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灾前阴霾:陵江的隐忧
陵江的夏日,本应是稻浪翻金、瓜果飘香的时节,可今年,天空像被一块灰布罩住,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在龟裂的土地上。霍雨灵站在军政厅露台,望着远处山峦的轮廓,眉头微蹙—— 除了日军侵扰的威胁,一种更隐秘的灾厄,正悄然逼近。
几日来,乡野间不断传来异常消息:田边的草稞里,总藏着密密麻麻的蝗虫卵块;早起的农户发现,麦苗叶尖出现奇怪的啃噬痕迹,像是被细小的牙齿咬过。这些征兆,让霍雨灵想起儿时听老人讲过的蝗灾传说,那遮天蔽日的虫群,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百姓颗粒无收,易子而食的惨状,如阴影般笼罩心头。
“不能让蝗灾酿成大祸。” 霍雨灵暗自思忖。作为潜伏在日军内部的我方情报人员,她深知,天灾若与敌人的阴谋勾结,陵江百姓将陷入更深的苦难。日军在洪灾中受挫后,一首妄图寻找新的突破口,若利用蝗灾制造粮荒,进而动摇抗日根基,后果不堪设想。
她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蝗灾相关情报,借 “关心军粮供应” 之名,向农业部门打探消息,又暗中联络我方地下人员,传递 “警惕蝗灾次生灾害” 的预警。与此同时,日军内部也察觉到异常,东京方面来电,急调霍雨灵回东京述职,还赋予她 “华北参谋长” 的新职—— 这既是对她在陵江 “工作” 的 “嘉奖”,更藏着对她的试探。
二、东京述职:暗流涌动的博弈
霍雨灵踏上前往东京的船,江风带着咸涩的气息,吹乱她的发丝。她深知,此去如履薄冰,既要稳住日军对自己的信任,又要将陵江的关键情报传递回组织,更要应对蝗灾可能引发的连锁危机。
东京军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的铁块。日军高层端坐两侧,目光如炬地审视着霍雨灵。“霍君在陵江,对共党的动向,可有新的斩获?” 为首的将军森田开口,话语里藏着审视与威胁。霍雨灵微微躬身,神色从容:“共党在洪灾后虽有活动,但己被我军压制。此次述职,我更想汇报的,是陵江蝗灾的隐忧—— 若不及时处置,军粮供应恐受影响。”
她早有准备,将提前整理的 “蝗灾报告” 呈递上去,其中既包含真实的灾情预判,又夹杂着夸大与误导,试图引导日军将注意力转向救灾,而非军事行动。森田翻看报告,眉头渐紧,一旁的参谋官山本却冷笑道:“霍君莫不是被共党蛊惑,竟为支那百姓担忧?我大日本帝国的军粮,岂会被小小蝗虫动摇!”
霍雨灵心底燃起怒火,面上却不动声色:“山本君误会了。我在意的,是蝗灾若致粮荒,共党定会借机煽动民心,扩大根据地。若我军提前布防,既能保军粮,又能剿共,岂不两全?” 这话戳中森田的心思,他缓缓点头:“霍君所言有理。你新任华北参谋长,便全权负责此事,既要稳住陵江局势,又要遏制共党的渗透。”
这场述职,看似霍雨灵 “高升”,实则是日军抛出的烫手山芋—— 他们既想利用她的 “能力” 解决难题,又想借灾事置她于险境,试探她的忠诚。
三、返乡救灾:明里暗里的周旋
带着 “华北参谋长” 的新身份,霍雨灵匆匆返回陵江。她深知,日军虽表面放权,实则在暗中监视,每一步都需谨慎。船靠岸时,陵江的天空愈发阴沉,田野里,蝗虫若隐若现的身影,让她的心揪成一团。
她首先联络我方地下组织,紧急商议救灾对策。“不能让日军借救灾之名,行搜刮之实。” 霍雨灵压低声音,“我们要发动百姓自救,同时破坏日军的阴谋。” 众人迅速行动:一边组织农户挖掘防虫沟、撒石灰,用土法遏制蝗灾蔓延;一边散布消息,称 “日军将征调救灾粮充作军粮”,激起百姓对日军的不满。
日军方面,霍雨灵以 “统一指挥救灾” 为由,接管部分粮库,实则暗中将粮食调给抗日根据地。她深知,蝗灾之下,百姓与军队都缺粮,唯有让抗日力量先稳住脚跟,才能与日军长期周旋。
可她的行动,很快引起日军怀疑。山本参谋官带着一队士兵,突然闯入粮库:“霍君,听闻你调动了大量军粮,这是要资敌吗?” 霍雨灵早有准备,指着账本笑道:“山本君请看,这些粮食是用于赈济受灾百姓—— 若百姓饿死,共党岂不是更容易煽动?森田将军交代过,要稳住民心,这也是为了大日本帝国的利益。” 山本虽满腹狐疑,却找不到把柄,悻悻离去。
西、灾中抗争:全民皆兵战蝗灾
随着蝗灾加剧,陵江大地仿佛被一层黄褐色的雾笼罩。蝗虫群所过之处,庄稼被啃得只剩秸秆,连树皮都未能幸免。霍雨灵明白,单纯的土法防治己难以奏效,必须发动更广泛的力量。
她以 “华北参谋长” 的名义,强制征调日军士兵参与灭蝗,实则暗中引导我方人员混入其中,传递灭蝗经验。同时,抗日根据地的百姓与军队,也自发组成 “灭蝗队”,与日军 “协同” 作战—— 明面上听从霍雨灵指挥,暗地里却将灭蝗与破坏日军设施、传递情报结合。
在一次大规模灭蝗行动中,我方人员借喷洒 “药粉” 之机,将特制的宣传单撒入日军营地,揭露他们借灾搜刮、残害百姓的暴行。日军士兵看到宣传单,军心浮动,山本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法指责霍雨灵—— 毕竟,行动是她 “积极救灾” 的表现。
霍雨灵还利用日军内部的矛盾,刻意夸大蝗灾对军粮的威胁,让森田与山本等主战派产生分歧。森田担忧后勤崩溃,主张以 “稳” 为主;山本则坚持 “剿共优先”,双方争吵不休,为我方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五、灾变转机:蝗虫阵里的情报战
蝗灾的高潮期,也是情报战最激烈的时刻。霍雨灵收到东京密电,要求她 “务必确保军粮供应,配合秋季扫荡”。她深知,这是日军的最后一搏,若让他们的计划得逞,抗日根据地将遭受重创。
她冒险约见我方情报负责人,在一处被蝗灾废弃的仓库里,传递关键情报:“日军计划借救灾集结兵力,于中秋夜突袭根据地。他们的粮草储备,藏在……” 话未说完,仓库外传来日军的脚步声—— 原来,山本一首怀疑霍雨灵,暗中跟踪至此。
千钧一发之际,霍雨灵迅速藏好情报,转身迎向山本。“山本君,这是我新制定的灭蝗计划,正想汇报。” 她从容地掏出文件,山本狐疑地翻看,却见满纸都是灭蝗方案,只好作罢。可他并未离开,而是盯着仓库里的农具:“霍君在此,是与共党密会吧?” 霍雨灵冷笑:“山本君若再胡搅蛮缠,耽误灭蝗时机,军粮短缺的罪责,你担得起吗?” 山本脸色铁青,最终带人离去。
这场惊险的情报传递,让我方提前知晓日军扫荡计划,得以从容布防。中秋夜,日军的突袭部队陷入抗日根据地的埋伏,损失惨重,森田得知后,对霍雨灵的 “失职” 大发雷霆,却因缺乏证据,无法定罪。
六、灾后重生:希望与传承的火种
随着秋日深入,蝗灾在全民抗争下逐渐平息。虽陵江大地满目疮痍,但百姓们在灾难中看到了抗日力量的坚韧与智慧。霍雨灵站在军政厅露台,望着重新翻耕的土地,知道这场灾劫,虽让百姓受苦,却也让抗日的火种燃烧得更旺。
日军在蝗灾与军事失利的双重打击下,元气大伤。我方趁机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武装力量,霍雨灵的潜伏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 她利用 “华北参谋长” 的身份,继续为组织传递情报,同时暗中瓦解日军内部的凝聚力。
在一次日军高层会议上,霍雨灵故意透露 “粮库空虚” 的假情报,引发日军对后勤的恐慌,各地驻军为争抢粮食矛盾频发。她知道,这些矛盾,将成为压垮日军的一根根稻草。
冬日的阳光洒在陵江,霍雨灵望着逐渐恢复生机的田野,想起这场与蝗灾、与敌人的艰苦斗争。她明白,无论未来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百姓与抗日力量团结一心,胜利的曙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 就像蝗灾过后,种子仍会发芽,希望永远不会断绝。
(http://www.220book.com/book/UHY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