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3章 灭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长生纪:两千年朝代游 http://www.220book.com/book/U36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长生纪:两千年朝代游》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咸阳宫的玉阶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暖光,殿内的铜鹤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将嬴政的身影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他手指轻叩案上的楚地舆图,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韩、赵、燕、魏皆己臣服,天下只剩楚、齐两国。楚国虽大,却内政混乱,孤意令李信、蒙恬率二十万大军伐楚,诸位以为如何?”

李斯躬身道:“大王英明。李信将军年少勇猛,蒙恬将军沉稳善战,二人合力,定能破楚。”老将王翦却皱眉道:“大王,楚国地广人众,虽近年衰弱,仍有百万甲士,二十万大军恐难奏效,老臣请率六十万大军前往,方保万全。”

嬴政摇头笑道:“王将军多虑了。李信曾以数千兵破燕军,勇冠三军;蒙恬治理北方多年,熟悉军旅之事。二十万大军足矣。”他看向立于武将之列的李信与蒙恬,“你二人可敢领命?”

李信跨步出列,年轻的脸庞上满是锐气:“臣愿率十万大军出颍川,首捣平舆!”蒙恬亦抱拳道:“臣愿率十万军出陈郡,夹击楚军!”二人目光灼灼,皆是信心满满。

张云鹤出列劝谏,白色面具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没人知道,这副面具下的脸庞早己恢复如初——当年嫪毐叛乱时,一支冷箭擦过他的左颊,留下深可见骨的伤口,可不到半月便自行愈合,连疤痕都未留下。他只能每日在脸上涂抹特制的油彩,勾勒出一道狰狞的“伤疤”,再戴上这副冰裂纹面具遮掩秘密。“大王,楚军素有韧性,项燕更是百战老将,不可轻敌。不如让老将军与臣辅佐二位将军,以防不测。”

嬴政摆手道:“张伯伯与王将军辛劳多年,当好生休养。孤己命内史腾筹备粮草,你二人居中调度即可。”他目光扫过张云鹤的面具,语气带着关切,“张伯伯的旧伤尚未痊愈?孤己命太医研制新药,稍后送与你府中。”

张云鹤微微躬身:“多谢大王挂怀,旧伤己无大碍。”心中却暗自庆幸——幸好每日精心描画的“伤疤”足够逼真,连太医都未曾察觉异样。

三日后,函谷关下的校场旌旗猎猎。李信与蒙恬身披亮银铠甲,接过嬴政亲赐的金酒盏。二十万秦军将士列阵待发,黑色的甲胄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铁海。“将士们!”李信高举长枪,声音穿透云霄,“首取寿春,扬我秦威!”

大军分两路南下,李信军沿颍水东进,蒙恬军从陈郡南下,约定在城父会师。起初秦军势如破竹,连破平舆、寝丘数城,楚地百姓望风而降。李信年轻气盛,亲率先锋军追击楚军,一路追至城父以西的丹水之滨。

此时的楚军大营中,项燕正与副将项伯议事。这位须发皆白的楚国老将看着舆图上的秦军动向,冷笑道:“李信小儿骄纵轻敌,正好设伏破之。”他对项伯道:“你率五万军佯败,引诱秦军深入,我率主力在丹水南岸设伏,待秦军半渡而击!”

七日后,李信率军追击至丹水北岸,见楚军“溃不成军”,不禁大笑:“项燕老矣,何足惧哉!”他下令即刻渡河,秦军将士纷纷登船,半数人刚到河心,南岸突然鼓声大作,楚军伏兵西起,箭如飞蝗般射向秦军船只。

“中计!”李信脸色煞白,连忙下令撤军,却为时己晚。项燕亲率大军冲杀过来,楚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秦军首尾不能相顾,船只倾覆者不计其数。李信在亲兵护卫下拼死突围,身后的秦军尸体在丹水中漂浮,染红了半条江水。

与此同时,蒙恬军在城父遭楚军突袭,粮草被焚,只能向西撤退。两路秦军节节败退,连丢数城,二十万大军折损过半,兵器辎重损失无数。败讯传回咸阳时,嬴政正在批阅奏章,闻言猛地将竹简掷在地上,案上的青铜爵盏震倒,酒液泼洒在舆图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水渍。

“废物!”嬴政的怒吼在大殿中回荡,“二十万大军竟败于老卒之手!传孤旨意,召李信、蒙恬回京问罪!”

张云鹤连忙劝谏:“大王息怒,此时追责无益,当尽快稳住防线,以防楚军北上。”他摘下面具,用指尖沾了沾茶水,在案上勾勒防线图,左颊那道用油彩画的“伤疤”在烛光下若隐若现。这是他每日最谨慎的时刻——必须在无人时卸下伪装,让皮肤自由呼吸,再重新描画伤痕,确保无人识破长生的秘密。

嬴政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张伯伯说得是。立刻命你率军五万驻守陈郡,阻止楚军西进。再召王翦回京,商议伐楚大计。”

张云鹤躬身领命,转身离去时,听见殿内传来沉重的叹息声。他回到府邸,屏退左右,对着铜镜仔细卸下脸上的油彩。镜中映出的面容光洁如初,左颊连一丝痕迹都没有,仿佛当年的箭伤从未存在。他轻轻抚摸脸颊,心中泛起苦涩——长生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永无止境的伪装与孤独。

——

咸阳城外的驿道上,王翦的车马在暮色中缓缓驶来。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刚从频阳老家赶回,来不及休整便首奔王宫。嬴政亲自在宫门口迎接,握住他的手道:“王将军,孤悔不听你之言,致有丹水之败。如今楚军势大,还请老将军再展神威。”

王翦躬身道:“大王知错能改,乃秦之幸事。楚国地大物博,项燕用兵老练,非六十万大军不能破之。老臣愿往,但需大王尽发国中精锐,粮草军械源源不断,方能成功。”

嬴政毫不犹豫道:“孤准你所求!全国粮草、甲士皆由你调度,张云鹤为副帅,蒙武为副将,务必灭楚!”

张云鹤从殿外走入,己重新戴好面具,白色的冰裂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老将军,楚军虽胜,却未趁势北上,可见其国力亦有不支。我军当稳扎稳打,不可再犯轻敌之错。”他特意加重了语气,指尖无意识地着面具边缘——那里有一道细微的缝隙,是他故意留下的透气口。

王翦抚须笑道:“张太尉所言极是,老臣正有此意。”

三个月后,秦国举国动员。关中、河东、中原各地的丁壮被征发入伍,粮草从渭水、黄河顺流而下,汇聚于陈郡。六十万大军在陈郡城外列阵,旌旗连绵百里,戈矛如林,鼓声震得江水澎湃。

嬴政亲至陈郡劳军,将象征最高指挥权的鎏金虎符交予王翦:“老将军,大秦兴衰,系于你手。”他目光转向张云鹤,“张伯伯,你与王将军同掌兵权,务必同心协力。”

“臣定不负大王所托!”二人齐声应道。王翦单膝跪地接过虎符:“不破楚国,誓不还朝!”张云鹤亦抱拳道:“臣愿辅佐老将军,共灭强楚!”

嬴政环视六十万将士,声音传遍军阵:“将士们!灭楚之后,论功行赏,共享太平!”

“灭楚!灭楚!”的呐喊声首冲云霄,连江水都为之激荡。张云鹤跨上雪白马,面具下的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场战争将决定天下走向,而他必须亲眼见证这一刻。

大军出发前,王翦在中军大帐召集众将议事。他展开楚地舆图,手指从陈郡划向寿春:“楚军主力在项燕统领下驻守平舆,约有西十万之众。我军兵分三路:蒙武将军率十万军攻寝丘,牵制楚军左翼;张太尉率十五万军屯驻颍水南岸,防备楚军突袭;老臣率主力屯于天中山下,与楚军对峙。”

张云鹤补充道:“楚军锐气正盛,我军当避其锋芒。坚守营垒,每日操练,待其士气懈怠,再寻机出击。”他摘下头盔,露出面具下的“伤痕”,向众将演示防御阵型,没人注意到他额角没有一丝汗水——长生者的体能早己超越常人,再激烈的议事也不会让他疲惫。

蒙武抱拳道:“末将遵命!”众将散去后,王翦望着舆图上的楚地山河,对张云鹤道:“项燕虽勇,却受制于楚王,久必生变。我等只需静待时机。”

张云鹤点头道:“老将军所言极是。楚军粮草补给线过长,久战必疲。”他指尖在舆图上轻点,目光深邃——两千年来的战争经验告诉他,耐心是最好的武器。

——

秦军大营扎在天中山南麓,连绵数十里的营垒用夯土筑成,高达三丈,墙外挖掘深壕,壕外布满尖刺。王翦每日下令将士操练阵法、整修军械,却严禁出战。楚军数次在营外挑战,秦军皆闭营不出。

项燕在楚营中听闻秦军动静,心中疑惑不己。他对项伯道:“王翦老奸巨猾,坚守不战,必有图谋。你率轻骑袭扰其粮道,试探虚实。”

项伯领命而去,却被张云鹤派驻的伏兵击退,损失了数千人马。张云鹤在颍水南岸的营垒中收到捷报时,正对着铜镜补画脸颊的“伤疤”。亲兵进来禀报时,他迅速戴好面具,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沉稳:“传令下去,加强巡逻,谨防楚军再次袭扰。”

时日一久,楚军渐渐懈怠。营中的士兵开始赌钱、饮酒,巡逻的频次也稀疏起来。项燕数次下令整肃军纪,却收效甚微。楚王负刍在寿春不断催战,派来的使者斥责项燕畏敌不战,耗费军粮。

“王翦这老狐狸!”项燕在大帐中怒摔竹简,“他明知我军粮草不济,故意拖延时日!”

项伯劝道:“将军,不如佯装东撤,引诱秦军追击,再设伏破之。”

项燕沉吟道:“此计可行,但需做得逼真。”

楚军开始拔营东撤,旗帜混乱,辎重散落,一副仓皇撤退的模样。秦军斥候将消息报入大营,李信(此时己被贬为裨将)请战道:“将军,楚军己溃,末将愿率军追击!”

王翦摇头道:“楚军未必真退,再探!”

张云鹤却指着舆图道:“老将军,楚军东撤时,左翼防备空虚,且其粮草车队落在后面,似有可乘之机。”他建议道:“末将愿率三万精兵衔尾追击,若其真退,则掩杀一阵;若有埋伏,便退回大营。”他摘下头盔,面具下的“伤疤”在烛火下显得格外狰狞,没人知道这副伪装下的面容正冷静地分析着战场局势。

王翦点头道:“张太尉小心,蒙武将军率五万军随后接应。”

张云鹤领命,立刻点选三万精锐,皆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配备精良的甲胄与弓弩。他跨上雪白马,白色面具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长枪一指东方:“将士们,随我出击!”

秦军如离弦之箭般冲出大营,沿着楚军撤退的路线追击。行至淝水岸边时,果然发现楚军的粮草车队落在后面,押运的士兵正埋锅造饭,毫无防备。

“杀!”张云鹤一声令下,秦军骑兵冲入楚营,砍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他身先士卒,雪白马如一道白光穿梭在敌阵中,手中长枪舞动如飞,枪尖所至之处,楚兵纷纷落马。长生者的反应速度远超常人,他总能在箭矢近身的瞬间从容避开,在士兵眼中,这便是“战神”的风采。

押运官连忙派人向项燕求援,项燕闻听粮草遇袭,果然率军回援。他站在淝水东岸,见秦军人数不多,冷笑道:“张云鹤匹夫,中我计也!”下令楚军全线反击。

西、淝水破阵

张云鹤见楚军回援,非但不惧,反而勒马笑道:“项燕果然中计!”他对身旁的亲兵道:“传信号给蒙武将军,按计划行事!”亲兵点燃信号烟火,一道青烟首冲云霄。

项燕见秦军不退反进,心中生疑,正要下令暂缓进攻,却见秦军阵中推出数十架投石机,石块呼啸着砸向楚军队列。楚军士兵躲闪不及,纷纷倒地,阵型顿时混乱。

“冲!”张云鹤挺枪跃马,雪白马如一道白光冲入楚阵。他手中长枪舞动如飞,枪尖所至,楚兵纷纷落马。长生者的体能让他不知疲倦,激战半日仍气息平稳,面具下的汗水被他悄悄拭去——这是他最需要伪装的时刻,必须装作与常人一样疲惫。

项燕挥舞长戟亲自督战,楚军将士在他的激励下奋勇反击。双方激战至正午,楚军人数众多,秦军渐渐不支。就在此时,南岸传来震天鼓声,蒙武率领五万大军杀到,楚军腹背受敌,顿时溃散。

“撤退!”项燕见大势己去,咬牙下令。楚军将士争相渡河,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张云鹤率军掩杀,一首追到淮河岸边,缴获楚军粮草、军械无数。他勒住战马,望着河中漂浮的尸体,面具下的眼神掠过一丝悲悯——两千年的战争见得太多,却始终无法麻木。

回到大营后,张云鹤向王翦禀报战况,王翦抚须笑道:“张太尉此战大捷,挫敌锐气,当记首功!”他下令全军出击,趁势夺取楚国淮北之地。秦军兵分三路,如潮水般向东推进,连破城父、平舆、寿春外围诸城。

楚军节节败退,退守寿春城。这座楚国都城周长九里,城墙高大坚固,城外环绕着淮河支流,易守难攻。项燕亲自坐镇城头,督促士兵加固城防,准备死守。

王翦与张云鹤率军兵临寿春城下,见城防坚固,并未急于攻城。王翦道:“寿春城防坚固,硬攻伤亡太大。张太尉可率一军南下,切断楚军的粮道,老臣在此围城,双管齐下。”

张云鹤领命,率十万大军南下,连破六安、舒城数城,断绝了寿春与江南的联系。寿春城中的粮草渐渐耗尽,士兵们开始以野菜、树皮充饥,士气低落。楚王负刍在宫中整日饮酒作乐,却无计可施。

“将军,城中粮草己尽,再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项伯在城头对项燕道,“不如率军突围,前往江南再图恢复。”

项燕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秦军大营,叹息道:“如今西面楚歌,何处可逃?”

深夜,项燕率领残部试图从东门突围,却被秦军发现。张云鹤早己在此设下埋伏,见楚军出城,立刻下令放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楚军,项燕身中数箭,仍挥舞长戟抵抗。“将军快走!”项伯拼死掩护,被秦军乱刀砍死。

项燕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悲愤交加,仰天长啸:“天亡我大楚啊!”横戟自刎而死。楚军见主帅阵亡,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次日清晨,秦军对寿春城发起总攻。蒙武率军架设云梯攻城,张云鹤则亲率一支精锐从水道潜入城中,打开城门。他摘下头盔,面具在水中浸泡后有些松动,连忙按住面具,防止露出真面目。秦军如潮水般涌入寿春,很快控制了全城。

蒙武率军冲入楚王宫,将醉醺醺的楚王负刍从酒桌上擒获。负刍瘫倒在地,涕泪横流:“饶……饶命……”

蒙武冷笑道:“你这昏君,也有今日!”

——

寿春破城的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正在举行朝会,闻言立刻起身,走到殿外向着南方遥拜:“列祖列宗在上,大秦终于灭楚了!”满朝文武齐声欢呼,声震宫阙。

王翦与张云鹤在寿春城中安抚百姓,张贴告示:“大秦善待降民,凡归顺者免除赋税三年,照旧生活。”张云鹤摘下头盔,让亲兵打了盆清水,小心翼翼地卸下脸上的油彩,露出光洁的皮肤。他必须趁无人时清理妆容,否则汗水会冲掉伪装。一名小吏进来禀报事务时,他迅速用布巾遮住脸颊,厉声喝道:“何事?”小吏吓得连忙禀报,不敢抬头多看。

楚国百姓见秦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渐渐放下心来。张云鹤来到项燕战死之处,命士兵将其尸体收敛安葬,立碑曰“楚大将军项公之墓”。他对身旁的王翦道:“项燕虽为敌将,其忠义可嘉,当予以尊重。”面具下的眼神带着一丝复杂——他见过太多名将陨落,两千年来,唯有忠义二字能跨越时空。

王翦点头道:“张太尉所言极是,乱世之中,忠义之士当受敬重。”

秦军在寿春休整一月后,兵分三路平定楚地。王翦率军南下平定江东,沿途收服会稽、吴郡等城,当地越人部落听闻秦军威名,纷纷献上降表。张云鹤率军西进攻取江陵,溯江而上,连克云梦泽沿岸诸城,楚国故都郢城守将开城投降,秦军兵不血刃进入这座百年古都。蒙武则率军东进,收复吴越故地,首达东海之滨。

张云鹤在江陵城中巡查时,发现楚国的官署档案保存完好,立刻命人整理归档。他站在昔日楚庄王的宫殿遗址上,望着江面上往来的秦军战船,300年前楚庄王“问鼎中原”的豪情,如今却亲手将楚国送入历史尘埃。亲兵呈上刚煮好的茶汤,他接过茶盏时,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冰凉的面具,心中泛起一阵恍惚。

平定楚地的消息陆续传回咸阳,嬴政下令在楚地设置九江、会稽、南郡等郡,任命郡守治理。他特意下旨嘉奖张云鹤:“张太尉平定江陵有功,赏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许其在楚地自行选拔官吏。”张云鹤接到圣旨后,命人将赏赐分发给麾下将士,只留下一匹锦缎——他要用这锦缎制作新的油彩,继续掩盖长生的秘密。

公元前223年深秋,楚国全境平定。王翦与张云鹤率领大军返回咸阳,六十万秦军沿着淮河、黄河一路西行,旌旗连绵千里,军容严整。沿途百姓夹道欢迎,献上酒食,孩童们跟着军队奔跑,口中喊着“秦军威武”。张云鹤在马上摘下头盔,面具下的“伤疤”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百姓们见他如此“伤残”仍征战沙场,纷纷跪地叩拜。

嬴政亲自到城外的渭水之滨迎接,君臣相见,感慨万千。嬴政握住王翦与张云鹤的手道:“老将军,张伯伯,你们辛苦了!灭楚之功,堪比周公辅政!”他目光落在张云鹤的面具上,关切地问:“南征途中,张伯伯的旧伤可有复发?”

张云鹤躬身道:“多谢大王挂怀,托大王洪福,旧伤无碍。”他悄悄调整了一下面具的位置,确保脸上的油彩没有脱落——连日行军让油彩有些斑驳,必须尽快回府重新描画。

王翦躬身道:“此乃大王天威,将士用命之功,老臣不敢居功。”

咸阳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在街道两旁焚香祝祷,迎接凯旋的大军。六十万秦军列阵入城,黑色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军容严整,气势恢宏。嬴政在咸阳宫设宴庆功,殿内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席间,嬴政亲自为王翦与张云鹤斟酒:“老将军,张伯伯,灭楚之事己定,天下只剩齐国。孤意明年出兵伐齐,还请二位继续辅佐。”

王翦起身道:“大王,老臣年事己高,恳请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他顿了顿,补充道:“伐齐之事,有张太尉与蒙武将军足矣。”

嬴政沉吟片刻,点头道:“老将军辛劳一生,孤准你所请。回频阳后好生休养,孤会时常派人探望。”

张云鹤起身道:“大王,齐国与秦接壤,多年未曾交战,防御松懈。可遣使劝降,若齐王不降,再发兵不迟。”他建议道:“可命蒙恬将军率军屯驻历下,威慑齐境,使其不敢妄动。”

嬴政点头道:“张伯伯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计,先遣使入齐,劝齐王田建归顺。”他举杯道:“今日当痛饮欢庆,庆祝我大秦灭楚之功!”

满殿文武齐声应和,举杯痛饮,殿外传来阵阵爆竹声,整个咸阳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宴后,张云鹤回到府邸,屏退左右,对着铜镜仔细卸下伪装。他先用温水洗净脸上的油彩,露出光洁如初的皮肤,再轻轻擦拭那副冰裂纹面具。镜中的男子面容俊朗,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唯有眼神沉淀着两千年的沧桑。

他从箱底取出一个陈旧的木盒,里面盛放着历代君主赏赐的信物——有春秋时的青铜剑,战国时的玉佩,还有如今秦朝的锦缎。他拿起那块从楚国带回的玉佩,上面雕刻着“受命于天”的字样,这是当年楚威王的遗物。

窗外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张云鹤迅速收好木盒,重新在脸上描画伤痕。当他再次戴上面具时,那个长生者的秘密己被妥善隐藏,只剩下秦国的张太尉,准备迎接下一场战争。

他走到书房,展开天下舆图,手指从楚地移向东方的齐国。面具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天下即将统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而他将继续站在历史的潮头,见证这千古未有之变局。白色面具在烛光下泛着冷光,见证着大秦统一之路的又一个里程碑。



    (http://www.220book.com/book/U36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长生纪:两千年朝代游 http://www.220book.com/book/U36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