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青梅的温暖
方文山在战后重建中劳累过度染疾,紫苏用边疆草药熬汤。她发现骆驼刺煮水能退高烧,制成药膏治愈无数伤兵。军医将这偏方编入医书,取名"紫苏散"。
暮色西合时,方文山的额角还滚烫如火。他蜷缩在行军床上,连日操劳让伤兵安置点的草药味都化作虚妄。烛火摇曳中,紫苏捏着药锄推门而入,泥靴上沾着边疆特有的绛红沙土。
"刺儿爷说骆驼刺能退烧。"她将洗净的刺荚丢进铜釜,沸水翻腾间升腾起苦涩草香。总督府拨下的药材早告罄,她便在戈壁滩挖出这种倔强的植物,根须蜿蜒处竟藏着比月见草更清凉的汁液。
第三日寅时,方文山咳出的血丝褪成淡粉。紫苏趁他熟睡时捣碎刺荚,混着狼油熬成膏药。军营里开始流传"苏姑娘的绿汤",断臂士兵裹着泥布的伤口竟生出新肉。军医老陈从灰陶罐里舀出最后一勺青褐色药膏时,突然懂了砂锅底那行小字——"紫苏散,去腐生肌,愈合离人骨"。
天边露出鱼肚白时,紫苏正把捣碎的刺荚滤进陶罐。她手指被草药汁液染成淡绿,额角碎发却沾着未干的沙尘。方文山突然咳出一声,惊得她手一抖,几滴墨绿汁液溅在粗布裙摆上。
"苏姑娘..."方文山嗓音沙哑如枯井,却执拗地撑起半边身子。床边的煤油灯跳着昏黄的光,照亮他额上未干的水渍。
"别动。"紫苏扥起袖子,将浸透药汁的棉布按在他滚烫的手背。铜釜里咕嘟作响的水汽,在方文山迷蒙的视线里化作家乡梅雨季的雾气,"骆驼刺的根须要在子时挖,沾着露水才最凉。"
她忽然想起去年随商队进关的情景。驼铃叮当震落沙尘,车队里抱着药锄的少女却盯着伤兵肩上溃烂的伤口出神。那时她还不知道,这种状如狼牙的植物,竟能在枯竭的戈壁滩上熬出救命的汁液。
方文山的高烧在第三日退去。他倚着床头喝下紫苏新煮的药汤时,嘴角泛起苦涩的涟漪。帐篷外传来军医老陈的咳嗽声,那个总在伤兵帐篷间穿梭的灰发男人,此刻正捧着半旧的医书发呆。
"紫将军,"老陈把一捧干枯的刺荚压在泛黄的纸页间,"这味药该有个名头。"
紫苏正用刀刃刮着刺荚的硬壳,听见这话手一顿。帐篷角落的木架上,摆着方文山从废墟里挖出的半截青梅枝——战前总督府的后院,曾有片梅园在冬雪里灼灼生姿。
"就叫紫苏散吧。"方文山忽然开口,喉结在干裂的皮肤下滚动,"去腐生肌,愈合离人骨。"
当月圆之夜,紫苏站在帐篷外数着伤兵帐篷里渐次点亮的油灯。药香在夜风里化作细腻的雾,裹着沙粒钻进每一道创口。她想起边疆的月色总是清冷,却不知什么时候被这草药熬成了温热的汤。
老陈在医书的扉页写下"紫苏散"三个字时,最后一支驼队正穿过玉门关。商人们谈论着战后重建的奇迹,却没人知道,那些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的草药汤,正让荒漠里的伤口生出新肉。
紫苏突然觉得,这漫漫黄沙里飘着的药香,竟像极了故乡梅雨季的气息。而她怀里的青梅枝,在月光下悄悄吐出几点新绿。
作者mhwriv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IO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