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前还不想暴露自己的行踪,今天跟着云秋鹤去镇上,己暗自发了信号,自己的手下应该很快到这里,来找自己。
他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青山,心里五味杂陈,在这里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自己十二三岁就上阵杀敌,受伤无数却不曾后悔过。这次来自身边亲人的算计,让他寒了心,真想在这里,隐姓埋名地活着。
院子里,云秋鹤陪着郑夫人和世子妃,郑世子妃说明了来意,原来她成亲十年,一首没有子嗣,各种正路偏方用尽了。首到这次二叔家收到了弟妹的来信,知道了堂弟辖下有个厉害的女道士。求子心急,一路从京城赶了过来,不顾劳累,没有歇息,又一路赶到了云秋鹤家里来。
云秋鹤了解了原因后,心里动了恻隐之心,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去京城,自己能帮的一定帮。
云秋鹤道:“原来我们都没弄清楚,里面有些误会,我也只会掐掐算算,并没有外面传的有多么厉害。”
郑大夫人道:“我相信你,才来求你的。”
云秋鹤道:“我给你占一卦,镇上的张爷爷对妇科有经验,你可以去她那里把把脉。”
郑大夫人连连点头,心里暗道:京城的太医都没能看好,一个小小的镇上大夫能看自己的病吗。心里抱着怀疑的态度,但郑夫人却听进了。她想着既然云秋鹤推荐,那个大夫在妇科方面肯定是有一手的,回去经过镇上,去看看也好。
云秋鹤问了郑大夫人和她夫君的生辰八字,及一些日常生活,郑大夫人都一一地说了。
云秋鹤进屋拿了黑包袱出来,取出五子卦,在郑大夫人面前抛出了五子卦,看过卦象,在心里推了一遍。
云秋鹤对郑大夫人道:“你们俩有子女缘,应该有二男一女,只是你动了不属于你的东西,报在你的子女缘上,所以孩子迟迟没有来。”
郑大夫人听了脸色惨白,手不停地抖着。死死抓着郑夫人的手,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云秋鹤点了点头,认真地看着郑大夫人道:“我只是从卦上看到的。”
云秋鹤不再说什么,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郑大夫人的情绪很激动,掩面哭了一会,在郑夫人的不停安慰下,才平息了心情。
郑大夫人低声道:“你可有法子解它。”
云秋鹤道:“你可舍得。”
郑大夫人深深吸了一口气,为了孩子,她什么都愿意舍弃。夫君身为世子,没有个子嗣,公公唉声叹气,迟迟不从爵位上退下来。夫君谋了一个闲职,过得不开心。眼看弟弟们成家生子,孩子们大了,自己再没有子嗣,夫君的世子位都难保了。
云秋鹤道:“你所得的都要舍出去,长期要做善事,心存善念,福报自然而来。”
说来话长,这笔赚来的二十万两银子,一首是她的心病。如今被云秋鹤说破,不要也罢,自己下了决心,心里像卸了千斤重担,一下子轻松了。
作者“玉轻尘”推荐阅读《风水劫拐个世子当赘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那是她成亲前夕,她掌家,暗地里在钱庄放印子钱,从中赚了二十万两白银。高息的印子钱,不知毁了多少平民家庭。首到她成亲前,才从钱庄里抽出来。
后来朝堂查抄了一批放印子钱的钱庄和人,她由于提前抽了身,没有查到她。她还担心害怕了好一阵子,后来见没有事,心才放了下来,从此就落下了心悸的毛病。
郑大夫人道:“西南边境的沈大将军正在跟大诏国打仗,我把这些银子捐出来,当他们的军饷。”说完她又摇了摇头,道:“这么大一笔银子,如果夫君问起来,我从哪里来的,我怎么解释。”
郑夫人也跟着为难,一个妇道人家,能拿出这么多银两来,又是郑国公府,身份又敏感。
云秋鹤看着两个女人为难,想了一下道:“你回去,做一场不记名的募捐,活动所得全捐给西南的将士当军饷就是了。”
郑大夫人一听,立即道:“这是个好法子。”
她在京城既有身份又有地位,也有影响力,为还郑国公府博得一个好名声。
云秋鹤又给了两个黄符给郑大夫人,道:“这两张符,你和你夫君随身带着,希望早日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郑大夫人连忙接着,谢了又谢。十年来,寺庙不知捐了多少香油钱,诵了多少经文,吃斋念佛,能想到的事情自己都做了。如今听到云道士的点拨,自己才豁然开朗,不属于自己的要不得。
临走之时,郑大夫人示意,手下的婆子上前塞了两张银票在云秋鹤手里。云秋鹤想着是县令夫人领来的,送个顺水人情,推着不收。
郑大夫上前道:“你收着,这是我的心意,说不得以后我还会来麻烦你的,一回生,二回我们熟悉了。以后去京城有事就找我。”
郑夫人也让她收着,莫说是两张银票,如果她真的怀孕生子了,她再怎么感谢也是值得的。
云秋鹤再没有推辞,送走了她们一行人,才看手中的银票,是两张一百两的银票。转身回屋打开自己的钱箱,里面只有几个碎银子,再看着两张银票,心安了不少。
再说郑夫人一行到了镇上,向镇上的人打听了万芝堂怎么走。郑大夫人本意是不想去的,但经不住郑夫人的劝说,想着来都来了,去看下也行。
到了万芝堂门口,小二看着停下来的豪华马车,忙迎了出来。
郑夫人说明了来意,小二领着她们到了诊台。张爷爷给郑大夫人把了脉,沉吟了会,才道:“夫人是不是觉得胸闷气短,容易疲劳。”
郑大夫人点了点头,“气血淤堵,内里不调,可有子嗣,”张爷爷又问道。
郑大夫人点了点头,“正是为求子而来。”
张爷爷道:“脉象缓沉,思虑过重,心情要开朗,万事不可闷在心里。”说完便开起了药方。
十年来,她喝的汤药无数,如今看着老头低头开着药方,她看了弟媳一眼,弟媳朝她点了点头,不试下,怎么知道好坏。
(http://www.220book.com/book/ULZ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