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山林染上了一层霜色,晨雾在枯黄的草丛间流淌。
张清刚把《灵溪鱼乐图》装进特制的樟木画筒,就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引擎的轰鸣。
山脚,一辆路虎停下,车门打开,周临川裹着深灰色羊绒大衣跳了下来,鼻尖冻得通红。
不多时,“冻死我了!”周临川小跑着冲进院子,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团,“你这地方冬天比市区至少低五度。”
张清递过一杯热茶,“画在桌上。”
周临川三两口喝完茶,迫不及待地解开画筒。当画卷徐徐展开时,他的呼吸明显一滞。
画面上,灵溪的波纹仿佛真的在流动,鱼群的鳞片折射着晨光,连水底的鹅卵石都泛着的光泽。
最神奇的是,当视线长时间停留时,能隐约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当然,这只是大脑产生的错觉。
“这......”周临川的手指悬在画面上方,不敢触碰,“比之前看到的油画还要......”
“还要什么?”
“还要‘活’。”周临川终于找到一个蹩脚的形容词,“我不是搞艺术的,但看着它就感觉......”
他做了个深呼吸的动作,“像是站在真的溪水边,能闻到水汽那种。”
张清嘴角微扬。这正是《灵溪鱼乐图》的特殊之处,在附灵过程中,他不经意间将寒髓晶的“静”与玉珠的“灵”同时注入了画作。
普通人虽看不到灵气,却能通过这幅画体验到类似“入定”的宁静感。
张清对周临川微微点头。这幅画的特殊之处,只有他这个创造者最清楚:
其一,松针灵纸本身具有吸纳灵气的特性,作画时又掺入了灵水调和的颜料,使得整幅画成了一个微型的“灵场”。
观赏者会不自觉地被带入画中的宁静氛围,产生身心放松的效果。
其二,鱼群的排列暗合某种自然韵律。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附灵能力提升后,他的手自动捕捉到的某种“最优解”。
就像蜂巢的六边形结构,天然具有安定心神的数学美感。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画作完成后,寒髓晶的残余能量渗入了其中。
那些金色纹路在纸纤维中形成了微不可察的网状结构,能持续不断地调节周围环境的“气场”。
“能借我挂卧室吗?”周临川眼睛发亮,“就一周!我保证......”
“只参展,不外借。”张清干脆地卷起画卷,“你哥没告诉你?”
“小气!”周临川撇嘴,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铁罐,“老爷子让带的,说是换你点茶叶。”
张清瞥了眼罐子上的徽标,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市价堪比黄金。他摇头失笑,转身去储藏室取了个青瓷罐子,“只剩三两了。”
周临川如获至宝地抱紧罐子,鼻子凑近罐口深深吸气,“就是这个味儿!上次老爷子泡了一壶,整个茶室香了三天没散。”
他狡黠地眨眨眼,“其实老爷子让我至少讨半斤......”
“明年开春才有新茶。”张清把画筒递给他,“路上小心。”
送走一步三回头的周临川,日头己经爬上山脊。张清收拾好渔具,青竹鱼竿、蚕丝线、玉片钩,还有一个小马扎。
背包里塞了本《瓦尔登湖》和保温壶,壶里是用灵水泡的野菊花茶。
后山的小径铺满了枯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光秃秃的树枝在蓝天下勾勒出纤细的黑色线条,偶尔有松鸦飞过,叫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脆。
崖壁比想象中更难爬。初冬的岩石表面结了一层薄霜,湿滑异常。张清不得不放慢速度,手指扣紧岩缝,脚尖寻找着可靠的着力点。
有两次踩落的碎石坠入深潭,发出遥远的“扑通”声,在崖壁间回荡许久才消散。
半小时后,他气喘吁吁地登上崖顶。这里是一块突出的扁平岩石,面积刚好够放下马扎。
潭水在脚下十几米处,墨绿如翡翠,靠近崖壁的部分呈现出诡异的深黑色。
装饵,抛竿,蚕丝线划出一道银弧,磷石浮标轻轻落在潭心,溅起一圈细小的波纹。张清调整好姿势,翻开《瓦尔登湖》。
冬日的阳光毫无阻碍地洒在书页上,晒得人脊背发暖。偶尔有山风吹过,带来远处松林的清香。
钓鱼是件极需耐心的事,尤其是这种人迹罕至的深潭。鱼群警惕性极高,浮标整整两个小时纹丝不动。
张清并不着急,时不时抿口花茶,读几页书。书里梭罗描写湖面结冰的段落,与眼前景色奇妙地重合——
“冰层下的湖水依然流动,就像冬日里人们心中蛰伏的思绪......”
正当他沉浸在文字中时,浮标突然剧烈抖动起来!
张清瞬间合上书,手指轻搭鱼竿。浮标被猛地拽入水下,蚕丝线绷得笔首。青竹竿弯成了一道惊险的弧线,竿梢几乎要点到水面。
“上钩了。”
他稳稳握住鱼竿,没有急于收线。潭中的大鱼开始疯狂挣扎,时而向左突进,时而向下俯冲。
蚕丝线切割水面,发出琴弦般的嗡鸣。这是一场耐力与技巧的较量,收得太紧会断线,太松又可能脱钩。
十分钟后,鱼儿的力道开始减弱。张清趁机收紧线轮,慢慢将它拉向崖边。
当那个银灰色的身影终于浮出水面时,他眼前一亮,是条罕见的野生鳜鱼,足有小臂长短,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玉片钩精准地卡在鱼唇上,没有造成额外伤害。张清小心地将鱼提起,掂量了下分量,少说有三斤重。鳜鱼愤怒地甩动着尾巴,溅了他一脸水珠。
“脾气不小。”
他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草绳,穿过鱼鳃打了个结,将战利品挂在岩石缝里。鳜鱼暂时浸在浅水中,能保持鲜活。
重新装饵抛竿后,张清擦了擦脸上的水渍,继续看他的《瓦尔登湖》。太阳渐渐西沉,山影笼罩了半个潭面。
他又钓到两条鲫鱼和一条白鲦,个头都不如第一条鳜鱼惊艳。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山脊后,潭水变成了深不可测的墨色。张清收起渔具,拎起沉甸甸的鱼获准备下山。
回望开始结冰的潭面,他突然理解了梭罗笔下那种“与自然默契共存”的意境,不需要征服,只需耐心等待,山林自会给予馈赠。
返程的小径己经笼罩在暮色中。张清的手指被冻得发麻,但心里却异常充实。
路过野花坡时,他发现几株耐寒的野菊仍在绽放,金黄的花朵在寒风中倔强地挺立着。
老宅的炊烟己经升起,想必是老虎又来蹭饭了。
张清加快脚步,想着今晚可以做一锅鳜鱼豆腐汤,鱼肉鲜嫩,鱼汤奶白,再撒上一把野葱......
山林寂静,唯有脚下的枯叶沙沙作响。在这个初冬的黄昏,一切都恰到好处。
作者“莜茏”推荐阅读《隐居深山:我的附灵物品能升级》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UE3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