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辰的手机在清晨七点准时震动,屏幕上弹出的不是闹钟,而是李白后人发来的《早发白帝城》改编
稿 —— 这位年轻诗人将现代的高铁写进诗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半小时还。” 后面跟着一
个调皮的表情,像极了诗仙本人的狂放。
“改得不错,就是少了点江水的诗意。” 许辰笑着回复,指尖在屏幕上敲出建议,“可以加一句‘舷
窗掠过三峡影’,既有现代元素,又有古意。” 发送完毕,他起身拉开窗帘,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映
入眼帘,而手机屏幕上,唐朝的长安城正迎来第一缕晨光,李白的后人收到信息后,立刻在宣纸上修
改,墨汁在绢帛上晕开如江雾。
这种日常交流己成为七地的常态。在 “跨时空教育平台” 上,秦朝的学童正通过能量视频向现代的老
师请教算术,老师用算盘演示,学生用算筹回应;在 “医者联盟” 的群聊里,孙思邈的传人与现代的
医生讨论病例,唐朝的针灸图谱与 CT 影像并排展示;最热闹的是 “工匠互助区”,明朝的铁匠发来
了蒸汽锤的改进图纸,立刻有清朝的工匠回复:“可以试试用甘蔗渣燃料,我们的经验是……”
知识的流动从来不是单向的。许辰的手机里,收藏着各朝代传来的 “新发现”:秦朝的天文学家通过
分析现代的星图,修正了《颛顼历》中三处误差;唐朝的农学家改良了现代的无土栽培技术,用中药
渣作为营养液,产量提升 17%;宋朝的数学家在研究微积分时,发现《九章算术》中的 “割圆术” 与
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发表的论文在现代学术界引发轰动。
文化交流的深度更是超出想象。在 “跨时空读书会” 上,曹雪芹的后人与现代的红学家辩论 “黛玉的
结局”,最终共同创作了《红楼梦》的续篇,既保留古典韵味,又融入现代的女性独立思想;在 “音
乐工坊” 里,唐朝的琵琶师与现代的 DJ 合作,将《十面埋伏》改编成电子乐,截然不同的吴桂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在七地的音乐节上演
出时,台下的掌声持续了十分钟。
这种交流也解决了许多现实难题。当现代出现新型病毒,唐朝的 “传染病防治手册” 提供了隔离检疫
的古法参考;当秦朝的黄河堤坝出现险情,现代的水利工程专家通过视频指导,用 “混凝土防渗技术
” 结合 “竹笼填石法”,成功堵住管涌;当明朝的蒸汽工坊遭遇能源危机,清朝的 “甘蔗渣燃料技术
” 及时传来,让生产得以继续。
许辰的出租屋渐渐变成了 “跨时空交流中心”。书架上摆满了各朝代的书籍,从秦朝的《为吏之道》
到清朝的《海国图志》,旁边则是现代的《时间简史》;桌子上的茶具很特别,是唐朝的茶壶配现代
的玻璃杯;墙上的照片里,有他与李白后人在曲江池畔的合影,也有与苏婉在虚拟茶馆的截图,还有
一张最珍贵的 —— 七地学者在能量矩阵前的大合照,不同朝代的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交流中偶尔也有误会。秦朝的学者看到现代的 “焚书” 纪录片,误以为是现代的做法,气得三天不接
视频;唐朝的官员对现代的 “武则天评价” 争论不休,认为过于贬低;但这些误会最终都成了深入交
流的契机,通过辩论与解释,双方反而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正如许辰在 “历史认知研讨会” 上
所说:“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不断接近真相的对话。”
手机在深夜收到苏婉发来的消息,是她新研制的 “时空安神茶” 配方,备注着 “你最近太累,
按此方可助眠”。许辰看着配方上的 “能量草药 + 现代薰衣草”,突然明白持续交流的意义 —
— 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滋养,是让七地的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从陌生到熟悉,
从误解到理解,最终成为真正的 “一家人”。这种连接或许不如关闭时空裂缝那般轰轰烈烈,却像春
雨般润物无声,让跨时空的文明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愈发坚韧。
(http://www.220book.com/book/UIH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