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显协理政务,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
涟漪渐次扩散,搅动了神都权力格局的深层暗流。
东宫不再仅仅是象征性的存在,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政务批阅权和部分人事建议权。
虽然范围有限,且最终裁决仍牢牢握在武则天手中。
但这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
狄仁杰、张柬之等人自然是竭尽全力辅佐,将一些精心筛选、容易出政绩又不易出错的政务呈送东宫。
并暗中指点太子如何处置。
李显经历了多年的幽禁与惶恐,此刻倍加珍惜,倒也做得小心翼翼,勤勉恳恳。
偶有亮眼之处,便会被狄仁杰等人巧妙放大。
在朝野间宣扬,逐步塑造其“仁厚勤政”的形象。
然而,这般的“好景”岂能长久?
武三思一党的反扑来得又快又狠。
他们不敢首接攻击太子。便从太子批阅的政务中吹毛求疵,无限放大细微差错,攻讦东宫属官“辅佐不力”、“心怀叵测”。
更是暗中指使御史,连续上本弹劾与东宫走得近的几名中层官员,罪名五花八门从。
“贪墨驿站经费”到“纵容家奴欺市”,意图剪除太子的羽翼,阻挠其熟悉政务的进程。
一时间,朝堂上又乌烟瘴气,攻讦之声不绝。
太子李显本就性格软弱,被这般阵势吓得有些缩手缩脚。
批阅奏疏时愈发犹豫不决,甚至有些政务又悄悄送回了狄仁杰处,请其定夺。
“狄公,这般下去,如何是好?”
一次下朝后,张柬之拦住狄仁杰,眉头紧锁,语气焦灼。
“太子殿下心存畏惧,若长久如此,恐失陛下信任,这监国之权形同虚设!”
狄仁杰面色沉静,但眼底深处亦有一丝凝重。
“此乃意料之中。武攸宁(武三思)等人岂会坐视?他们便是要以此种方式,让太子知难而退。”
“难道就任由他们嚣张?”
“自然不是。”
狄仁杰目光微冷。
“他们攻讦东宫属官,我等便不能保吗?姚崇、宋璟何在?该是他们发力之时了。”
果然,次日朝会。
当又有御史弹劾一名刚被狄仁杰推荐至东宫的官员时,不等狄仁杰开口,宋璟便率先出列,厉声驳斥。
“其所劾之事,皆捕风捉影,查无实据!尔等身为御史,风闻奏事乃其职,然亦需秉持公心,岂能沦为党同伐异之工具?!”
他言辞犀利,首指要害,将那御史驳得面红耳赤。
姚崇则紧随其后,不疾不徐。
却引经据典,阐述为官当重实绩,而非苛求细枝末节,暗讽攻讦者舍本逐末,其心可诛。
清流力量的发声,顿时让局面不再是一边倒。
双方在朝堂上唇枪舌剑,争吵不休。
端坐龙椅的武则天冷眼旁观,并未轻易表态,仿佛乐于见到双方互相制衡。
狄府书房内,狄明听着父亲略带疲惫地讲述朝堂争斗,心中了然。
他知道,这是权力过渡期必然的阵痛。
“父亲,看来仅靠防守,并非长久之计。”狄明轻声道。
狄仁杰看向他:“哦?明儿有何想法?”
“武氏一党攻讦东宫,无非是想证明太子不堪大任,或其身边皆是宵小。”
狄明目光闪烁。
“那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设法让太子殿下,真正‘做成一件事’,一件能让陛下亲眼所见、让朝野无话可说的好事?”
“谈何容易?”
狄仁杰叹道,“政务皆在陛下与诸位宰相眼下,有何事能轻易让太子独揽功劳?且需做得漂亮,不容指摘。”
“事在人为。”
狄明沉吟片刻。
“眼下春日己至,去年冬季大雪,今岁洛水、漕运恐有汛情或淤塞之患。此事关乎神都民生漕运,陛下定然关心。若能以太子名义,主持一次小范围的、但成效显著的堤防加固或漕渠清淤工程……所需钱粮不多,易于掌控,工期也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功。”
狄仁杰眼中精光一闪:“继续說。”
“工程方案、钱粮预算、人手调配,可由父亲与张公等暗中筹划妥当,务求周密。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由太子殿下主动向陛下请缨,言辞恳切,只为替陛下分忧,为百姓做事。陛下或许会允准。”
狄明分析道。
“届时,大哥不是正在宫中任职吗?或可请他从禁军中挑选一些可靠、懂工程的底层军官协助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不出纰漏。只要事情办成,便是太子的政绩。武三思他们若再想攻讦,便是与民生为敌了。”
狄仁杰听完,沉思良久,缓缓点头。
“此法……或可一试。虽仍有风险,但确是破局之道。化被动为主动,将对方的注意力,从挑错引向做事。”
他看向狄明的目光充满了赞赏,“明儿,你之谋略,愈发老成了。”
“皆是父亲教导。”狄明谦逊道。
计划很快便在极小的圈层内秘密铺开。
狄仁杰与张柬之、姚崇推敲细节,选定了一段往年易出问题、但工程量不大的洛水支流堤坝。
宋璟则负责核算钱粮,务求精准节俭。
狄光嗣也被暗中告知,开始留意宫中禁军里合适的人选。
与此同时,狄明也没有闲着。
他通过上官婉儿。
“无意”间向女皇进献了一幅“洛水春耕图”,画意祥和,却巧妙点出了水利的重要性。
他又在与李裹儿的闲聊中,“抱怨”天气回暖后家中后院墙角似乎有些潮湿,引申到“神都水脉丰沛,维护堤防真是大事”。
潜移默化地在她心中种下“修堤是好事”的印象。
或许她哪天就会在武则天或韦后面前“童言无忌”地提起。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准备着。
这一日,狄仁杰终于觉得时机成熟。
在一次例行政务汇报后,他并未离去。
而是以一种忧国忧民的口吻,向武则天奏报了今春洛水可能存在的隐患,并谨慎地提出。
“太子殿下近日协理政务,常思为国为民做些实事。或可请殿下总领此事,督导一小段河工,一则历练,二则为陛下分忧,三则惠及黎民。”
武则天凤目微眯。
看着狄仁杰,又看了看一旁垂手恭立的太子李显。
良久,嘴角似乎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准了。”她淡淡开口。
“便让显儿试试吧。狄卿,你从旁多多辅佐,莫要出了差池。”
“臣,遵旨!”
狄仁杰压下心中激动,躬身领命。
消息传出,武三思等人愕然,旋即暴怒,却一时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太子为民修堤,你能说这是错的吗?
主线,在狄明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妙的推动下,再次向前迈进了一步。
太子李显,终于获得了一个真正展示能力、赢得声望的机会。
而这也意味着,他与武氏集团的矛盾,将被推向更公开、更激烈的层面。
神都的春日,暖阳之下,暗潮愈发汹涌。
(http://www.220book.com/book/U56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