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钢铁牢笼的开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1975:铁血军官与CEO http://www.220book.com/book/U3L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1975年4月20日的清晨,公社武装部的院子里弥漫着煤烟与铁锈的混合气味。姜晚晴站在军绿色的闷罐车厢前,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蓝布褂子的衣角。这就是她要乘坐的“随军列车”——一节没有窗户的铁皮车厢,车门是厚重的铁门,焊着菱形的铁栅栏,活像个移动的监狱。车厢里堆着半车棉被和木箱,墙角立着几个印着俄文的弹药箱,“ВОРОНЕЖ”的字样被灰尘盖了大半,却依然能看出是苏联沃罗涅日兵工厂的标识。

“发什么呆?”贺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熨烫平整的军装,领口的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军靴擦得锃亮,与周围的破败格格不入。他手里捏着一朵红绸绢花,上面绣着“光荣军属”西个金字,递过来时指尖不经意地蹭过她的掌心——有个冰凉坚硬的小东西滑进了她的指缝。

姜晚晴下意识攥紧手,低头一看,是枚黄铜钥匙,比普通门锁钥匙小一圈,齿痕细密。她刚想开口问,贺铮己经抬手将绢花别在她胸前,动作重得像在盖章。“记住自己的身份。”他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不远处几个穿着军装的人影,“别给我惹麻烦。”

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姜晚晴看见三个女兵正往这边走,为首的是个高个女人,肩章比贺铮低一级,却带着股倨傲的派头。“贺营长,这就是您爱人?”女人的声音像淬了冰,目光在姜晚晴胸前的绢花上打了个转,嘴角撇出讥诮,“看着倒是细皮嫩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吃苦。”

“苏军医费心了。”贺铮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我爱人身体弱,还请多关照。”

苏白——姜晚晴在心里记下这个名字。原主的记忆里没有这号人物,但看贺铮的态度,显然是旧识,且关系不睦。苏白身后的两个女兵己经开始搬行李,其中一个瘦高个故意把木箱往姜晚晴脚边砸,溅起的泥点弄脏了她的布鞋。

“不好意思啊,手滑。”瘦高个女兵笑得一脸无辜,眼神里却藏着挑衅。

姜晚晴刚要理论,贺铮己经侧身挡在她面前,弯腰拎起那个木箱,胳膊上的肌肉贲张,轻松得像拎着个空篮子。“军需物资,轻点放。”他的声音不高,瘦高个却瞬间白了脸,慌忙立正敬礼:“是!”

闷罐车厢里比想象中更拥挤。除了他们一行五人,还有十几个士兵,挤在棉被堆成的“座位”上。空气里弥漫着汗味、脚臭和劣质烟草的味道,顶上的铁格栅透进惨白的光,照得每个人的脸都像蒙着层灰。

姜晚晴被安排在角落,旁边就是那几个俄文弹药箱。她刚坐下,就听见苏白在跟士兵们说笑:“现在的军属啊,真是金贵。想当年我们行军,别说闷罐车,就是徒步行军几十里,也没人敢喊累。”

“苏军医可是参加过边境作战的,哪能比?”瘦高个女兵捧哏似的接话,眼睛却瞟向姜晚晴,“有些人啊,怕是连旱厕都用不惯。”

周围响起一阵低笑。姜晚晴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在现代,她坐惯了头等舱,洗手间比这车厢都干净。可现在,她只能缩在角落,听着这些人的嘲讽,连反驳的资格都没有。

“哐当——”一声巨响,铁门被关上,插销“咔哒”落锁。车厢瞬间陷入昏暗,只有铁格栅漏下的光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列车缓缓开动,铁轨摩擦的“哐当”声震得人耳膜发疼。

贺铮坐在斜对面,正低头擦拭一把军用匕首,刀刃在微光中闪着冷光。他似乎完全没听到那些议论,可姜晚晴注意到,他擦刀的动作快了几分,指节泛白。

“贺营长,您爱人看着面生,是哪个大队的?”苏白突然开口,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姜家村。”贺铮头也没抬。

“哦——就是那个出了名的穷村啊。”苏白拖长了语调,“那可真是委屈她了,突然要随军去边疆,怕是连暖气都没见过吧?”

姜晚晴终于忍不住开口:“苏军医说笑了,穷村出来的人,皮实。”她刻意模仿着当地口音,语气却带着现代职场练就的锋芒,“倒是听说边疆风沙大,苏军医这细皮嫩肉的,更该多保重。”

苏白没想到她敢顶嘴,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姜晚晴迎上她的目光,不卑不亢,“就是觉得,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互相体谅是应该的。”

“你——”苏白气得说不出话,旁边的瘦高个立刻帮腔:“你怎么跟苏军医说话呢?知道苏军医是谁吗?是军区总医院的骨干,上过前线的!”

“上过前线很了不起吗?”姜晚晴挑眉,“贺营长也上过前线,还立过三等功,也没像某些人一样,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这话堵得对方哑口无言。车厢里鸦雀无声,连铁轨的“哐当”声都变得清晰。贺铮终于抬起头,看了姜晚晴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是嘴角几不可查地勾了一下。

苏白显然没料到这个“农村妇女”如此伶牙俐齿,冷哼一声转过头,不再说话。但姜晚晴知道,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列车行驶了两个小时,士兵们开始分发干粮。是硬得能硌掉牙的窝窝头和咸菜,用一个豁了口的搪瓷盆装着,大家轮流用手抓。姜晚晴看着那黑乎乎的窝窝头,胃里一阵翻腾——她早上只喝了半碗玉米糊糊,早就饿了,可实在下不去嘴。

“不吃?”贺铮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她旁边,递过来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两个白面馒头,还热乎着。

“你哪来的?”姜晚晴惊讶地问。在这个连细粮都要票的年代,白面馒头可是稀罕物。

“军需处领的。”贺铮言简意赅,塞给她一个,“赶紧吃,别让人看见。”

姜晚晴咬了一口,松软的口感带着麦香,眼泪差点掉下来。这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暖意。在这个冰冷的铁皮牢笼里,这个总是对她冷言冷语的男人,却偷偷给她准备了热馒头。

她正吃着,突然注意到旁边的弹药箱。上面的俄文除了“沃罗涅日”,还有一行小字:“1953年产”。可她记得贺铮的档案上写着,他1968年才入伍,1970年赴苏联受训——一个1953年的弹药箱,怎么会出现在1975年的军列上?而且,这箱子看起来很新,不像存放了二十多年的样子。

“别看了。”贺铮的声音突然响起,“不该问的别问。”

姜晚晴吓了一跳,赶紧移开视线,心里却疑窦丛生。这个弹药箱,绝对有问题。

就在这时,苏白突然站起来,拍了拍手:“同志们,咱们一路坐车也闷得慌,不如来学习学习最高指示?我带了《毛主席语录》,大家一起念念?”

士兵们纷纷响应。苏白拿着语录本,故意走到姜晚晴面前:“姜同志,你也来念念?让我们听听贫农的阶级觉悟。”

姜晚晴知道她是故意刁难。原主只上过扫盲班,认识的字不多,更别说念语录了。她刚想找借口推辞,贺铮己经开口:“她嗓子不舒服,我替她念。”

他拿过语录本,声音洪亮地念了起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西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他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在狭小的车厢里回荡。姜晚晴看着他的侧脸,在昏暗的光线下,那道疤痕仿佛也柔和了些。她突然觉得,这个男人虽然嘴硬,却总在不经意间护着她。

念完语录,车厢里的气氛缓和了些。士兵们开始聊天,说的都是边疆的事——那里风沙大,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带着泥沙的河水。

姜晚晴听得心里发沉。她想象过边疆的艰苦,却没想到这么苦。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稍微安心了些。这把钥匙,到底是开什么锁的?贺铮又为什么要给她?

列车继续前行,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铁格栅透进的光越来越暗,最后只剩下一片漆黑。车厢里亮起了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

苏白不知什么时候靠在木箱上睡着了,瘦高个女兵在给她盖被子时,故意撞了姜晚晴一下。姜晚晴没理会,只是往贺铮身边挪了挪。

“累了就靠会儿。”贺铮低声说,往旁边让了让。

姜晚晴确实累了。她靠在冰冷的车厢壁上,听着铁轨单调的“哐当”声,眼皮越来越沉。迷迷糊糊中,她感觉有人把一件带着体温的军大衣披在了她身上,带着淡淡的肥皂味和硝烟味。

她知道,是贺铮。



    (http://www.220book.com/book/U3L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1975:铁血军官与CEO http://www.220book.com/book/U3L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