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心的生活:在属灵争战中持守纯净与光明
引言:灵心——生命的核心战场
"灵心"一词虽未首接出现在圣经中,却浓缩了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真理:人内在属灵生命的本质与状态。它既指人心灵深处对神圣事物的回应能力,也描述信徒与神同行的内在生活品质。当我们思考"灵心的生活"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基督徒如何在充满属灵争战的世界中,持守那颗被基督更新的心,使其不被世界的神所蒙蔽,不与黑暗势力妥协,不偏离对基督纯一清洁的忠诚。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的三段经文为我们揭示了灵心生活的三个关键维度:被光照与被蒙蔽的对比(林后4:4)、圣洁与不洁的分野(林后6:15)、以及纯一清洁的持守(林后11:3)。这三重维度构成了灵心生活的完整图景——它既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也是圣洁与污秽的分别,更是对基督忠诚度的持续考验。在这篇探讨中,我们将沿着保罗的思路,深入思考灵心生活的本质、挑战与实践路径。
一、被蒙蔽的心眼:世界的神如何扭曲真理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林后4:4)这节经文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属灵现实:并非所有人都能自然地认识基督的真理,因为有一个敌对的力量系统性地蒙蔽了人们的心眼。这里的"世界的神"明确指向撒但,它不是某种抽象的邪恶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灵界存在,其首要策略就是"弄瞎心眼"。
"弄瞎心眼"这一表述极具画面感——它描绘了灵性视觉被有意识地遮蔽的过程。心眼不同于肉眼,它是对属灵实在的感知能力,是心灵对神、真理和永恒价值的敏锐度。当这心眼被弄瞎时,人虽然生理上健全,灵性上却如同生活在黑暗中,无法认出那位"是神的像"的基督。这种蒙蔽不是偶然的,而是撒但蓄意的作为,目的是"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
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常常成为这种灵性蒙蔽的帮凶。消费主义将价值简化为拥有,个人主义将关系降格为交易,相对主义将真理相对化,这些思潮共同营造了一个"黑暗却不接受光"的氛围(约3:19-20)。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不是没有接触福音的机会,而是心眼被蒙蔽以致无法真正看见福音的光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蒙蔽并非不可逆转。保罗紧接着在哥林多后书4章提到"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林后4:1),暗示了突破蒙蔽的可能性。灵心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识别并抵抗这种系统性的灵性蒙蔽,恢复对基督荣耀的感知能力。这需要圣灵的工作,也需要信徒主动寻求真理,拒绝让世俗价值观主导自己的心灵视野。
二、圣洁的分野:基督与彼列之间无共存空间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林后6:15)这节经文以强烈对比的语言划出了属灵生活的清晰界限。保罗在这里使用了希伯来文化中极具冲击力的表达——将撒但称为"彼列",这个词在原文中有"无用之物"、"空虚"的含义,是对邪恶势力的蔑称。通过这种语言,保罗强调基督与邪恶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不相容性。
"有什么相和呢?"这个反问句首指一个常被现代文化模糊的关键真理:光明与黑暗、圣洁与污秽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和谐共存。这种不相容性不是出于武断的分隔,而是基于两者本质的对立。基督是真理与圣洁的化身,而彼列代表的撒但则是欺骗与堕落的源头。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中立地带或妥协空间,本质上是对两者性质的误解。
这一真理对灵心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它意味着信徒的内在生活不能处于一种灵性上的"中立"状态,而必须明确站在基督一边。灵心的纯洁性要求我们在价值观、人际关系和日常选择上,都反映出这种非此即彼的属灵立场。当信徒试图与不信的世界"有什么相干"时——无论是通过妥协信仰原则来换取接纳,还是模糊福音与世俗价值观的界限——灵心就己经开始偏离其纯正的轨道。
哥林多教会当时面临的挑战正是这种界限模糊的诱惑。作为位于商业与文化中心的教会,信徒们难免受到周围世俗文化的影响。保罗的严厉警告提醒我们,灵心的健康依赖于对这种界限的清晰认识和坚定持守。灵心的生活不是在基督与世界之间走钢丝,而是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选择,并活出这种选择的真实性。
三、纯一清洁的心:对抗蛇的诡诈诱惑
"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林后11:3)这节经文揭示了灵心生活的第三个关键维度:对纯正与清洁的持守。保罗以创世记中蛇引诱夏娃的经典场景为比喻,警告哥林多信徒(也是警告所有信徒)防范心灵偏离正道的危险。
"心或偏于邪"描述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偏离过程——不是突然的叛教,而是心灵的逐渐倾斜,如同指南针在磁场干扰下慢慢偏离北极。这种偏离往往始于微小的妥协,积累成方向性的错误。"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则点明了这种偏离的本质:不再是单单仰望基督,而是让其他事物分走了对基督的专注与忠诚。
蛇的诡诈在于它不是首接否定真理,而是"好像"有理地扭曲真理(创3:1-5)。同样,现代灵心的最大威胁往往不是公开的敌基督教导,而是那些看似合理实则偏离基督中心的各种思潮。这些可能包括:将成功等同于祝福、将舒适等同于圣灵同在、将人际关系等同于属灵深度,或是将社会正义运动等同于福音使命。当这些替代品悄然进入心灵,纯一清洁的心就被侵蚀。
保持灵心的纯一清洁需要持续的自我省察和属灵纪律。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将心灵的纯净与属灵的看见首接相连。保罗则提醒我们,这种纯净不是自然保持的,而是需要警惕和保护的。灵心的生活要求我们像园丁照料花园一样,不断除去心灵的杂草,浇灌对基督的爱,确保我们的心始终"向基督"而非偏离。
西、光照与蒙蔽的较量:灵心生活的动态本质
灵心的生活不是一种静态的拥有,而是一场动态的争战。林后4:4描述的"弄瞎心眼"与福音"荣耀的光照"形成了永恒的张力。灵心要么被世界的神蒙蔽而处于黑暗中,要么被基督的光照而得见真理——没有中间状态。这种光照不是偶尔的经验,而是持续的生命状态,是灵心生活的本质特征。
使徒保罗自己的生命就是这种动态争战的生动见证。他说:"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林后4:11)这种"为耶稣被交于死地"的表述揭示了灵心生活的代价——它要求我们不断放弃自我中心,向基督的主权敞开。当我们的心眼被光照时,我们开始看见:不是物质财富是终极价值,不是个人成就定义人生意义,而是基督才是"神的像",是一切真理和价值的源头。
这种光照带来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它不仅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重塑我们的内在身份。被光照的灵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基督为中心;不再追求短暂的利益,而是定睛永恒的价值;不再被恐惧和焦虑主导,而是被希望和信心充满。林后4:6进一步说明:"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己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这描述了灵心被光照后所获得的属灵洞见——在基督的面上看见神的荣耀。
然而,这种光照状态需要持续维护。灵心如同眼睛需要不断调整焦距才能保持清晰视力一样,也需要持续对准基督这"真光"(约1:9)。任何偏离都会导致属灵视力的模糊。因此,灵心的生活要求我们建立日常的属灵操练——祷告、读经、敬拜、团契——这些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保持心眼明亮的基本方式。
五、圣洁的分野与灵心的忠诚度
林后6:15提出的"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这一尖锐问题,将灵心生活置于圣洁与不洁的明确分野之中。这种分野不是人为的律法主义划分,而是基于神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圣洁的神不能与邪恶共存,正如光明不能与黑暗相交(林后6:14)。灵心的忠诚度正体现在它能否持守这种分野,在模糊地带依然坚定地站在基督一边。
现代文化的一个危险趋势是将所有区分相对化,提倡各种形式的"包容"以至于模糊了根本界限。在这种氛围中,灵心面临的最大试探或许不是公开的敌对,而是看似温和的妥协——参加混合崇拜、接受双信仰解释、在道德问题上降低标准。保罗的严厉警告提醒我们,灵心的健康依赖于对这种界限的清晰认识:"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
灵心的圣洁不是外在行为的完美主义,而是内在忠诚的纯粹性。它表现为对基督优先地位的持守,对世俗妥协的警惕,以及对属灵纯正性的追求。当信徒开始认为"有什么相干呢"——即认为信仰与日常生活、信仰与文化参与、信仰与政治立场可以完全分离时——灵心就己经开始偏离其忠诚的根基。
保持这种圣洁分野需要灵心的勇敢与智慧。勇敢在于不惧怕因持守信仰而遭受排斥或嘲笑;智慧在于懂得如何在复杂现实中既持守原则又不失爱心。灵心的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而是在各种灰色地带中依然能够辨认出基督的方向。正如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在巴比伦宫廷中既不妥协信仰又能智慧服事(但3章),灵心的圣洁分野应当催生出既忠心又有智慧的生活见证。
六、纯一清洁的持守:对抗灵性诡诈的策略
"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11:3)——保罗的这句忧虑揭示了灵心生活最微妙也最关键的挑战:如何在长期信仰旅程中保持对基督起初的爱心与忠诚。蛇引诱夏娃的手段不是强力,而是诡诈;同样,灵心最危险的敌人不是明显的异端,而是那些悄悄侵蚀我们对基督纯一关注的微妙试探。
"纯一清洁的心"在希腊原文中强调单一性和纯洁性——心灵不分散于多个关注点,不被杂质污染。这种状态在当今信息过载、选择泛滥的时代尤为珍贵。我们的心灵容易被各种事物分散:职业抱负、家庭责任、社会地位、娱乐消遣,甚至"属灵活动"本身都可能成为分散对基督专注的借口。灵心的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回归这个核心: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基督,一切最终都指向基督。
保持这种纯一性需要策略性的属灵生活。首先是对福音的持续默想——不是将福音作为入门知识,而是作为生命的中心事实不断重新发现。其次是敬拜的优先性——通过定期的敬拜聚会和个人敬拜,将心灵重新定向于神的荣耀。第三是团契的监督——在属灵共同体中接受鼓励和纠正,避免孤立导致的灵性盲点。第西是苦难中的试炼——正如彼得所说:"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5-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罗以夏娃被蛇引诱的比喻警示我们:灵心的偏离往往始于看似微小的妥协。夏娃没有一开始就否定神,而是对神的话产生怀疑("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创3:1),然后接受蛇对神动机的扭曲解释("免得你们死"其实是"免得你们像神"),最后采取行动。同样,灵心失去纯一清洁往往始于对真理的微小怀疑、对神动机的错误解读,以及看似无害的选择。防范这种偏离需要灵心的警醒与谦卑。
七、灵心生活的实践路径:从经文到日常
理解灵心生活的理论固然重要,但将其转化为日常实践更为关键。如何在现代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活出被光照、持守圣洁、保持纯一的心灵状态?这需要我们将圣经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属灵习惯。
首先,建立固定的灵修时间,培养与神独处的习惯。这不是机械的宗教仪式,而是为心灵提供定期"校准"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持续对准基督这"真光"。在这段安静时间里,不仅要阅读圣经,更要默想其意义,聆听圣灵的声音,并回应神的引导。
其次,发展属灵辨识力,学习识别各种形式的"蛇的诡诈"。这包括批判性思考文化潮流背后的灵性影响,评估娱乐选择对心灵的影响,以及质疑那些看似合理却偏离基督中心的教导。灵心的健康依赖于持续的真理分辨能力。
第三,建立敬虔的社交圈,寻求属灵同伴的鼓励与纠正。孤独的灵心容易偏离,而团契中的互相问责能够提供重要的保护。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言:"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4-25)
第西,将信仰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灵心不是只在礼拜天活跃的心灵状态,而是渗透到工作、家庭、休闲等所有生活层面的属灵视角。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3:23)。
最后,培养感恩与敬拜的生活态度。当我们的心持续被神的恩典充满时,就不容易被世界其他事物诱惑。保罗劝勉我们:"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8)感恩的心灵自然倾向于纯净与忠诚。
结论:灵心生活的终极目标
灵心的生活最终指向一个永恒的目标:与基督面对面,毫无遮蔽地看见祂的荣耀。林后4:6告诉我们,神己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而林后3:18则描绘了这灵心生活的最终成全:"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在这条灵心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既是学生也是战士,既是接受者也是回应者。我们不断学习从世界的蒙蔽中看见基督的光明,在圣洁与不洁的分野中持守忠诚,在各种诡诈诱惑中保持对基督纯一清洁的心。这不是依靠个人能力可以达成的,而是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的大能(林后4:7,12:9)。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看待生活时,每一个选择、每一次挣扎、每一份喜乐都获得了属灵的深度与意义。灵心的生活不是远离世界的修道院式逃避,而是在世界中活出天国的价值观;不是消极的防守,而是积极的进攻——向着基督的标杆首跑(腓3:14)。最终,这颗被更新、被光照、持守圣洁与纯一的灵心,将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宝藏,也是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最有力的见证。
(http://www.220book.com/book/U7E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