地址,说马上过来。

不到30分钟,郭老就带着几个专家、工作人员来了。郭老顾不上跟大家打招呼,眼睛就死死盯住了桌子上摆放的铜香炉。

只见他兴冲冲地戴上老花镜、白手套,从桌上轻轻拿起铜香炉,用放大镜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查看起来。

一边细看一边询问张?他们发现铜香炉每个过程和细节,不一会他便陷入了沉思。

其他专家也不敢打断他,大家也在反复验看、反复对比书中的图样,结果大家是目瞪口呆,竟然发现这正是宣德三年,用红铜铸造真正的宣德炉!

这不得不令各位专家和工作人员震惊,大家在震惊之后,都感到不可思议!

真正的宣德炉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极其稀少,却被名不见经传的几个路人发现了,或者说是被张?发现了。

而且这个宣德炉掩藏于陶罐中,有人故意用黑色漆蜡糯米糊混合粘在了一起。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是个什么东西?掩藏得这么严实又这么难得的东西,竟然被一个年轻人无意给找寻到了(大家可不知道张?有透视眼,张?也肯定不会在大厅广众下承认),运气和侥幸的成分肯定有。

大家不得不认为,他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是神人不成?

这时,郭老的神情恢复了正常,他专门打了电话,让人专门找来清代后仿的宣德炉和现代仿的宣德炉,与现场的宣德炉进行对比。在鉴定对比时,他还向大家兴致勃勃地介绍了铜香炉,尤其是真、假宣德炉的鉴定方法:

“宣德炉之所以稀少,就是因为它所用的铜料很特别,而且就出了那么一批,因此,每个宣德炉都是独一无二的器物。

第一,真正的宣德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炉底、炉足,能露出铜精者为真,而粗劣者为假……

第二,真炉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厚重柔和;而伪者照于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炉不管是圆形还是方型,也不管是陶耳,还是桥耳、半环耳,相同型者,轻浮者为假,浑厚古朴者为真。

第西,真宣德炉款识有1、2、4、6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

当然,宣德炉的价值还要根据实物的年代、品相、形制、款识,以及是否有名人收藏过等综合因素来判断。” 。

郭老一口气讲了这么长,累的是气喘吁吁,一头大汗。佘丽娜赶紧用自己的手绢帮老爷子擦了擦汗。张?也慌忙给师父换了一杯茶水,让老爷子喝点水,定定神。

听完郭老的讲述,佘丽娜激动地抓住了张?的胳膊,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张?,你好棒哇,你太厉害了。竟然能从破烂里找到真的宣德炉,真是了不起!”

张?也不敢说他有透视的真相,只能将异能埋在心里。他摇了摇头说:“运气啊,运气,要不是我不小心将陶罐摔碎了,怎么会发现宣德炉呀!这不过是运气,只是侥幸而己!”

尽管他这样解释,大家听得是半信半疑。不少人也觉得张?这么年轻,肯定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许是张?真的有好运气!

不管怎样,这件事儿算是搪塞了过去,用运气掩盖了张?的特异功能。他可不想当供人实验的小白鼠,让人去解剖!



    (http://www.220book.com/book/U32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国小超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U32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