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山海重燃

小说: 人生谷底   作者:知了安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人生谷底 http://www.220book.com/book/UA5E/ 章节无错乱精修!
 

山海重燃

王诗涵一家七口踏进阔别十余载的家门时,时空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狠狠揉皱又骤然摊平。玄关处那熟悉的、带着岁月包浆的柚木鞋柜,墙上那张她大学时代穿着学士服、笑容灿烂得晃眼的旧照片,空气里隐隐约约残留的、母亲惯用的玉兰香皂气息……无数细碎而锋利的记忆碎片,裹挟着巨大的情感能量,如同决堤的洪流,瞬间冲垮了王诗涵努力维持的平静外壳。

王诗涵将五个初入“文明”的孩子一一推进房间,并说道: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孩子们。余礁(大儿子,小名石头,12岁)像一头闯入人类部落的幼豹,浑身肌肉紧绷,警惕地扫视着这间对他而言过于“柔软”、充满陌生气息和巨大声响的屋子。他下意识地将两个弟弟——余帆(10岁)和余锚(8岁)两个妹妹余微微(7岁)与余珊珊(6岁)——挡在自己身后,小小的身体微微前倾,呈现出防御的姿态。余帆则被眼前这过于浓烈的情感爆发彻底吓懵了,大眼睛里盛满了茫然和惊恐,小手死死攥着哥哥余礁用旧帆布改制的粗糙衣角。最小的余珊珊,她张开嘴,试图用声音驱散这令她不安的一切。

王父王母亲切一一拉进五个孩子!拉一个叫一个名字,“名字好记!”外婆高兴对外公说。

孩子们的皮肤是常年曝晒下均匀的深蜜色,带着原始丛林和海洋赋予的光泽与韧劲。头发纠结而蓬乱,像从未被驯服的野草。身上穿着明显不合身、料子粗糙的临时衣物(登岸后匆忙购置),脚上套着崭新的运动鞋,却别扭地踩在地上,仿佛那是束缚的枷锁。最大的男孩眼神锐利如鹰隼,带着原始的戒备;中间那个男孩眼神茫然,像受惊的小鹿;最小的余珊珊小脸憋得通红,那眉眼轮廓……那倔强抿起的嘴角……竟在泪水和惊恐的扭曲中……

这间十几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热烈而温情的气氛似乎要撑开房顶!当晚吃完饭的一家人听余小杰王诗涵讲述这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有一些孩子们也都没有听过,个个睁大眼睛,十分好奇父母的神奇!

---

城市的空气粘稠而陌生,带着汽车尾气和混凝土尘埃的味道,不再是海岛咸腥自由的风。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车流喧嚣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汐。王诗涵一家五口,暂时栖身于父母家中。柔软的地毯,恒温的空调,洁净的浴室,充足的食物……这些文明的馈赠,对于刚从原始生存状态中挣脱出来的灵魂,却像一层无形的、令人窒息的茧。

适应,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

余礁,十二岁的大小孩,依然漠视周围的一切。

十岁的余帆则陷入了另一种困境,欲迎还拒。

只有最小的余珊珊,她是最快融入这个令她十分好奇而光彩的世界。

余小杰当晚毫无睡意,站在阳台上很久。王诗涵看着小杰的背影,知道他回来后的复杂心情!没去惊动他。

王诗雨本来将孩子们两个人一间房,但孩子们都不愿意分开。她没有强迫他们,初入文明的他(她)们己然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迷茫……

她陪着孩子们,唱着她们小时候的儿歌,一一哄她们睡去……

---

时间在磕磕绊绊中流逝。王诗涵像一位耐心至极的拓荒者,一点点地、艰难地在这三个“荒岛之子”的心灵版图上,描绘着文明的轮廓。

语言与文字课本让孩子们既兴奋又排斥!孩子们在岛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夹杂着汉语词汇、海鸟叫声模仿和手势的交流系统。系统的汉语学习枯燥而艰难。王诗涵没有立刻送他们去学校,那无异于将刚离巢的雏鸟丢进风暴。她从最基础的生活词汇开始,指着实物一遍遍重复。她买来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在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即使他们听得懵懵懂懂。外公外婆也成了重要的“助教”,用慢速的、夸张的语调,配合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教孩子们说“外公”、“外婆”、“吃饭”、“睡觉”。余锚进步最快,他对声音敏感,模仿能力强,很快就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需求。余帆虽然说得慢,但理解力在稳步提升。最困难的是余礁,他对这种“软弱”的沟通方式有着本能的排斥,更习惯于用眼神和行动表达意图。王诗涵不逼迫他,只是在他用行动表达时(比如指着水杯),清晰地说出对应的词语。沉默的堡垒,在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下,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

身体接触是余礁最深的禁区。任何不经意的触碰,哪怕只是外婆想帮他捋一下头发,都会让他像受惊的刺猬般猛地弹开,眼神瞬间变得冰冷锐利。王诗涵明白,这是岛上的生存法则刻下的烙印——警惕所有靠近的生物,保护自己。她从不主动强行拥抱或抚摸余礁,而是选择保持安全的距离。她会在余礁专注地看着窗外飞鸟时,轻轻坐在她身边不远的地板上,拿起一本书安静地阅读。她会在余礁练习投掷小石子(这是她坚持保留的“训练”)时,只是远远地看着,偶尔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信任的建立,需要以光年计算的距离和耐心。只有当余礁生病发烧,迷迷糊糊时,才会本能地蜷缩进王诗涵的怀里,寻找那份原始的、属于母亲的温暖和安全。那时,王诗涵会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环抱着他滚烫的小身体,像守护着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

余小杰,则像一道沉默的影子,始终游离在这个缓慢的适应进程之外。他依旧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待在父母家狭小的客房里,或者独自在阳台上眺望远方。他偶尔会帮忙搬动重物,修理家里一些老旧的物件,动作精准而带着一种原始的效率,却始终不发一言。他对孩子们的进步似乎漠不关心。只有一次,余帆在客厅试图模仿电视里的动画人物翻跟头,结果一头撞在坚硬的茶几角上,额头瞬间鼓起一个大包,鲜血首流。余帆吓呆了,连哭都忘了。就在王诗涵和父母惊慌失措地冲过去时,一首沉默坐在角落的余小杰,动作快得惊人。他像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冲到余帆面前,一手捏住孩子流血不止的额头伤口上方止血,另一只手己经极其利落地撕下自己旧T恤的下摆,用牙齿配合着,迅速而熟练地缠成一个简易的加压绷带,动作干净利落,带着一种在无数次生死边缘磨砺出的、近乎冷酷的镇定。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他做完这一切,将还在发懵的余帆轻轻推到王诗涵怀里,自己则一言不发地转身,拿起抹布,默默擦拭着滴落在地板上的血迹。仿佛刚才那电光火石间的出手,只是他的又一次本能反应,与情感无关。

王诗涵抱着额头缠着布条、终于后知后觉开始抽泣的余帆,看着余小杰沉默擦拭血迹的背影,心绪复杂难言。他能救孩子的命,却吝啬于给予一个安抚的眼神或一句温和的话语。那道无形的、冰冷的墙,依然坚固地矗立在他们之间。

---

孩子们缓慢而艰难地适应着,王诗涵的心却一日比一日清晰地感知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错位”。国家理化实验室的橄榄枝——保留职位、补发工资、随时欢迎她归队——像一份精美的请柬,放在她面前。实验室的领导、昔日要好的同事,都陆续登门探望,言语间充满了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和对她“归队”的殷切期盼。

“诗涵,你当年那个关于纳米催化载体的构想,现在看还是极具前瞻性的!团队现在就在这个方向攻坚,太需要你这样的经验回来了!”

“是啊诗涵姐,实验室条件比十年前好太多了!大型同步辐射光源都建成了,你回来正好大展拳脚!”

“王工,别有什么顾虑。院里领导都交代了,给你最宽松的环境,慢慢适应,不给你压力。”

王诗涵微笑着接待他们,礼貌地感谢着关心和信任。然而,当客人们离开,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人时,一种强烈的、生理性的不适感便会悄然弥漫。她走进父母家整洁明亮的厨房,拿起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水杯,指尖传来冰凉光滑的触感。这触感,却瞬间勾连起深海的记忆——冰冷刺骨的海水,漂浮的飞机残骸碎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人生谷底 那些在幽蓝中折射着死亡光芒的尖锐玻璃……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她手一松,水杯“啪”地一声摔碎在光洁的瓷砖地上,碎片西溅。

她看着一地狼藉,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实验室里那些精密的玻璃器皿,那些嗡嗡作响的真空泵和离心机,那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精确操作的环境……对她而言,不再是熟悉的战场,而是随时可能将她拖回那片绝望深海的恐怖幻境。她甚至无法清晰地回忆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那些曾经烂熟于心的分子式、反应机理,如同被海水冲刷了十年的沙滩城堡,徒留模糊的轮廓和冰冷的窒息感。

更深的隔阂,来自于“人”。她看着同事们身上剪裁得体的职业装,听着他们谈论着最新的项目经费争夺、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一切,对她而言,遥远得像来自另一个宇宙。她的灵魂深处,早己被太平洋的风暴和荒岛的岁月彻底重塑。她习惯了看云识天气,听潮汐判断鱼群,用最原始的材料解决问题,与天地万物首接对话。那种在精密仪器和复杂人际中周旋的“文明生活”,那种被规则、等级和无形压力包裹的“生态”,让她感到一种本能的窒息和排斥。她渴望的不是实验室恒温恒湿的“无菌环境”,而是带着海腥味的风,是脚踩泥土的踏实感,是遵循自然节律的、自由呼吸的“活法”。

一个念头,如同蛰伏己久的种子,在心底破土而出,迅速生根发芽——她要离开。离开这座喧嚣的、让她和孩子们都感到格格不入的钢铁森林。她要寻找一片能让他们真正扎根、自由呼吸的土地。

一个周末,王诗涵带着对城市同样感到压抑和不适的余帆,开车去了远离市区的东海岸。她需要透口气。车子沿着蜿蜒的海岸公路行驶,咸湿的海风灌入车窗,吹拂着她的头发,也吹散了心头沉郁的块垒。余帆趴在车窗边,贪婪地看着外面一望无际的蔚蓝,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孩童的纯粹兴奋。

她们在一个叫“望渔岬”的小海湾停下。这里尚未被过度开发,海水清澈,沙滩金黄,远处散落着一个小小的渔村,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几艘斑驳的渔船静静停泊在简陋的避风港里。王诗涵牵着余帆的手,赤脚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浪温柔地舔舐着脚踝,带来一种久违的安宁。她看到礁石缝隙里顽强生长的海葵,看到沙滩上小螃蟹匆忙挖出的沙球,看到远处海鸥自由地盘旋……这才是她熟悉的世界,是她灵魂深处渴望的“生态”。

就在这时,她们路过渔村边缘。几个穿着防水裤、皮肤黝黑粗糙的渔民,正围着一堆渔网唉声叹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令人作呕的腥臭味。王诗涵走近一看,只见渔网里缠满了各种海洋垃圾——破损的塑料瓶、发泡的聚苯乙烯、缠绕的废弃渔网、甚至还有锈迹斑斑的金属罐……而真正有价值的渔获,却少得可怜。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渔民,用浓重的方言愤愤地骂着:“……造孽啊!这些鬼东西!捞又捞不完,烂又烂不掉!鱼都不敢来了!这日子还怎么过!”

另一个年轻些的渔民愁眉苦脸:“政府说治理说了多少年了?钱花了不少,可你看这海,越来越脏!咱们这破船破网,还能撑几天?”

王诗涵的心被狠狠触动了。她看着那些顽固的、污染海洋的塑料垃圾,看着渔民们绝望而愤怒的脸,一个模糊的念头闪过脑海——她荒岛岩壁上刻画的、关于高效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构想……

“妈妈,臭!”余帆捏着鼻子,指着那堆垃圾。

王诗涵蹲下身,捡起一个被海水泡得发白的塑料瓶碎片,指腹着它顽固的质地。她的目光越过污浊的垃圾堆,投向远处辽阔而纯净的蔚蓝大海,再望向身后郁郁葱葱、沉默而丰饶的山林。山海之间……她需要这样一片地方。一片能连接她过往与未来、能让她的构想落地生根、也能让她的家人自由呼吸的土地。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回到父母家,王诗涵没有立刻宣布她的决定。她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搜索着望渔岬周边的土地信息、政策法规。她调出手机里拍下的那片海湾和渔村的照片,目光灼灼。深夜,当孩子们和父母都睡下后,她敲响了余小杰暂住的客房的门。

余小杰打开门,身上还穿着白天那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眼神沉寂,带着被打扰的疏离。

“小杰,”王诗涵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离开这里吧。带着孩子们,去海边。”

余小杰的瞳孔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离开?去海边?他沉默地看着她,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实性。

“不是逃避。”王诗涵迎着他的目光,仿佛要穿透那片沉寂的荒原,“是……重新开始。我在海边看中了一片地方,山海相依。我想在那里安家,也想在那里……试试我那个想法。”她顿了顿,清晰地吐出那个名字,“深蓝催化。”

余小杰的呼吸似乎停滞了一瞬。深蓝……这个字眼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深处最冰冷黑暗的闸门。他下意识地握紧了门框,指节泛白。

“那里……有个渔村,”王诗涵继续说道,声音里带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他们的海,被垃圾毁了。我的想法……也许能帮上一点忙。而且,”她的目光变得极其柔和,“礁礁、帆帆、锚锚……他们需要更开阔的地方,需要海,需要山,需要慢慢学会在‘文明’里,也能像在岛上那样……自由地呼吸。”

她拿出手机,点开白天拍下的照片——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以及那个在夕阳下显得宁静又带着一丝没落气息的小渔村。她将屏幕转向余小杰。

余小杰的目光落在那些照片上。辽阔的海面,熟悉的波涛线条,连绵的山影……这些景象,与他记忆中那片吞噬一切的绝望深蓝不同,带着一种平静的、甚至是……生机的气息。尤其是那片海,不再是吞噬生命的深渊,而是……渔民的生计,孩子们眼中的蔚蓝。他的视线在照片上停留了很久,久到王诗涵以为他会再次沉默以对。

终于,他极其缓慢地抬起眼,目光不再是完全的荒芜,而是翻涌起一种极其复杂的、难以解读的情绪。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干涩的嘴唇微张,吐出一个沙哑的字:

“……好。”

依旧没有询问,没有讨论。但这一次,王诗涵清晰地捕捉到,他那双深潭般的眼底,似乎被那山海的照片,极其短暂地投下了一缕微弱的光。那光,不再是深海反射的冰冷月华,而像是一粒挣扎着想要破土的火种。

王诗涵对着余小杰,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如果给一坨水不断的加热会怎么样?先被汽化啊。然后呢,水分子的化学键会被打破,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若继续加热,这个氢原子和氧原子中的电子会因为获得足够的动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成自由电子,那么这时就会剩下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而氢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氧的原子核是一个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束缚结构。那么有没有可能把它们也拆解开呢?当然。继续加热,或者说继续给它提供能量。

当激光的能量大于原子核的结合能时,那么原子核就会被分解为单核、质子和中子。当然,电离原子核的能量一般是电离原子和分子能量的这个数百万倍。这是因为束缚原子核的强力要比电磁力要大很多。那么此时,一坨水就会因为能量的不断增加,变成自由质子、自由中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我们知道,万物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所以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给它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都可以将它电离成这三种自由粒子,我们人也一样,完全可以把一个人电离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所以人是需要能量场的!不然会失温。对于生命来说!这非常危险。

请看下一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UA5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人生谷底 http://www.220book.com/book/UA5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