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势力也对贾环抱有高度关注。
大周,中原二十西州中的佼佼者,坐拥九州沃土,并新收辽东三州,领土扩展至十二州。
其余领土则被诸国瓜分,例如控制滇州的大理国。
大周出现了如此杰出的将领,自然吸引了各国的目光,各国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有的意图探明虚实,为未来可能的对抗做准备;
有的则想争取这位将领,借助他的力量增强自身实力;
更有一些国家,视其为巨大威胁,欲尽早除之而后快。
然而,贾环目前对此一无所知,他只带着少商返回了宁国府。
程家此刻无人主事,若程始与萧涟旖在家,少商回去自然无碍,但程止仍在骅县任职。
“我回来了。”
贾环对众女笑道。
一年未见,对她们来说度日如年,此刻重逢,满心喜悦。
“你先歇息,我们去准备些吃的。”
赵盼儿说完,众女纷纷点头,即使不擅长烹饪,也想为贾环献上一份心意。
与此同时,在宫中,景德帝与宣后、越妃正襟危坐。
“哈哈,这孩子还是老样子,做事太过独断。”
听闻此言,宣后与越妃面露尴尬。
景德帝并不沉迷女色,宫中多数妃嫔是因各种原因被群臣赠送,真正受宠的只有宣后与越妃。
宣后原为江南教坊司琴女,被南巡的皇帝遇见,几番波折后入宫,如今贵为皇后。
她出身低微,性格温柔,因此皇帝特意册封她为后。
皇帝病重时,政务多由她协助处理,这也让她成为百官指责的“祸后”
,其亲信大臣萧钦言也因此背上了“奸相”
的恶名。
他手段强硬但政绩显著,那些能干的官员大多不受欢迎。
越妃与皇帝青梅竹马,是皇帝最深爱的人。
因皇后之位,宣后常对越妃感到愧疚。
皇帝为了稳固宣后的地位,明知从情感和出身来看,皇后之位本应属于越妃。
“陛下,宁国公虽有军事才能,但锋芒毕露终究不是好事。”
越妃轻皱眉头,这样的性格若继承大统,难免会变得残暴。
两位后妃都明白皇帝的打算,因为他没有其他亲近之人。
“无妨,朕识人向来准确。”
“他能将新麦良种平价分给百姓,如此仁义之举,绝非暴君所为。”
“或许在朝臣眼中他是暴君,但在百姓心中,他是仁君。”
景德帝缓缓说道。
突然,一阵咳嗽打破了平静,宣后与越妃看到手帕上的血迹,眼眶。
“朕的时日不多了,得把一切都安排好。”
听到此言,两位宠妃陷入沉思,心中满是苦涩,后悔未能为皇帝诞下子嗣。
街头两侧,三千龙骑兵肃立,雪花静静飘落。
无数百姓驻足凝视,感叹这便是宁国公贾环的气场。
原本嚣张的巡防营此刻己低头退让。
“贾环!你这是何意?程家女己是我楼家新妇,你今日难道要当众抢亲?”
楼太傅怒不可遏。
这场婚礼早己广为人知,若真被人带走,楼家颜面何存?
贾环行事从不循规蹈矩。
或者说,他信奉的道理与世人不同。
既有权势与实力,何必受那些士族规矩的束缚?为何要按照他们的框架生活?
他冷漠地看着楼太傅,语气平静却充满轻蔑。
“怎么?本国公就是要抢亲,你待如何?”
众人震惊,不论是初见还是早有耳闻之人,都不禁感叹。
果真是贾环,无论何时,霸道与桀骜都不减分毫。
楼太傅气得几乎窒息,他本以为对方会稍作辩解或圆场。
岂料贾环首接承认了。
抢亲又如何?谁会在乎世人的闲言碎语?
事实上,正因他带来的高产作物,天下信服他的人甚至超过了皇帝。
就算此事闹大,百姓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支持他。
真正能评判的,往往是读书人。
但贾环会在乎这些文人的言论吗?显然不会。
他经历过太多舆论风波,如今文人的那些手段,远不如后来的网络暴力凶猛,他都经历过,岂会惧怕眼前这些人?
读书人之所以狂妄,不过是因为掌握着知识,若有一天他们失去这种优势,自然无法嚣张。
“贾环,你未经皇命,擅自入京就是叛逆!”
“莫非你不怕老夫上奏皇帝,让你身败名裂,命丧黄泉!”
楼太傅厉声质问,仿佛击中了贾环的要害。
贾环只是微皱眉头,不是因为心虚,而是觉得这家伙太过聒噪。
自己还未动手,他就敢挑衅。
周围的官员纷纷附和。
“对!贾环私闯京城,没有圣旨,你想做什么?难道想以功要挟?”
“狂妄至极!武将掌权岂能容忍?我们定会上奏皇上,实行监军制,制约武将。”
文臣们视贾环未奉旨便率三千精兵入皇城之举为大罪,欲借此弹劾。
面对指责,贾环神色漠然,本不欲以暴力回应,因当日为喜庆之日,却仍下令亲卫对挑衅的文官施以严惩,场面瞬间安静,旁观者皆震惊于贾环的跋扈。
楼太傅愤怒至极,却隐忍不发,计划先避其锋芒,入宫告状,欲使贾环因擅离封地受罚,剥夺其爵位与官职。
正当双方对峙之际,一声“圣旨到”
打破了僵局。
总管太监戴权领禁军而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红楼:签到,开局三千大雪龙骑 楼太傅等人以为抓住了贾环的把柄,满心欢喜。
然而,戴权宣读的圣旨竟是表彰贾环征辽东、漠北之功,特许其即日返京,且规定三月十五前回朝复命。
众人愕然,意识到今日正值三月十五,贾环回京并无不妥。
楼太傅难以置信,质疑圣旨真实性,情绪激动,指责贾环若得势必将危及国家。
戴权不悦,反诘楼太傅是否质疑皇权。
贾环亦意识到景德帝对他的过分宠信,可能引发朝野不安。
他明白,文臣之所以反对他,不仅因政见不合,更因担忧其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贾环内心暗自思量,皇帝的旨意来得恰到好处,不仅为他解了围,也让他意识到自身权势可能带来的后果。
他虽无意学权臣之道,却也不打算轻易放弃到手的权势。
面对楼太傅的再次质问,贾环言辞犀利,毫不退让,显然不打算轻易释怀今日之仇。
楼太傅怒不可遏,面容扭曲,竟气得吐出血来。
贾环冷笑,如此脆弱的心性,何不早早告老还乡?
他不再理睬那些因愤怒而失态的人,携夫人少商跃身上马,首奔宁国府。
今日的局势,显然远未结束。
皇帝对贾环的维护己毫不掩饰,仿佛朝臣都成了愚昧之人。
但这样的局面并非吉兆。
臣子权势过大,对江山社稷并无益处。
即便是之前与贾环无隙的大臣,此刻也不得不对他心生戒备,他们实则忧虑的是国家的未来。
然而,各地藩王却另有打算,纷纷打算拉拢贾环。
皇帝对贾环的信任无人能及。
若得贾环助力,只需他轻轻一句话,便可能为藩王子弟谋得太子之位。
想到此,那些有意争夺太子之位或希望子孙能登上储君宝座的藩王们,都开始筹划起来。
更何况,贾环刚平定辽东并掌控漠北草原,此事必将公告天下,届时各地藩王、乃至外国使者都会前来道贺。
那时,贾环定会成为各方势力争相结交的关键人物。
谁能获得他的支持,就可能赢得皇帝的信任,即便难以立为储君,也可借助他麾下强大的军队。
即便未来要兵戎相见争储,也将拥有强大的后盾。
贾环掌管天下兵马,虽地方兵权多由藩王掌握,但九边重镇、辽东及漠北草原的二十万大军唯他可调。
九边重镇历来只听从皇帝与心腹将领之命,先前西王八公十二侯正因掌控此地而地位显赫。
如今其后代追随贾环征战,纷纷升官晋爵,众人都知九边重镇终将重归旧族之手,因此争取贾环的支持成为各方势力的焦点。
此外,外国也对他格外关注。
大周占据中原二十西州中的九州肥沃之地,夺得辽东三州后,领土己扩至十二州。
其余政权则瓜分了剩余半壁江山,如大理国占据滇州。
如今出现如此战神般的将领,各国反应各异。
有的意图试探其实力,以便日后应对;有的企图拉拢他为己所用;亦有心思狠毒者欲尽早除之。
此时贾环尚不知这些风浪,他刚随少商回到宁国府安顿。
程家在无程始和萧涟旖坐镇时,无人能护少商,不宜返回。
其三叔父、三叔母若在,或许能周旋,可惜程止尚在骅县为县令。
“我回来了。”
贾环对面前的几位佳人笑道。
她们闻言欣喜万分,分离一年,这三百多个日夜仿佛历尽沧桑。
“回来就好,我们去准备饭菜。”
赵盼儿说着,其余众人也纷纷赞同,即便不善烹饪也要尽力伺候贾环。
看着她们走进厨房忙碌,贾环露出笑意,这样宁静的日子便是他心中最美好的时光。
另一边,皇宫内,景德帝与宣后、越妃坐在龙榻上。
“哈哈哈!贾环还是那个性子,太过强势。”
听闻此言,宣后与越妃皆露出无奈之色。
景德帝并非好色之徒,宫中虽有不少妃嫔,但多是太上皇所赐或百官逼迫纳入。
真正得宠的只有宣后与越妃。
宣后乃他早年下江南时偶遇的教坊司琴女,费尽心思带入宫中,终成皇后。
因出身卑微,宣后性格柔弱,景德帝为扶持她在朝中的地位,才立她为后。
近年他身体衰弱,政务多由她协助处理,因此不少文官称她为“妖后”
。
朝中重臣萧钦言便是她提拔,虽被人称为“奸相”
,为人也不甚清白,却是个能干的官员。
往往这样能干的官员容易被同僚排挤为奸臣。
那些自称清廉的官员中,又有几人真正清廉?
而越妃则是景德帝自幼相识的青梅竹马,二人感情深厚。
多年来,宣后对越妃始终怀有歉意。
因景德帝为彰显对她的倚重,同时让她在百官前站稳脚跟,才册她为后。
然而无论从出身还是感情看,皇后之位原本都应属于越妃。
“陛下,宁国公确实英勇,但锋芒过露,将来执掌天下,恐成强势之君。”
越妃说起此事,微微蹙眉,她担心这样的性格会带来苛政。
两位后宫之主早己明白这心思,因陛下平日的心事只愿与她们分享。
“不必担忧,朕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贾环。”
“他能提供高产粮食,并以低价售予百姓,便不会成为苛政之君。”
“或许对官员而言,他会是严君,但对百姓而言,他会是真正的仁君。”
话音刚落,龙榻上传来剧烈咳嗽声,景德帝轻咳一声,宣后与越妃面色骤变,见他手帕上染血,两人几乎落泪。
“朕时日无多,必须将后事安排妥当。”
话音落下,二人心中悲痛,悔恨自己未能为帝留下子嗣。
(http://www.220book.com/book/UKL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