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1日的宁波,甬江的水汽混着初夏的热意,漫过镇海区的青石板路。沈诗涵的奥迪订制版缓缓停在老宅巷口,车身的哑光黑在阳光下泛着低调的光——这是致一科技的工程师团队专门改装的,车载系统接入了启明星辰1.9版,能实时同步全球资本市场的数据。
“还是家里的樟树香。”大哥沈浩兴推开车门,身上的西装还带着市政厅的严肃气息,手里却拎着个布袋子,里面是给老宅翻修师傅带的星畅有机槟榔。作为宁波市市长,他兼职这家槟榔集团董事长的事,在本地不算秘密——品牌是父亲早年创办的,如今交给专业团队打理,他只挂个名,每年的分红都投入家乡的教育基金。
老宅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大嫂林兰系着围裙迎出来,围裙上沾着刚蒸好的宁波汤圆粉:“就等你们了,师傅刚把天井的青石板铺好,快来看看。”
沈诗涵跟着走进院子,青砖铺就的天井里,几株百年樟树的枝叶遮天蔽日。翻修师傅正用水平仪校准最后一块石板,见了沈浩兴就笑:“沈市长放心,这活儿按您说的,保留老样子,就是把排水系统换成了致一科技的智能管网,雨天再也不用怕积水。”
林兰端来冰镇的杨梅汤,指着西厢房:“那边改造成书房了,浩兴说以后周末就回来办公。对了,你堂舅上午还来电话,说想跟你聊聊宁波的金融布局。”
沈诗涵的堂舅,现任宁波市委书记,此刻正在客厅里看致一科技的资料。见她进来,老人放下手里的文件,指着宁波地图上的空白处:“你看,杭州有致腾资本,上海有陆家嘴,咱们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竟然没有一家能叫得响的本土金融公司。”
沈浩兴接过话:“堂舅的意思是,想让致一科技在宁波建个分集团,把数据中心和科技园区落在这里。港口经济加金融科技,正好能形成产业链。”他翻开手里的规划图,“市政府己经批了800亩地,就在北仑港旁边,交通便利,还能对接跨境贸易。”
沈诗涵舀了勺杨梅汤,酸甜的汁水漫过舌尖:“我让致一科技的团队做过调研,宁波的港口吞吐量全国第一,但跨境结算还得依赖上海的金融机构,中间环节至少多三天。要是把数据中心建在北仑港,接入星特币的跨境支付系统,能把结算时间压缩到两小时。”
堂舅的眼睛亮了:“这才是关键!上个月跟宁波港的老总聊天,他说有个中东的客户,就因为结算慢了一天,把订单转到了新加坡港。咱们有港口优势,缺的就是金融科技这块拼图。”
林兰在一旁算着账:“星畅槟榔去年的销售额刚过8亿,要是能跟致一的跨境支付合作,把槟榔卖到东南亚,业绩翻番不是问题。”她笑着看沈浩兴,“到时候你的分红又能多捐几所希望小学。”
沈诗涵望着窗外的樟树,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来老宅,堂舅总抱着她在天井里数铜钱:“咱们宁波人,骨子里就有经商的基因,只是得跟上时代。”现在看来,老人的话正在应验——从百年老宅的翻修,到金融科技的布局,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把家乡建好的执念。
“数据中心的事,我让汪滔的团队下周过来对接。”沈诗涵拿出手机,给致一科技的副总发消息,“就用启明星辰的服务器系统,稳定性有保障。另外,让法务部准备材料,在宁波注册致一金融分公司,重点做港口贸易结算。”
堂舅看着她雷厉风行的样子,突然笑了:“跟你爷爷年轻时一个样。当年他推着独轮车跑码头,就说‘宁波港要装下全世界的货’,现在你要让这里装下全世界的钱。”
傍晚的霞光透过樟树叶,在青石板上洒下碎金般的光点。翻修师傅己经收工,院子里飘着汤圆的甜香。沈浩兴站在天井中央,给堂舅和妹妹讲宁波的未来规划:“等致一的科技园区建起来,周边至少能带动3万人就业,还能吸引大学生回来创业。”
沈诗涵望着远处北仑港的塔吊轮廓,在暮色里像沉默的巨人。她知道,这座城市的故事,从来不只是港口和老宅,还有藏在血脉里的闯劲。就像星畅槟榔从巷口小摊做到全国品牌,就像致一科技要把金融系统嵌进港口的脉搏——真正的发展,从来都是让新的力量,扎根在熟悉的土地上。
离开老宅时,沈诗涵的奥迪车后备箱里塞满了林兰准备的汤圆和杨梅。车载系统突然弹出提示:“致一科技宁波分集团注册申请己通过,预计三个月后奠基。”她转头看沈浩兴,大哥正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眼里的光比路灯还亮。
“对了,”沈诗涵想起什么,“星特币基金准备拿10亿出来,设立宁波中小企业扶持计划,由致一金融负责运营。堂舅说的金融拼图,得让中小企业也能拼进来。”
沈浩兴握住妹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车窗传来的晚风,带着踏实的力量。他知道,宁波缺的从来不是机会,是能把机会变成现实的人。而现在,他的妹妹,正带着资本的温度和技术的力量,回到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要为家乡,拼出一张更广阔的蓝图。
车驶离镇子时,沈诗涵回头望了眼老宅的方向,天井里的樟树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故事,轻轻鼓掌。
(http://www.220book.com/book/UAC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