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松嫩平原上的雪丰村,腊月里的寒风裹着雪粒,刮得人脸颊生疼。
村外的蔬菜大棚里,却一片冷清——塑料膜上结着薄冰,棚内空荡荡的,只有几堆废弃的蔬菜秸秆。
村民老蒋裹紧棉袄,站在大棚门口叹气:“这大棚一到冬天就闲置,想种香菇脱贫,可温度太低,菇长得慢还少,赚的钱不够交取暖费,只能眼睁睁看着棚子空着。”
雪丰村冬天漫长又寒冷,最低气温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
前几年,扶贫队帮村里建了十座蔬菜大棚,夏天种黄瓜、西红柿能赚些钱,可一入冬,大棚里温度骤降,就算烧煤取暖,棚内温度也难达标。
村民们试着种耐寒的香菇,可要么菌棒不出菇,要么长出的香菇又小又薄,亩产不足两千斤,卖的钱连煤钱都不够。
时间一长,大家都没了信心,冬天干脆“猫冬”,大棚成了村里的“闲置资产”。
村支书老于看着闲置的大棚,心里急得上火:“专家说咱这冬天的低温其实适合香菇生长,可就是缺保暖技术。扶贫队想过装电暖设备,可一套设备要好几万,村民们根本承担不起。这寒冬要是能利用起来,村里脱贫就有希望了!”
就在大家为寒冬犯愁时,身着藏蓝色制服的孙悟空跟着市局的乡村振兴队来了。
他刚到雪丰村,就钻进了闲置的大棚——棚内温度只有零下两度,塑料膜上的冰碴子往下掉。孙悟空摸了摸冰冷的菌棒,又看了看棚外厚厚的积雪,突然有了主意:“咱搞‘菌菜轮作’!冬天用菌棒发酵产热保暖种香菇,春天收完香菇,废菌棒当肥料种蔬菜,大棚全年都能用!”
第二天一早,孙悟空就带着“菌菜轮作”技术资料,在村委会开了培训会。
他指着资料上的示意图解释:香菇菌棒在生长过程中会自然发酵,释放热量,能让棚内温度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度,不用额外烧煤取暖;等春天香菇收完,用过的废菌棒富含养分,打碎后能当蔬菜的有机肥料,既环保又省钱。
村民们一开始半信半疑:“菌棒发酵的热量,真能顶得住冬天的严寒?”
孙悟空笑着说:“咱先试一座棚,要是成了,大家再跟着学!”他亲自选了一座大棚,带着老蒋等人做准备——先用玉米芯、木屑、麦麸混合做菌棒,这些原料在村里随处可见,成本比买现成菌棒低一半;又在大棚西周加了一层保温膜,减少热量流失。
菌棒进棚后,孙悟空每天都来查看温度。有天夜里,寒流来袭,棚内温度降到了八度,菌棒停止了出菇。
孙悟空立刻用“增温咒”,通过调节大棚内空气流通,让菌棒发酵速度加快,释放更多热量。第二天一早,棚内温度又回升到了十六度,香菇慢慢冒了出来。
老蒋看着棚内的香菇,激动地说:“真管用!这温度不用烧煤也能保住,孙警官太神了!”
在孙悟空的指导下,香菇长得越来越旺——菌棒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香菇,个头大、肉质厚。第一个月,这座试验棚就收了五千斤香菇,按市场价一斤八块算,赚了西万块。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都动了心,纷纷来找孙悟空学技术,十座大棚很快都种上了香菇。
孙悟空还教村民们给香菇分级:个头大、品相好的鲜香菇首接卖给市里的超市和餐馆;稍微小一点的烘干做成香菇干,装成礼盒卖,利润翻了一倍。
老蒋家的大棚,冬天收了一万斤香菇,鲜菇和干菇加起来,赚了八万多块,比夏天种蔬菜赚的还多。“以前冬天猫冬穷得慌,现在大棚里暖烘烘的,香菇长得旺,赚钱的劲头更足!”老蒋笑得合不拢嘴。
春天一到,香菇收完了,孙悟空又带着村民们处理废菌棒——把废菌棒打碎,和土壤混合,当成种植黄瓜、茄子的肥料。用废菌棒当肥料种出来的蔬菜,长得又快又好,口感也更甜,超市愿意出高价收购。
雪丰村的大棚,从此全年不空:冬天种香菇,春天种蔬菜,一年能赚两季钱,效益比以前翻了三倍。
现在的雪丰村,冬天再也不是以前的冷清模样——大棚里,村民们忙着采摘香菇、打包发货;棚外,运输香菇的货车来来往往;村里的烘干房里,飘着香菇的香味,工人们忙着烘干、包装。
以前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听说村里种香菇能赚钱,也纷纷回村,有的负责香菇销售,有的帮着管理大棚,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
老蒋拿着刚卖香菇赚的钱,给家里换了新冰箱,又添了取暖设备,笑着说:“以前冬天冷,日子更冷;现在大棚暖,日子比炕还暖!香菇和蔬菜换现金,这‘菌菜轮作’的法子,真是让咱寒地出了暖财!”
如今,雪丰村的“菌菜轮作”模式成了北方寒地村庄的脱贫样板,周边不少村子都来取经。孙悟空又帮着他们调整菌棒配方、优化大棚保温设计,让更多寒地村庄的闲置大棚“活”了起来,把漫长的寒冬,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季”。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孙悟空人间守护神(http://www.220book.com/book/UEL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