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的杭州,致一文媒公司的玻璃幕墙把钱塘江的波光切成碎片。王秀兰捏着300平公寓的钥匙站在大堂,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房产证上“王秀兰”三个字的红色印章,比当年在沪上弄堂里拿到的暂住证,重得像块金砖。
“妈!这边!”儿子周明举着咖啡跑过来,市场部经理的工牌在胸前晃悠,“刚跟总监申请了,您的公寓就在公司隔壁的云帆小区,走路三分钟!”
王秀兰跟着儿子穿过致一文媒的办公区,眼睛不够用似的瞟着西周。两年前从上海搬来时,她还是个在印刷厂折页子的临时工,儿子在致一当实习生,女儿在前台打杂,一家三口挤在闸北区15平的隔间里,最大的梦想是“能在杭州租个带阳台的房子”。
“张姐!您可算来了!”女儿周婷抱着文件夹从人事办公室冲出来,26岁的她穿着米白色职业装,发梢别着支珍珠发卡——这是上个月升人事经理时,同事们凑钱送的礼物。“公寓的智能锁我帮您录了指纹,连您最爱看的沪语频道都调好了!”
王秀兰摸着女儿的发卡,突然想起2017年的冬天。当时致一文媒要从上海迁杭州,老板在动员会上说“愿意跟着走的,三年之内解决住房”,她私下跟儿女说“别信老板画饼”,结果现在,300平的江景房真的拿到了手,房产证上写着“永久使用权”。
“妈,您看这视野!”周明推开公寓的落地窗,钱塘江的货轮像玩具一样在水面移动,“阳台上的无土栽培架,我给您种了上海青,跟咱老家的味道一样。”
王秀兰走到厨房,智能橱柜突然亮起暖光,星畅集团的有机蔬菜礼盒正躺在保鲜层里。“这是公司给老员工的福利,”周婷笑着按了下橱柜按钮,菜谱投影立刻打在墙上,“您做红烧肉缺的冰糖,点这个‘一键采购’,半小时就送到家。”
她突然想起在上海的日子。每天凌晨西点去菜市场抢新鲜菜,穿越神探夏洛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儿子加班到深夜舍不得打车,女儿为了省房租,在公司沙发上睡了半个月。“那时候哪敢想……”王秀兰的声音有点哽咽,手指抚过房产证上的水印,“能在杭州有这么大的房子,你们俩还都当上了经理。”
周明打开致一文媒的内部系统,调出两年前的员工名单。王秀兰的名字后面,“岗位”一栏从“临时工”变成了“后勤督导”,“薪资”那一栏的数字,比在上海时翻了五倍。“上周公司体检,医生说您的高血压都好了,”他点开体检报告,“还不是因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正说着,门铃响了。致一文媒的老板拎着个果篮走进来,身后跟着沪上时期的老同事。“王阿姨,恭喜乔迁!”老板指着墙上的照片墙,“您看这张,2017年咱们在上海仓库拍的合影,当时周明还在搬打印机呢!”
照片里的周明穿着洗褪色的T恤,周婷扎着马尾辫,王秀兰的鬓角还没这么多白头发。老同事们笑着起哄:“现在周经理管着三十人的市场团队,周婷经理手底下的人事报表,比咱们当年全公司的档案还厚!”
傍晚的阳光透过全景天窗,在地板上投下铜钱似的光斑。王秀兰看着儿女和老同事们在厨房里忙活,突然觉得这300平的公寓里,最珍贵的不是房产证,是那种“日子在变好”的踏实——从沪上的隔间到杭州的江景房,从临时工到后勤督导,从实习生到部门经理,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
周婷端着红烧肉出来时,王秀兰正对着智能镜整理衣领。镜面上突然弹出致一文媒的周年庆视频,2017年迁址时的画面闪过,老板的声音在客厅里回荡:“咱们致一的规矩,就是让跟着干的人,都能住上大房子,过上好日子。”
王秀兰望着镜中的自己,突然笑了。她知道,这300平的公寓不是终点,是儿女们人生的新起点,是她这个做母亲的,能给沪上岁月的最好交代。而钱塘江的水,会像这日子一样,稳稳地向前流,带着那些努力过的人,去往更宽的地方。
(http://www.220book.com/book/UC6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