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身忧与道渴】
巡狩队伍行至雍州边境,临近崆峒山。连日奔波,调理地脉虽仗人皇气运与洛书玄妙,亦耗心神。黄帝虽值盛年,却己见鬓角微霜,深感肉身有尽而天地无穷,治世之功业,或需远超常人之寿元方能稳固。恰闻当地山民言,崆峒山深处隐有仙真,号广成子,乃轩辕之师,历劫不灭,通晓长生久视之道。
黄帝心向往之,遂将队伍暂交风后统领,继续按河图所示疏浚雍州地脉,自身只带两名侍从,轻车简从,深入崆峒云雾之中。
【第一幕·仙踪渺渺】
1. 迷雾锁山
崆峒山奇峰竞秀,却云雾缭绕,寻常路径入之则迷。黄帝以轩辕剑轻微震荡,感应天地气机流动,循着一股清静无为、绵长浩然的道韵,于无路之处攀援而行。侍从皆被无形屏障阻于山腰,唯黄帝得以深入。
2. 洞天别境
穿过一道水幕般的灵蕴结界,眼前豁然开朗。但见流泉飞瀑,仙鹤徜徉,奇花异草吞吐灵光,与外间时节迥异,俨然一方洞天福地。一褐袍老者,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双目澄澈如婴,正静坐于石台之上,与周遭自然浑然一体。正是广成子。
3. 至诚叩问
黄帝整肃衣冠,执弟子礼,恭敬叩问:“闻先生明达至道,敢问如何修身,可得长久?” 继而阐述己志:“朕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又欲掌阴阳之和,以育众生,以安天下。然常恐寿数有尽,功业中辍,故求长生之道。”
【第二幕·至道无言】
4. 道斥俗念
广成子闻言, initially 默然不语,良久方睁眼,目光如电,首透黄帝心神:“尔之所问,乃皮毛之物;尔之所欲,乃残渣糟粕!”
“自尔治天下,”广成子声如金石,“云气不待簇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尔之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大意:你治理天下,使得云气没等聚集就下雨,草木没等枯黄就凋落,日月之光越发显的肤浅了。你这般心胸狭小、急功近利之人,怎配谈论至高之道?)
5. 守一之境
黄帝悚然,再拜稽首,诚心请教:“敢问先生,如何可达于至道之境?”
广成子见其心诚,语气稍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 阐述守一、静心、摒除外扰、保养精神之要诀。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广成子悠然道,“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吾形未尝衰。”
6. 天地之根
黄帝若有所悟,追问:“此‘一’为何物?”
广成子答:“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言罢,复归沉默,其身似与山石云雾合一,再难分辨。
【第三幕·魔蕴微澜】
7. 战利异动
黄帝沉浸于广成子所言大道之中,忽感怀中一物微微震动,散发出一丝极隐晦的阴冷波动。那是涿鹿之战后,他取自蚩尤座驾的一枚黑色金属饰片,似骨似铁,坚不可摧,他随身携带,意在时刻警醒。
此刻,这饰片竟与广成子洞府深处某物产生了微弱共鸣!广成子猛然睁眼,目光如炬射向黄帝怀中:“嗯?此物…含有一丝‘寂灭’之意,从何得来?”
8. 古器共鸣
广成子袖袍一拂,洞府深处一古朴石匣开启,内里露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古镜,镜面模糊,却正对那黑色饰片发出低沉嗡鸣。广成子面色微凝:“此镜乃吾于极西之地所得,镇压着一缕荒古寂灭之气。尔手中之物,竟与之同源?蚩尤…从何得此?”
9. 道魔之辨
广成子仔细探查那饰片后,摇头道:“此非此界原生之物,其性寂灭万物,归于虚无,与生生不息之道相悖。虽只一丝,然若滋养,后患无穷。”他警告黄帝,“长生之道,在于生养。此物之道,在于寂灭。道不同,切勿以自身气运温养此物,久之恐遭其蚀。”
【终幕·下山之悟】
黄帝将黑色饰片交由广成子,请其以古镜一并镇压于崆峒山灵脉深处。拜别广成子,下山途中,他心境己然不同。
广成子所言长生之道,玄之又玄,他深知自己身负天下重任,难以真正做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然“守一”、“静清”之理,于调理自身、感悟天地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广成子点出了那饰片的来历——寂灭异道。蚩尤之力,其来源或许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和遥远。
“治身,治国,治天下…”黄帝回望云雾缭绕的崆峒山,“道阻且长,然方向己明。”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黄帝战纪(http://www.220book.com/book/U8M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