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青梅的翱翔
紫苏随方文山巡视新设学校,发现孩童用破瓮作墨。她改良马鬃制笔法,又用骆驼毛制成新笔。当她拿着改良文具参加京城展会时,竟与多年未见的唐宁重逢。
一、流沙中的启蒙
骆驼商队的铃声绕过玉门关最后一个烽燧时,紫苏正蹲在新设的沙海学堂外。她手里的破瓮片还沾着墨汁,几个泥猴似的孩童正用树枝在沙地上临摹篆书。方文山掀开玄色官服的下摆,跪坐在她身旁,袖口扫过一株刚抽芽的骆驼蓬。
"这墨,是用烟灰熬的?"他指尖沾了点墨汁,余晖将两人身影拉长在盐碱地上。
紫苏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她用马鬃蘸着热雪水给伤兵裹伤。此刻她手中的破瓮,竟和那次一样,成了改变命运的起点。
二、驼毛笔下的春信
三月后的驼峰山上,紫苏用马鬃和骆驼毛混着狼毫制笔的作坊己搭建起来。她将煮好的驼毛浸在碱水盆里,指尖被泡得泛白。隔壁帐篷的方文山正誊写巡边奏折,狼毫在宣纸上扫出的沙沙声,像极了江南春雨打在芭蕉叶上。
当第一支驼毛笔蘸着松烟墨在沙纸上写出"敦煌"二字时,整座营帐突然被霞光浸透。紫苏抬头时,正好看见赤锦学堂的赤霞藤正沿着玉门关城墙蔓延,将残破的砖石染成流光溢彩的织锦。
三、琉璃种子的裂变
京城的皇城根下,唐宁正指挥着匠人将赤霞藤编成宫灯。琉璃种籽在北方温差下变异出冰蓝色花瓣,宫女们采撷时,露珠顺着金丝绒手套滑落,竟在青石板上凝成细碎冰晶。
"敦煌来信了。"内务府总管捧着描金信封的手微微颤抖,"说是新制的驼毛笔能让墨色在沙纸上浮出云纹。"唐宁展开信纸时,琉璃种籽制成的信笺夹带着细沙,簌簌落在她月白裙裾上。
她突然想起三年前泼墨作画的清晨,麦浪翻滚间隐现的"清正廉明"西字,竟与此刻驼毛笔勾勒出的云纹如出一辙。
西、宣纸上的重逢
秋分刚过,紫苏带着三十六支改良驼毛笔和两瓮松烟墨抵达京城。皇家书院的展台上,赤霞藤编成的笔架正托着她的发明。当她用新笔在宣纸上写下"敦煌"二字时,墨色竟在纸上晕出沙尘暴般的纹理。
"这是沙海的指纹。"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唐宁身着月白裙衫立在阳光里,发间琉璃珠饰折射出敦煌沙漠的幻彩。
紫苏手中的驼毛笔"叭"地掉在案上,松烟墨在羊脂玉案上洇出敦煌月牙泉的形状。唐宁俯身拾笔时,袖口滑落的香囊里,正是紫苏当年在边疆用骆驼刺汁染成的青色丝绒。
五、笔锋下的山河
当夜,两位女子在琉璃厂的茶肆里对坐。唐宁鬓边的赤霞藤发簪,在烛光里闪烁着敦煌沙暴的光芒。她展开的赤锦学堂新校图上,骆驼毛笔画出的线条竟与紫苏改良的制笔法暗合。
"这学堂,该有个新名。"唐宁突然搁下茶盏,"就叫——青墨书苑。"青瓷茶盏相碰的清响里,紫苏看见窗外的赤霞藤正沿着皇城根蜿蜒,将千年前的驼铃声编织进现代纸墨的经纬。
六、羽翼初展
京城展会的最后日,紫苏用改良驼毛笔在宣纸上画出玉门关的残阳。墨色晕染处,竟生出细碎金芒。观展的大学士惊呼时,唐宁正将一支驼毛笔递给身着素白襦裙的少女——那是赤锦学堂转来的边疆学子,发辫上还沾着未融化的盐粒。
当新笔在纸上划出第一道弧线,整个展厅突然被霞光照亮。窗棂上,赤霞藤的花影正随着沙漏中的流光缓缓游移,仿佛敦煌的风沙正沿着笔锋,在千年之后的京城重新苏醒。
两位女子站在簇新的驼毛笔前,望着展台上逐渐亮起的赤霞藤花灯。沙漏中的流沙正将她们的名字埋进历史的褶皱,而她们手中握着的笔,却在沙尘与墨香交织的空气里,勾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山河图景。
(http://www.220book.com/book/UIO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