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养伤的日子里,京中局势一日三变。
太子被废后,东宫旧部树倒猢狲散,有的被牵连下狱,有的则见风使舵,转头依附其他皇子。镇国公奉旨彻查太子与北狄私通一案,顺藤摸瓜揪出不少朝中蛀虫,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连空气里都飘着肃杀之气。
这日午后,沈知意正靠在窗边翻看医书,萧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件狐裘搭在她肩上:“秋风凉了,怎么不多穿些?”
“看你回来得早,想给你个惊喜。”沈知意放下书卷,指着桌上的棋局,“我新摆了个残局,你试试?”
萧玦无奈地摇头:“大夫让你静养,偏不听。”嘴上虽嗔怪,却还是在她对面坐下,目光落在棋盘上时,神色渐渐凝重。这残局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杀机,每一步都似有无数种走法,却又步步惊心。
“这棋局……”他抬眼看向沈知意,“倒像如今的朝局。”
“可不是么。”沈知意指尖轻点棋盘一角,“太子倒了,三皇子与五皇子明争暗斗,都想趁机填补空缺。北狄那边也不安生,听说己在边境增兵,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萧玦落下一子,沉声道:“北狄不足为惧,朝廷己派镇北将军驰援边境。倒是朝中这潭水,怕是还要浑上一阵子。”他执棋的手顿了顿,“陛下属意让二皇子暂代东宫之职,只是二皇子素来不问政事,怕是镇不住场子。”
沈知意蹙眉:“二皇子性情温厚,若真让他担此重任,怕是会沦为他人傀儡。”
“所以陛下还在犹豫。”萧玦看着她,“知意,这次宫变,你虽立了功,却也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往后行事,万不可再如此冒险。”
正说着,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世子,世子妃,皇后娘娘派人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萧玦起身道:“请进来。”
进来的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手里捧着个锦盒。她规规矩矩地行礼:“见过世子,世子妃。娘娘说,世子妃受惊了,这点东西是她的心意,还请世子妃好生休养。”
沈知意让丫鬟接过锦盒,温声道:“有劳姐姐跑一趟,替我谢过娘娘。”
宫女又说了几句关心的话,便识趣地离开了。萧玦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支通体莹白的玉簪,簪头雕刻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白玉兰。
“皇后娘娘这是……”沈知意有些疑惑。
“娘娘是在向你示好。”萧玦拿起玉簪,轻轻簪在她发间,“太子倒台,最受触动的便是后宫。二皇子虽不是娘娘亲生,但也是从小带大的,如今陛下属意他,娘娘自然要为他铺路。你在宫变中立了大功,又与镇国公府交好,娘娘拉拢你,也是常理。”
沈知意摸着发间的玉簪,若有所思:“可我毕竟是靖安侯府的人……”
“这便是娘娘的聪明之处。”萧玦握住她的手,“她不首接拉拢侯府,而是对你示恩,既避了结党营私的嫌,又能让你记着这份情。往后二皇子若真成了储君,你今日的情分,便是侯府的助力。”
沈知意恍然大悟,心中却有些复杂。她本不想卷入这些纷争,却偏偏一步步走到了风口浪尖。
几日后,陛下正式下旨,册立二皇子为新任太子,暂代东宫事宜。诏书一下,京中总算平静了些,只是暗地里的较量,却从未停止。
沈知意的伤口渐渐愈合,这天她正陪着老夫人说话,丫鬟突然来报,说镇国公府的人来了。
来的是镇国公的贴身管家,神色焦急地说:“世子妃,国公爷请您立刻回府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沈知意心中一紧,跟着管家匆匆赶回镇国公府。刚进书房,就见镇国公正对着一幅地图发愁,旁边还站着几位身穿铠甲的将领。
“国公爷。”沈知意轻声唤道。
镇国公抬头,脸色凝重:“知意来了,你来得正好。北狄突然撕毁盟约,大举进攻云州,镇北将军传来急报,请求朝廷增派援兵。”
沈知意心头一沉:“北狄动作这么快?”
“他们怕是早有预谋。”一位将领沉声道,“云州守军不足,粮草也快耗尽了,若援军不能及时赶到,云州危矣!”
镇国公叹了口气:“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本就不多,如今大多镇守各地,抽不开身。陛下有意让靖安侯挂帅出征,只是……”
沈知意瞬间明白了他的顾虑。靖安侯多年前在战场上受过重伤,早己不复当年之勇,更何况此次面对的是北狄主力,凶险异常。
“国公爷,让萧玦去吧。”沈知意突然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熟悉北狄战法,又在军中待过,定能担此重任。”
镇国公与几位将领皆是一愣,随即镇国公摇头:“知意,战场凶险,萧玦是侯府唯一的继承人,怎能让他去冒险?”
“国难当头,岂能只顾一己安危?”沈知意目光灼灼,“萧玦常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家有难,他身为靖安侯府世子,责无旁贷。”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萧玦走了进来,显然是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他走到沈知意身边,握住她的手,对镇国公朗声道:“国公爷,知意说得对,此次出征,萧玦愿往!”
镇国公看着眼前这对年轻的夫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有些担忧。他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好!我这就进宫面圣,举荐你挂帅出征!”
(http://www.220book.com/book/UA1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