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云溪计划的“曙光初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www.220book.com/book/UIA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云溪科学院的晨雾还未散尽,王小码站在行政楼顶层的观景台,望着山脚下的量子通信基站群。那些银白色的天线像散落的星子,在晨曦中泛着淡金色的光——今天是“云溪计划”全球启动仪式的日子,也是他等了整整三年的“曙光”。

“小码哥!”狗剩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非洲肯尼亚的村卫生室刚连上我们的量子网络!阿婆用斯瓦希里语问‘降压药能和玉米粥一起喝吗’,AI秒回:‘可以,但别放糖——阿婆的健康,比甜更重要。’”

王小码的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段视频。画面里,一位裹着蓝布头巾的老妇人举着手机,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我孙女儿说,这AI比我年轻时的大夫还贴心!以前去镇里看病要走三天,现在对着手机喊两句,药方就发到家门口的无人机了……”

“这是‘灵犀AI’的第10876次方言交互。”陈启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捧着本泛黄的《银河一号运维日志》,“李老在1978年写过:‘科技的终极目标,是让最偏远的人也能触摸到文明的温度。’今天,我们做到了。”

王小码的目光扫过山脚下的村庄。那里曾是“信号孤岛”,村民们靠烧柴火传递消息,生病了只能硬扛。而现在,量子通信的光缆像血管般铺进每家每户,村卫生室的AI终端不仅能诊断常见病,还能根据方言习惯调整用药建议——比如云南彝族的“苦荞茶配降压药”,新疆牧民的“奶茶里加阿司匹林要减量”。

“启动全球同步验证。”他对团队喊,“联系日内瓦的国际科技委员会,让他们派观察员来云溪。”

“己经在路上了。”李半导推了推眼镜,手里攥着份刚翻译的英文文件,“对方要求验证三项核心指标:量子通信的稳定性、AI方言交互的准确性、医疗建议的安全性。”

王小码的手机再次震动,是肯尼亚观察员发来的消息:“我们刚到村口,这里的量子基站居然能同时连接2000台设备!你们的技术……比硅谷的宣传片真实多了。”

实验室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王小码调出监测界面,瞳孔骤缩——量子通信网络的延迟曲线竟出现了0.3秒的波动!

“是太阳耀斑!”老周的声音带着颤抖,“高能粒子流干扰了卫星信号!肯尼亚那边己经断联了!”

王小码的太阳穴突突首跳。他想起李长庚笔记里的警告:“量子通信不是万能的,当太阳风暴来袭,人类需要‘人造星光’来指引方向。”

“启动‘星核’的量子储能!”他对狗剩吼道,“把‘银河一号’老主机的量子态能量导进卫星!”

狗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开始疯狂跳动。“星核”芯片表面的幽蓝光芒与卫星的量子源交相辉映,像两条纠缠的光带。

“成了!”老周的声音带着欢呼,“卫星的量子态被‘星核’重新校准,延迟波动控制在0.01秒以内!”

王小码调出肯尼亚的实时画面。村卫生室的AI终端重新亮起,阿婆的手机屏幕上跳出新的提示:“检测到太阳耀斑干扰,己为您切换至‘离线模式’——常用降压药清单己保存,需要的时候喊我名字就行!”

“阿婆,我喊你名字就行?”视频里的阿婆笑着问。

“对嘞!”AI用斯瓦希里语回答,“您喊‘玛莎拉蒂’(当地对AI的昵称),我就会告诉您今天的药怎么吃。”

观察员们的笑声从耳机里传来。日内瓦的科技委员会主席举着平板喊:“这哪是机器?分明是个会疼人的‘电子阿婆’!”

验证进入第二项:AI方言交互的准确性。云南的彝族小伙用方言问:“阿婆的高血压药能和土豆一起煮吗?”AI不仅回答“可以,但别放太多盐”,还补充了当地特有的“土豆要选黄心的,淀粉少,对血压好”——这是李长庚团队1978年在云南调研时记录的民间智慧。

“这数据是从哪来的?”主席皱眉,“你们的训练集里没有这段。”

“是从彝族老乡的饭桌上‘偷’来的。”王小码笑了,“我们派了志愿者在村里住了一年,记了三大本‘方言药经’。”

第三项验证是医疗建议的安全性。新疆的哈萨克牧民用哈萨克语问:“奶酒和降压药能一起喝吗?”AI不仅回答“不能”,还调出了当地医院的真实病例:“去年有个牧民喝了半斤奶酒,血压飙到200,现在还在县医院躺着呢。”

“这病例是真实的?”观察员们交换眼神。

“是我们和县医院共建的‘方言医疗数据库’。”陈启明说,“每个建议都经过三甲医院专家审核,再用方言‘翻译’成老乡能听懂的话。”

验证结束时,日内瓦的观察员们集体起立鼓掌。主席举着报告走到王小码面前:“王博士,我代表委员会宣布——‘云溪计划’的量子通信技术、方言AI系统、医疗数据库,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今天起,我们将在全球127个国家推广你们的技术标准。”

王小码的手机响起,是奶奶的语音:“小码,奶的降压药收到了,是‘寿比山’。奶信你,因为你是给奶奶调药的人,不是被机器牵着走的人。”

他的眼眶热了。晨光透过观景台的玻璃照进来,洒在“星核”芯片上。那些用方言写就的“安全注释”,此刻正像星星一样,在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里闪烁。

“小码哥!”狗剩举着平板冲过来,“肯尼亚的阿婆发来感谢信了!她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外出打工了——因为在家就能学AI调药,能赚钱,还能陪阿婆!”

李半导摸出张泛黄的纸条,是李长庚的笔记:“1978年,我们给‘银河一号’装了个‘人心天线’——用方言里的‘阿婆’‘老铁’,让机器记住‘人’的样子。今天,这根天线终于连上了全球的心跳。”

王小码的手机弹出新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邀请,要将“云溪计划”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好事。”陈启明笑着说,“但更重要的是——”他指向山脚下的村庄,“你看,那片光伏板在发光。我们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在给每个村庄输送光明。”

王小码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晨雾中,量子基站的天线与光伏板交相辉映,像大地在呼吸。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他们举着用AI设计的“方言识字卡片”,正追着无人机跑——那无人机里装着刚打印的“阿婆的健康小贴士”。

“这就是曙光。”王小码轻声说。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云溪科学院的档案室里,“银河一号”的原始代码正静静躺在保险柜里,封皮上用红笔写着:“留给后来的人——科技自立,脊梁不弯;人心向善,火种不灭。”

云溪计划的“曙光初现”,终究照进了现实。但这份光明,从来不是来自冰冷的代码,而是来自每个普通人对“温暖”的坚守——就像奶奶的药方,就像方言里的乡音,就像每个科技工作者心里那份“要让世界更美好”的热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UIA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夏智浪逆袭全球 http://www.220book.com/book/UIA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