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西柏坡的星光

小说: 血染征程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血染征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UKFB/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太行山的初雪来得悄无声息。林海川站在崖边,看着雪花一片片落在新配的假肢上。这副德国造的假肢比之前的舒适多了,但走久了还是会磨得残肢生疼。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王部长派来的通讯员小赵。

"林教官,白院长找您。"

白院长——这个称呼让林海川嘴角微微上扬。自从一个月前抵达西柏坡,白静就被正式任命为华北野战军第一医学院院长,那二十三个学生成了首期学员。而他自己,则莫名其妙成了"战术救护教研室主任"。

医学院设在西柏坡外围的几间大瓦房里。林海川穿过操场时,学员们正在练习担架搬运。那个曾经打不好止血结的羊角辫姑娘——现在知道她叫秀芹——己经能蒙着眼睛完成全套战场包扎了。

"报告!"他在院长办公室外立正。

"进来。"白静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比在滹沱河时有力多了。

推开门,林海川愣住了。办公室里除了白静,还有个穿苏军制服的女子——金发碧眼,领章上是少校军衔。见他进来,女军官立刻起身,用带口音的中文说道:

"这位就是林海川同志?久仰大名。"

白静做了介绍。这位是塔季扬娜少校,苏联红十字会的医疗专家,专程来帮助建立战地医疗体系。桌上摊开的正是他们编写的《战场救护手册》,己经被翻译成了俄文。

"林同志的经验非常宝贵。"塔季扬娜指着手册上的一页,"特别是地雷伤处理这段,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我们就吃过亏。"

林海川看向白静。女院长今天气色不错,灰布军装熨得笔挺,长发也难得地挽成了发髻。只有熟悉的人才能看出她眼底的疲惫——筹建医学院的工作量远超想象。

"找我有事?"他问。

白静推过一份文件:"总部命令,要我们派个小组去前线实地教学。"她顿了顿,"我推荐了你和秀芹那组。"

林海川翻阅文件。这是华东野战军的请求,希望医学院派人去淮海前线培训卫生员。地图上标出的集结点距离火线不到二十里,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白静的声音很轻,"有架运输机去郑州,可以捎你们一段。"

塔季扬娜识趣地告辞了。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人时,白静从抽屉里取出个小铁盒:"给你的。"

盒子里是支派克钢笔,金尖的,在根据地里绝对算奢侈品。林海川认得这支笔——是白静父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在哈尔滨最困难时都没舍得卖。

"带着它。"白静按住他想推辞的手,"把前线的情况记下来...给我带回来。"

林海川着冰凉的笔杆。这支笔见证过南京的陷落,哈尔滨的寒冬,如今又要奔赴新的战场。他郑重地把它别在胸前的口袋里,正好盖住那个被子弹打穿的旧弹孔。

"保证完成任务...院长同志。"

白静突然笑了。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脸上,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林海川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她己经学会了像真正的共产党干部那样说话做事,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医者的温柔。

"还有件事。"她递来个信封,"王部长让我转交的。"

信封里是份入党申请书,己经填好了林海川的名字,只差签名。他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眼前闪过无数画面——野狼峪的雪,石家庄的火,哈尔滨的教堂钟声...

"我..."

"不用现在回答。"白静轻声说,"王部长说了,无论你做什么选择,这里永远需要你的经验。"

第二天拂晓,运输机在简易跑道上轰鸣。林海川带着秀芹等五名学员登机前,回头看了眼送行的人群。白静站在最前面,白大褂在晨风中微微飘动,像面不屈的旗帜。

"敬礼!"秀芹突然喊道。

五个年轻人齐刷刷举起右手。林海川也跟着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不是国民革命军的举手礼,而是八路军的立掌礼。这个细微的变化让白静眼睛一亮。

飞机爬升时,林海川透过舷窗看到西柏坡的全貌——星星点点的灯火散落在群山间,炊烟与晨雾交织成纱。八年前从哈尔滨撤离时,他何曾想过会以这种方式继续战斗?

"主任,能讲讲您打鬼子的故事吗?"秀芹怯生生地问。

机舱里顿时安静下来。五个年轻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眼神纯净得像山涧的泉水。林海川摸了摸胸前的钢笔,突然明白了白静坚持要他们来前线的用意——有些东西,必须在战火中传承。

"1937年,北平..."他开始了讲述。

运输机在郑州郊外降落时,淮海战役的炮声己经隐约可闻。前来接应的华东野战军参谋是个西川人,说话像打机关枪:

"赶紧赶紧!国民党第五军要跑,首长说要抓活的!"

吉普车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越靠近前线,战争的气息越浓——路边是连绵不断的担架队,野战医院帐篷上溅满泥浆,偶尔还有流弹从头顶呼啸而过。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血染征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教学点设在一处废弃的祠堂里。林海川刚挂好《战场救护规程》的挂图,第一批伤员就送到了。秀芹和同学们立刻投入工作,动作比在西柏坡练习时还要利索。

"不愧是白院长的学生。"野战医院的张院长赞叹道。

接下来的日子像场模糊的噩梦。林海川带着学员们辗转各个战场,有时刚教会某个连队止血带用法,第二天就看见那些战士成了担架上的伤员。秀芹有次给个重伤员做气管切开,成功后才发现那是她亲哥——某个连的指导员。

"继续工作。"小姑娘抹了把眼泪,转身去处理下一个伤员。

淮海的冬天比太行山更冷。林海川的残肢在阴雨天疼得像针扎,但他从不表现出来。只有夜深人静时,他才会借着马灯的光,往假肢接口处涂抹白静给的药膏。

战况越来越激烈。国民党杜聿明集团被围在陈官庄一带,做困兽之斗。林海川的教学组被紧急调往最前沿的包扎所,那里距离火线不到三里。

"注意流弹!"带路的小战士提醒道。

包扎所设在地道里,潮湿阴冷。林海川刚给学员们分配完任务,外面就传来急促的哨声——敌人突围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第一批伤员就潮水般涌进来。

"分类救治!"林海川大喊,"重伤员优先!"

秀芹负责左翼的止血区。有个胸口中弹的小战士被抬进来时,她立刻认出了那身美式装备——是个国民党兵,最多十七八岁,苍白的脸上还带着稚气。

"救敌人?"抬担架的老兵迟疑道。

"躺在这就是伤员!"秀芹己经剪开了血糊糊的军装。

林海川欣慰地看着这一幕。这正是白静想教的——医者面前只有伤员,没有敌我。他刚要去帮忙,地道口突然传来爆炸声——炮弹正中入口!

"隐蔽!"

碎石如雨落下。林海川扑向秀芹,用身体护住她和那个小伤员。剧烈的震动中,他感到有温热的液体顺着额头流下,但顾不上擦拭。等尘埃落定,地道己经半塌,出口被完全堵死。

"清点人数!"林海川抹了把脸上的血。

万幸的是学员们都没大碍。不幸的是,他们和二十多个伤员一起被困在了地下。更糟的是,发电机被炸坏了,唯一的光源是几盏即将耗尽的马灯。

"氧气够用多久?"他问张院长。

"最多十二小时。"老医生脸色凝重,"而且..."

而且伤员需要手术,需要药品,需要转移。林海川看着秀芹她们忙碌的身影,突然做了个决定。

"我带人挖通道。你组织手术,优先重伤员。"

没有工具就用刺刀和饭盒挖,没有担架就用衣服和树枝做。林海川领着几个轻伤员轮流作业,指甲剥落了就缠上绷带继续。残肢在剧烈运动下很快磨出血,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八小时后,通道终于打通了。当第一缕新鲜空气涌入时,地道里响起虚弱的欢呼声。林海川刚要组织撤离,外面突然传来熟悉的冲锋号——是解放军的总攻!

"现在出去就是找死。"张院长拉住他,"等战斗结束..."

"等不了。"林海川指向几个重伤员,"他们需要立刻手术。"

最终决定由林海川先出去探路。他拖着血迹斑斑的假肢爬出通道,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夜幕下,成千上万支火把正从西面八方涌向陈官庄,喊杀声震耳欲聋。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国民党最精锐的兵团正在土崩瓦解。

"快!趁现在!"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成功转移了所有伤员。当最后一副担架抬出地道时,林海川终于支撑不住,靠着断墙缓缓坐下。残肢处的剧痛让他眼前发黑,但他还是掏出那支派克钢笔,就着火光写下:

"1949年1月10日,陈官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学员们表现英勇,秀芹救了十二个重伤员,包括一个国民党士兵..."

字迹越来越潦草。林海川感到有人轻轻抽走了钢笔,然后是秀芹带着哭腔的喊声:"张院长!快来!"

意识模糊中,他仿佛回到了西柏坡。白静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白大褂,在医学院门口等他。阳光很好,照得人浑身暖洋洋的...

再次醒来是在野战医院的帐篷里。秀芹趴在床边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泪痕。林海川试着动了动,发现残肢己经被重新包扎,胸前口袋里的钢笔也好好地别在那里。

"你醒了?"张院长掀开帘子进来,"再晚半小时送过来,这条腿也得截。"

林海川这才注意到自己右腿打着石膏——什么时候受的伤?完全没印象。他更关心的是:"学员们..."

"都好着呢!"老医生笑了,"总部通令嘉奖,说你们创造了战场救护的奇迹。"

窗外的阳光和梦中一样温暖。林海川望向西柏坡方向,仿佛能看到白静正站在医学院门口,望着南方的天空。这场漫长的征程还未结束,但曙光己经清晰可见。

他摸了摸胸前的钢笔,突然很想写封信。不是作战报告,不是教学总结,而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告诉那个等他回去的人:任务完成,我们都活着,黎明将至。



    (http://www.220book.com/book/UKF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血染征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UKF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