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众人都明白,得到冯老将军的赏识是难得的机会,这将为胜出者的未来铺平道路,赢得众官员的特别关注。
高公子尤为激动,他希望通过此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吸引冯老将军及众文人的注意,为即将到来的秋考造势。
贾琮也充满期待,希望能借此获得冯老将军的重视,不仅为了家族,也为了自我证明。
相比之下,贾宝玉则显得淡然无波。
贾琮因急切参会,未带贾兰同往,原以为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会替贾兰争取邀请,结果他依然留在府中。
作为李守中的学生,贾琮自然希望维护老师的声誉。
李守中对贾琮寄予厚望,相信他能借此机会大展宏图。
经过一番商议,冯老将军与文人们决定以“岁寒三友”
为题进行考验。
贾琮胸有成竹,提笔沉稳作答;贾宝玉则对名利淡然,但仍展现出平日的功底,神态从容;其余三人表面镇定,内心忐忑,深知此次机会的重要性。
高公子苦思冥想后才开始作答,他自信能胜出,甚至在未完稿时己露出得意之色。
贾琮等人很快完成作品。
冯紫英将诗作呈现给众人评判,贾琮与贾宝玉兴趣不大,欲早早归座。
冯老将军提议将评判交给“八一三”
的文人们,并让冯紫英朗读诗作。
随着贾琮的诗作被朗读出来,几位文官面露惊异,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尤其是考虑到他的年轻。
紫英读完也久久回味。
贾赦等人对贾琮投以赞赏的目光。
当冯老将军询问谁人之诗最佳时,众人一致推举贾琮,称赞其诗作工整流畅、意境高远。
然而,高公子突然站出来,面色惨白地质疑贾琮的作品,声称其不可能写出如此佳作,定是事先准备。
此言一出,全场气氛紧张。
贾琮感到困惑,而贾赦则对高公子心生厌恶。
如果贾琮被质疑,局面可能失控。
高公子坚持要求再比一场,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认为自己的才华应胜过众人。
贾琮看着他,感到一丝怜悯,认为他过于执迷不悟。
贾琮表示不介意奉陪到底,但对此并不以为意。
高公子似乎被情绪控制,坚持请求再安排一场比试,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
贾琮淡然回应高公子:“你是在怀疑我,还是在怀疑在座所有人的判断力?”
高公子听到贾琮的话后,脸色一变,他立刻意识到了继续争执的后果,可能会被视为对在场所有人的挑战。
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冒犯冯老将军等人。
难道在场的众多学者、官员,以及冯老将军的评价,都比不上你一个高公子?
贾赦虽然沉默,表情严肃,但冯老将军心知肚明。
高公子的父亲是大学士,冯老将军虽然不愿与他结仇,但也不会容忍他的无礼。
其他人也认为高公子的行为十分失礼。
尽管贾琮赢得了比赛,自然会引来一些人的嫉妒。
但对于质疑,贾琮总是坦然面对。
如果有人真的怀疑他,他会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会让人轻视。
他这次前来,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在乎的人。
冯紫英面色冷漠地看着高公子,想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位高公子怎么这么无礼,一点也没有君子的风度?
冯紫英试图为高公子打圆场,说:“高兄,此事不必太过在意。
虽然贾兄夺冠,但高兄的才学也是众人皆知的。”
然而,高公子固执己见,非要让贾琮难堪,提出:“君子不仅要有文学造诣,还要有武艺。
听说贾三郎在贾府素有才名,不如我们比试一下箭术?”
此言一出,冯紫英等人都感到意外,高公子竟敢在冯府如此放肆。
这里哪是他高公子说了算的?
冯老将军还没开口,他倒先擅自做主了。
果然,冯老将军脸色一沉,显得有些不悦,似乎在观望,也在等待。
贾琮没有立即回答,似乎在观察局势。
旁边有人附和高公子,也提议进行箭术比试。
冯紫英一愣。
高公子确实精通武艺,在京城小有名气。
但贾琮年纪尚轻,是否学过射箭还未可知。
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他比试,显然不公平。
他看了一眼贾赦,后者脸色阴沉,显然也觉得尴尬。
贾琮看着贾赦的表情,心里明白,他担心的不是贾琮能否赢,而是刚刚赢回的面子会不会再次丢掉。
如果箭术比试失败,那么贾琮之前的所有努力和赢得的荣誉都将化为乌有。
但贾琮并非毫无准备。
他最近通过系统刻苦练习射箭,自然不会害怕高公子。
有了系统的帮助,他相信自己不会输。
高公子见贾琮沉默,更加咄咄逼人,甚至开始讽刺贾赦。
就连贾赦也遭到了高公子的嘲笑。
“琮三郎是威武大将军的后代,难道连步射都不会吗?”
贾赦听后怒不可遏。
他想不通,高公子——一个户部侍郎的儿子,竟敢如此轻慢他,实在无礼至极。
这分明是对他的不尊重,难道此人毫无畏惧?
贾赦气愤之余没有留意贾琮,反而是贾政开始为儿子担忧。
高公子如此步步紧逼,并把贾赦牵扯进来,如果贾琮和贾赦不接下挑战,就好像是名不副实,似乎他们都不足以继承家族的荣耀。
不等贾琮回应,一首沉默的冯老将军忽然语气一转,说:“自开国以来,朝廷既重视武艺也看重文才,能文能武者尤其受到皇上的青睐。
如果贾三郎确实不通步射,也不必与高公子比试。”
贾赦心中疑惑,不明白冯老将军为何突然改变了态度。
先前冯老将军明显对高公子的傲慢不满,现在的态度反而让贾琮如果不应战就显得胆怯。
高公子脸上更加得意。
虽然他不知道冯老将军为何转而支持自己,但他认为是自己的诚恳态度打动了老将军,让他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就在他得意之时,贾琮己经上前行礼,表示愿意应战。
他刚才还在为高公子不明确比试内容而发愁,现在高公子自己提出了比试步射,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我国崇尚军功,神武将军屡建战功,先祖威武大将军也是功勋显赫,两位长辈都是鞠躬尽瘁之人。
作为后辈,自然应该继承先祖的德行,怎能因为不擅长步射就退缩。”
贾琮回答得坚定有力。
他看了一眼高公子轻蔑的眼神,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既然高公子想撕破脸,那就别怪他无情。
他会让他明白,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恐怕他的功夫还比不上自己的一半。
在一旁,贾赦还没有开口,只是紧紧地注视着贾琮,觉得他有些不自量力。
刚才没有答应高公子,或许还不至于陷入困境。
但现在贾琮既然答应了,就算不擅长步射,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贾赦何曾教过贾琮这些技艺,他自己在这方面的造诣也不过如此。
贾赦心里着急,一旦丢脸,连同他承袭威武大将军爵位的兄长也会颜面扫地。
他目光微沉,有些责怪地看向贾琮,怪他太冲动。
贾政在一旁面露忧虑。
他虽然古板,但也有护亲之心。
听到贾琮应战,忍不住出声道:“冯老将军,我这侄儿从未学过射箭,年纪又轻,前年还因落水得了一场重病,至今未愈。
家中虽有厚望,但实在不忍他学习这种辛苦的技艺。”
贾琮闻言望向贾政,见他神色焦急,不似作假。
他心里明白,贾政不知其中缘由,更不知他现在有了系统,己经不是当初那个虚弱的贾琮了。
而那高公子如果故意刁难,当众使绊,甚至伤了贾琮,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冯老将军只是微微挑眉,并没有收回先前的决定。
站在一旁的冯紫英静静地观察着贾琮的表情,脸上没有太多波澜。
作为冯家的人,他们向来懂得如何应对各种情况。
贾琮刚才夺冠时,冯家立刻送上赞誉和赏赐,既讨好贾府,又小心不惹怒户部侍郎。
对冯老将军来说,户部侍郎的地位远胜于贾赦和贾政。
贾琮微微行礼,说道:“侄儿自知分寸,叔父请放心。
身为贾府后代,我必不会给家族丢脸。
既然高公子愿意赐教,我怎会推辞?”
他扫视周围人群,随后看向高公子,继续说道:“我常听闻高公子骑射技艺高超,今日能与高兄切磋,实乃小弟荣幸。
不过,我还有一事需提前说明,望高兄海涵。”
高公子微微点头示意他说。
“正如叔父所言,我并未学过步射,若稍后技艺不佳,冒犯了高兄,还望高兄大人有大量。”
贾琮面带微笑,但高公子却皱起眉头,察觉到贾琮话中的讽刺意味,心中更加愤怒,决定要让贾琮当众出丑。
见无人回应,贾琮再次提议:“既然要与高兄比试,我有个想法。”
“有话快说,别磨蹭。”
高公子不耐烦地说道。
“我想与高兄立下生死契约。”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连冯唐老将军也变了脸色,惊讶地看着贾琮。
贾赦与贾政更是脸色煞白,不明白贾琮为何会说出如此鲁莽的话。
贾赦欲上前阻止,却被贾政拉住衣袖,劝他冷静。
贾琮望着惊讶的高公子,缓缓说道:“我虽学识有限,但也懂得些道理。
高兄既然敢于挑战,便是勇气可嘉。
比试中若有损伤,各凭本事,互不追究。”
他的话语虽轻,却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激起波澜。
贾宝玉在一旁焦急地劝道:“三弟,别冲动行事。”
他担心贾琮,知道高公子一向蛮横,如今又与贾琮结怨,万一动手伤了贾琮,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高公子听后非但不惧,反而心中暗喜。
他自认为身手不凡,收拾贾琮这个书生轻而易举。
在他看来,贾琮应战不过是碍于场面,胜败早己注定。
更因贾琮提出签订生死契,高公子更加肆无忌惮。
“一个小子都不怕死,我又有何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红楼:签到,开局三千大雪龙骑(http://www.220book.com/book/UKL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