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温络仪”的神奇效果,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在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里,便吹散了笼罩在寿康宫上空多日的阴霾。
太后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好。
她甚至破天荒地,没有留在寝殿用膳,而是让宫人搀扶着,走到了暖阁的窗边,一边欣赏着雨后初晴的庭院,一边多用了半碗平日里最不喜的米粥。
她腿上的疼痛,虽然没有完全根除,但那种持续不断的、舒适的温热感,己经足以让她忘却大部分的痛苦。她甚至觉得,自己那双许久没有力气的腿,都重新恢复了几分知觉。
这种变化,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寿康宫里这些日日提心吊胆的宫人们。
他们看到太后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听到她开始有兴致地,询问起点心的做法,整个宫殿的气氛,都仿佛一下子,从严冬,跨入到了暖春。
而这股暖风,很快便吹出了寿康宫,在整个后宫,乃至前朝,都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涟漪。
第二天清晨,循例前来向太后请安的皇帝,第一个,便察觉到了母后的不同。
“母后今日气色红润,精神矍铄,可是有什么喜事?”当朝的景和帝,是一个年近西十、性情温和仁厚的君主。他至纯至孝,每日无论朝政多忙,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寿康宫向母亲请安。
“皇帝有心了。”太后笑着,拍了拍皇帝的手,“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得了件有趣的小玩意儿,解了哀家一桩多年的烦心事罢了。”
她说着,抬了抬自己戴着护腕的手,示意皇帝看。
景和帝的目光,立刻被那件造型精美、贵气内敛的护具所吸引。他好奇地问道:“这是何物?竟如此精巧。”
“此物,名为‘九阳温络仪’。”李嬷嬷在一旁,适时地笑着解释道,“是宫外一位故人之女,特意为娘娘手制,用以缓解风湿痹痛的。不用炭火,便能自发其热,还能随心调控温度,神奇得很呢。”
“哦?竟有此等神物?”景和帝闻言,也是大为惊奇。他身为天子,什么样的奇珍异宝没有见过?可这种能“自发热、可调温”的东西,却也是闻所未闻。
他亲自上前,学着母后的样子,试着转动了一下那个小小的旋钮。当他清晰地感觉到,那护腕散发出的热量,真的随着他的动作而发生了变化时,他脸上的惊讶,变成了由衷的赞叹。
“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啊!”他抚掌赞道,“能制出此等神物之人,必是一位大才!母后,可知此人是谁?当赏!当重重地赏!”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她看了一眼旁边的李嬷嬷,缓缓说道:“赏,是自然的。不过,在赏之前,哀家还有些事情,要先弄个清楚明白。”
景和帝是个聪明人,一听母后这话,便知其中另有内情。他没有再多问,只是笑着说道:“既是能为母后分忧解难之人,那便是我们皇家的大功臣。一切,都由母后做主便是。”
母子二人,又闲话了几句家常,景和帝便起身告退了。
可他走后不久,关于“太后得神物,顽疾得解”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前来请安的皇后、贵妃,以及各宫的嫔妃们,在看到太后手上和膝上那套前所未有的精美护具,并亲耳听到太后对其赞不绝口之后,一个个都露出了艳羡与好奇的神色。
“哎呀,母后,您这护腕可真是漂亮!臣妾从未见过如此巧的工艺。”
“是啊,母后,这东西真有那么神奇吗?臣妾的母亲,也有腿寒的毛病,不知此物,宫外可有得卖?”
“能做出此等宝物之人,定然是兰心蕙质,也不知是哪家的大家闺秀,有此福气,能得母后青眼。”
一时间,寿康宫内,充满了各种各样或真心、或假意的吹捧与打探。
太后只是含笑听着,却对这“神物”的来历,三缄其口,只说是“一位故人之女的孝心”,更添了几分神秘。
她越是如此,众人便越是好奇。
很快,“九阳温络仪”和它那位神秘的制作者,便成了整个后宫最热门的话题。
而在打发走了这些前来请安的后妃之后,寿康宫的殿门,再次紧紧地关闭了。
太后脸上的笑容,也缓缓地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带着几分锐利的威严。
“李嬷嬷。”
“老奴在。”
“去,把孙采薇给哀家叫来。”
片刻之后,孙尚宫便诚惶诚恐地,跪在了太后的面前。
“奴婢……奴婢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起来吧。”太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孙采薇,哀家问你,昨呈上的那件东西,究竟,是何人所托?”
孙尚宫吓得浑身一抖,连忙将自己早己想好的说辞,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无非是说,自己的兄长,福满楼大厨孙福,受了一位“故交之后”的请托,那人感念太后仁慈,又听闻太后有腿疾,便苦心制作了此物,只想尽一份孝心,不敢留名,也不敢求赏。
这番说辞,与云舒信中的内容,基本吻合,听起来天衣无缝。
可太后,是何等人物?她在这深宫之中,浸淫了几十年,早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她静静地听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端起茶杯,轻轻地吹了吹,慢悠悠地问道:“哦?只是一个不求留名的‘故交之后’?”
“是……是的,娘娘。”孙尚宫紧张得手心冒汗。
“那哀家再问你,”太后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这位‘故交之后’,如今,可是姓顾?可是,当朝定国公府的儿媳妇,羽林卫上将军顾长风的……原配发妻?”
“轰!”
孙尚宫的脑子里,仿佛有惊雷炸响。她“扑通”一声,再次在地,面如死灰,浑身抖如筛糠。
“娘娘……娘娘恕罪!奴婢……奴婢该死!奴婢……”
她怎么也想不到,太后竟然……竟然己经知道了!
“哼。”太后冷哼一声,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你倒还算有几分忠心,知道为主分忧。只是,你那点小聪明,也想在哀家面前班门弄斧?”
“哀家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太后的声音,变得冰冷刺骨,“把你知道的,关于这位定国公府少夫人云舒的一切,一字不漏地,给哀家说清楚!”
“若是再有半句隐瞒……”
“你和你那个在宫外开酒楼的好哥哥,就都提着脑袋,去见阎王吧!”
在太后这雷霆万钧的威压之下,孙尚宫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她不敢再有丝毫隐瞒,将自己从兄长那里听来的、关于定国公府最近发生的一切,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从顾长风凯旋归来,要娶安国侯嫡女为平妻,到云舒被满京城的流言污蔑为“妒妇”;从定国公府逼迫云舒拿出嫁妆做聘礼,到云舒拿出《神工贡献录》奋起反抗;再到顾家抵押祖产,顾长风被拒之门外……
一桩桩,一件件,听得一旁的李嬷嬷,都心惊肉跳,义愤填膺。
而太后的脸色,则随着孙尚宫的叙述,变得越来越阴沉,越来越难看。
当孙尚宫说完最后一个字,整个寝殿内的空气,都仿佛要凝结成冰。
太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可她那双保养得宜的手,却己经紧紧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想起了云舒信中的那句话——
“身陷家宅不宁之困,为流言蜚语所伤,名节有损。”
她原以为,这只是小夫妻间的寻常口角,是后宅妇人惯用的、夸大其词的诉苦。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之多的、令人发指的背叛、羞辱与欺凌!
好一个定国公府!
好一个顾长风!
好一个安国侯府!
他们,竟然敢如此对待她故人的女儿!对待一个为夫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
他们,这是在打她这个太后的脸!
“李嬷嬷。”
许久之后,太后才缓缓地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
“老奴在。”
“去,把哀家的掌印太监,王振,给哀家叫来。”
李嬷嬷心中一凛。
王振,是太后身边最心腹、也是手段最狠辣的内侍。他掌管着寿康宫乃至整个后宫的情报系统,轻易从不出动。一旦出动,那便意味着,要见血了。
“哀家要他,亲自出宫一趟。”
太后的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怒火。
“哀家要他,将定国公府那点见不得光的家事,给哀家查个底朝天!”
“哀家倒要看一看,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U33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