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新厂长旧饭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90:女工逆袭霸总 http://www.220book.com/book/UC6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兔子爱5吃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厂党委那份带着油墨香气的红头文件,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红旗纺织厂家属院里激起了千层浪。

文件被贴在食堂门口的公告栏上,白纸黑字,标题加粗,无比清晰——任命林春桃同志为红旗纺织厂新任厂长。

消息瞬间炸开了锅。

晚饭时分,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飘出的不只是饭菜香,还有各种语调的议论声。

年轻一辈的职工家庭,尤其是跟着林春桃在创新工坊干出名堂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晚饭都多加了两个菜。

他们觉得,林春桃上台,意味着好日子还在后头。

然而,在那些爬满青苔的老筒子楼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几位退了休的老职工聚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边下着象棋,一边压低了声音嘀咕。

一个干瘦的老头“啪”地落下一子,斜着眼说:“真是世道变了,一个当年被厂里开除的女娃娃,现在倒回来管着我们所有人的饭碗了?这算什么事?”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嗑着瓜子的老太太接茬,“她爹当年也是个刺头,这闺女,我看是青出于蓝。厂子交到她手上,别给折腾没了。”

这些酸溜溜的话像风一样,总能找到缝隙钻进林春桃的耳朵里。

但她没去辩解,也没去争论。

她知道,信任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事做出来的。

上任的命令是周五下达的,周一就要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正式举行就职仪式。

林春桃只有两天时间。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杨小伟找了块木板,在公告栏旁边也立了个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几个大字:“职工意见箱”。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新厂长上任首日,开放职工意见箱。

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者,奖励创新工坊定制高级布料一米。

这个举动再次引起了轰动。

奖一米布料,对当下的红旗厂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这既是姿态,也是实力。

一时间,那些观望的、质疑的、期待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了那个简陋的木头箱子上。

周一清晨,天还没亮透,意见箱前就排起了队。

大家投递的纸条五花八门,大多是关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建议,比如“建议将三号车间的络筒机统一更换新型号的导纱钩,能减少断头率”;“建议调整浆纱车间的温湿度控制,可以提高纱线质量”。

这些都是工人们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杨小伟和几个工坊的年轻人负责开箱整理,林春桃就站在旁边一张张地看。

忽然,杨小伟“咦”了一声,从一堆纸条底下,摸出了一张皱巴巴、边缘都磨毛了的作业本纸。

纸上没有长篇大论的技术分析,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写上去的:“我想回来扫地,不领工资也行。”

没有署名。

但林春桃只看了一眼,心脏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这笔迹,她到死都认得。

是王秀芬。

瞬间,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1992年那个闷热的下午,就是王秀芬,趁她不注意,往她的高速纺纱机里塞了一大团棉絮,导致机器严重受损,她也因此背上了“蓄意破坏生产”的罪名,被工厂无情开除。

那一天,是她人生的至暗时刻。

可另一段记忆也紧跟着浮现出来。

是父亲躺在病床上,拉着她的手,气息微弱地说:“春桃,别记恨王家。你王大妈……秀芬她妈,当年我下放劳动,在采石场差点被滚石砸死,是她拦在领导车前,硬是逼着他们把我送去医院救回一条命。后来……后来是为了争先进个人的名额,两家才结了仇。人啊,不能只记仇。”

父亲的话言犹在耳。

林春桃捏着那张薄薄的纸,感觉它有千斤重。

一边是毁了她前半生的仇人,一边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和上一辈的恩情。

她沉默了许久,对身边的杨小伟说:“这张纸条,我先收着。”

她没有立刻给出答复。

第二天,她把创新工坊最细心、最会和人打交道的女工陈红梅叫到办公室,让她带两个人去附近的社区和街道走访一下,重点了解红旗厂下岗职工的近况,尤其是王秀芬家。

下午,陈红梅就带回了令人心酸的消息。

王秀芬的丈夫几年前在建筑队打工时从高处摔下,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王秀芬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捡废品卖的钱。

她女儿争气,考上了市里的职业高中,学费和生活费像座大山一样压着她。

前些天,她推着装满废品的板车在街上走,因为占了快车道,被城管逮住,罚了五十块钱。

为了这五十块,她坐在路边哭了半个钟头。

林春桃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办公室里只剩下老式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良久,她站起身,走回家里,从床底的一个旧木箱里,翻出了一个铝制的饭盒。

饭盒的边角己经磕碰得凹凸不平,但依然洗得干干净净。

这是她父亲生前用过的。

她去厨房,用家里仅剩的一点糯米和红糖,蒸了一整盒热气腾腾的红糖糯米饭。

傍晚时分,她亲自拎着那个还烫手的饭盒,敲响了王秀芬家那扇破旧的木门。

开门的是王秀芬,几年不见,她苍老得像换了个人,头发花白,腰背佝偻,手上满是裂口和污垢。

看到林春桃,她先是震惊,然后是慌乱,最后是羞愧,眼神躲闪着,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林春桃没有说任何关于过去的话,只是把饭盒递过去,声音平静而温和:“我爹以前常说,饿过肚子的人,才最懂得一碗饭的分量。”

王秀芬的目光落在那个熟悉的铝饭盒上,身体猛地一颤。

她当然认得,那是林叔用了一辈子的饭盒。

“厂里的创新工坊新车间,还缺一个保洁员。”林春桃继续说道,看着她的眼睛,“你如果愿意,明天就来报到。你的工龄,从一九八八年你进厂那天开始算。”

话音刚落,王秀芬再也支撑不住,捂着脸,蹲在地上,压抑多年的委屈、悔恨和绝望,瞬间化作嚎啕大哭,哭声撕心裂肺。

第三天,王秀芬准时出现在了创新工坊。

她不仅把车间打扫得一尘不染,还主动找到林春桃,交上了一份用铅笔手绘的图纸。

那是一份“车间死角图”,上面用红圈标出了二十多个平时容易积攒棉絮、存在火灾隐患的卫生死角。

图纸的背面,还写着一个建议:可以用纺织车间废弃的碎布条,编织成防滑地垫,铺在沾油的地面上,既安全又废物利用。

林春桃当即采纳了她的建议,并发动全厂职工一起动手。

这个小小的举措,让红旗厂在月底的全市企业安全卫生大检查中,一举拿下了第一名的红旗。

年终总结大会上,王秀芬像往常一样,悄悄地缩在会场的最后排角落里。

然而,当杨小伟在台上总结卫生工作时,却大声说道:“我们这次能拿第一,要特别感谢一位老同事的贡献!她就是我们新车间的保洁员,王秀芬同志!大家脚下踩的这些防滑地垫,就是她想出来的!”

聚光灯猛地打向角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王秀芬愣住了,不知所措。

杨小伟亲自跑下台,把她拉上了主席台。

台下,先是片刻的安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王秀芬站在台上,灯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她偷偷地抬起粗糙的手,抹去脸上滚烫的泪水。

终于,到了林春桃正式就职的那天。

她没有穿新衣服,身上依然是那件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的蓝色工装,那是她在创新工坊奋斗时穿得最久的一件。

她走上主席台,身后站着的,是杨小伟、陈红梅等一众创新工坊的核心团队成员,他们像一排挺拔的青松。

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

顾明远站在最前排,他没有鼓掌,只是郑重地捧着那个旧铝饭盒,饭盒里,安放着一枚他亲手为她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铜齿轮。

林春桃从主持人手里接过话筒,试了试音,电流的“滋滋”声过后,她清亮而坚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同志们,工友们。红旗厂不是我一个人的厂,它是我们身后三百二十七个家庭的饭碗。从前,我们习惯了被时代推着走,被命运牵着走。但是从今天起——”

她顿了顿,从顾明远手中接过那个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饭盒,高高举起,像举起一枚勋章。

“我们自己掌舵!”

风吹起她额前的发丝,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洒在新挂上的“红旗纺织厂”金色厂牌上,也洒在她的脸上,像极了那年春天,她种下的第一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迎来了第一捧甘霖。

然而,这万众瞩目、意气风发的时刻,却是由一个不为人知的、寂静的夜晚铺垫而成的。

就在这场就职典礼的前一夜,深夜的厂长办公室里,灯光依旧亮着。

林春桃没有准备第二天的演讲稿,也没有畅想未来。

她独自一人,坐在那张象征着权力的巨大办公桌后,正翻阅着一沓厚厚的、己经泛黄的旧档案。

那里面是红旗厂几十年的沉浮,是无数职工的命运。

她的指尖划过一页页人事调动、奖惩记录,忽然,在一个牛皮纸档案袋的最底层,她的手指猛地停住了。

那是一份尘封己久的离职人员清册,上面的一个名字,像一根针,瞬间刺痛了她的眼睛。



    (http://www.220book.com/book/UC6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90:女工逆袭霸总 http://www.220book.com/book/UC6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