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的秋老虎还没完全褪去,午后的阳光依旧带着灼人的热意。文雯坐在书桌前,对着日历算了又算,眉头微微蹙起——现在己经是九月初,距离今年的高考早就过了报名时间,就算现在开始复习,也赶不上今年的考试,只能等明年。
“明年就明年,正好有时间系统复习。”文雯拍了拍脸颊给自己打气,但随即又想到新问题,“可我没正经上过学,自学效率太低,要是能插班读高三就好了,跟着老师系统学一年,明年考试更有把握。”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她越想越觉得可行。插班高三,既能跟着老师学,又能和同学交流,比自己闷头学强多了。但问题是,她没有学籍,户口刚迁过来,怎么插班?
“只能找傅谚帮忙了。”文雯叹了口气,这种需要托关系的事,她一个刚到彭城的农村姑娘根本办不成。
傍晚傅谚回家时,文雯正在厨房忙碌,锅里炖着土豆炖肉,香味飘满了小院。“回来啦?快洗手吃饭。”她笑着迎上去,接过傅谚的军帽。
“今天做啥好吃的了?这么香。”傅谚换了鞋,凑到厨房门口闻了闻,“土豆炖肉?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文雯把饭菜端上桌,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傅谚,我有个事想求你帮忙。”
“跟我还说求?”傅谚夹了块肉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啥事你说。”
“我想插班读高三。”文雯看着他,眼神带着期待和忐忑,“现在复习太晚,赶不上今年高考了,我想插班跟着学一年,明年再考。可我没学籍,户口也是刚迁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行……”
傅谚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她:“插班高三?你想好了?高三学习强度大,很累的,你还要兼顾复习,能行吗?”
“我能行!”文雯用力点头,眼神坚定,“我不怕累,只要能考上大学,再累都值得。就是……学籍的事,可能需要你帮忙想想办法。”
“这事儿不难。”傅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爸认识教育局的领导,我跟他说一声,让他们给你安排一下。彭城最好的中学是彭城一中,教学质量高,去那儿读高三最合适。”
文雯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谢谢你傅谚!”她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谢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傅谚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不过插班可能需要学费和书本费,你别担心,钱我来出。”
“不用不用!”文雯连忙摆手,“我这几天做点心卖,能攒学费!还有十天开学,我肯定能攒够!”她不想什么都靠傅谚,想靠自己的能力承担学费,这样心里更踏实。
傅谚知道她的性子,没再坚持:“行,那你试试,不够的话跟我说,别硬撑。”
接下来的十天,文雯开启了“疯狂攒钱模式”。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厨房忙活做点心——她改良了桃酥的配方,用猪油起酥,加上芝麻和核桃碎,香得能飘出半条街;还做了牛奶饼干,用傅谚买的奶粉和面,甜而不腻,特别受孩子喜欢。
早上六点,她就提着装满点心的篮子去菜市场摆摊。菜市场人多热闹,她的点心香味浓郁,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
“姑娘,这桃酥咋卖?闻着真香。”一个大妈凑过来,拿起一块桃酥闻了闻。
“桃酥八毛一斤,饼干一块钱一斤,都是刚做的,热乎着呢。”文雯笑着递过试吃的小块,“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大妈尝了一块,眼睛一亮:“哎哟,这味儿绝了!比供销社卖的还香!给我来两斤桃酥!”
“好嘞!”
有了第一个顾客,后面的人越来越多。上班的工人买几块当早点,带孩子的妈妈买饼干给孩子当零食,大爷大妈们更是你一斤我两斤地抢着买。不到两个小时,一篮子点心就卖光了。
文雯揣着沉甸甸的钱袋回家,心里乐开了花——第一天就赚了十五块!照这速度,十天攒够学费没问题!
白天她在家复习高中课本,遇到不会的题就记下来,等傅谚晚上回来问他(虽然傅谚很多题也不会,但会帮她标记出来,找懂的人问);傍晚继续做点心,第二天一早再去摆摊。
十天下来,文雯不仅攒够了学费和书本费,还剩了不少钱,足够买复习资料和文具了。她的点心也在菜市场小有名气,不少人专门等着她出摊,还有供销社的售货员私下找她,问能不能长期供货,文雯笑着答应等她开学稳定了再说。
期间,傅谚也没闲着,托他父亲打了招呼,教育局那边很快就回话了——同意文雯插班到彭城一中高三二班,学籍和手续他们会帮忙办理,让文雯开学首接去报名就行。
“报名表给你拿回来了,你填一下基本信息就行。”傅谚把一张报名表递给文雯,眼神里满是骄傲,“我媳妇就是厉害,马上就是高中生了。”
文雯接过报名表,看着“彭城第一中学”几个字,激动得手都有点抖。她认真地填好姓名、年龄、住址,在“监护人”一栏犹豫了一下,写下了“傅谚”的名字。
傅谚看到后,嘴角忍不住上扬,心里甜滋滋的。
开学那天,天刚蒙蒙亮,文雯就起床收拾了。她穿上傅谚给她买的浅蓝色的确良衬衫和灰色裤子,梳了个简单的马尾,看着镜子里朝气蓬勃的自己,深吸一口气。
“别紧张,就是去上课,跟平时一样。”傅谚给她整理好衣领,递过书包,“我开部队的车送你去,别迟到了。”
“嗯!”文雯点点头,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傅谚开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送她去学校,惹得家属院的嫂子们都出来看热闹,笑着打趣:“傅团长这是送媳妇上学啊?真疼人!”
傅谚笑着应道:“那可不,我媳妇要考大学,得好好伺候着。”
文雯被说得脸通红,赶紧钻进车里。
吉普车稳稳地停在彭城一中门口,引来不少学生的围观。毕竟在这个年代,能坐吉普车上学的学生寥寥无几。文雯在傅谚的护送下下了车,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彭城第一中学”的校门,心里充满了敬畏。
“我送你去班主任办公室。”傅谚拎着她的行李,自然地牵着她的手往里走。
两人走进教学楼,引来了更多好奇的目光。学生们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
“那女生是谁啊?看着有点眼熟。”
“她好像是坐吉普车来的,跟她一起的是军人吧?”
“听说高三二班要来个插班生,不会就是她吧?”
文雯被看得有点不自在,往傅谚身边靠了靠。傅谚握紧她的手,给她无声的鼓励。
高三二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是个西十多岁的女老师,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严厉。看到傅谚和文雯进来,她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是文雯同学吧?我是你的班主任陈淑琴。”
“陈老师好,我是文雯。”文雯连忙问好,态度恭敬。
傅谚把转学手续递给陈老师:“陈老师,麻烦您多照顾我媳妇,她基础薄弱,可能需要多费心。”
“媳妇?”陈老师愣了一下,惊讶地看着文雯,“你……结婚了?”在这个年代,十七岁结婚还来读高三,确实很少见。
文雯脸一红,点了点头:“嗯,刚结婚没多久。”
陈老师推了推眼镜,没再多问,只是说:“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学习,高三时间紧,可不能分心。”她指了指教室门口,“进去吧,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文雯深吸一口气,在傅谚鼓励的目光下走进教室。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她,好奇、惊讶、探究……各种目光让她有点手足无措。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新来的插班生文雯,大家欢迎。”陈老师拍了拍手,指了指后排的一个空位,“文雯,你就坐那儿吧。”
“谢谢老师。”文雯低着头走到空位坐下,感觉后背都被盯得发烫。
傅谚在教室门口看了一眼,确认她坐好了,才悄悄离开。他心里有点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他的媳妇,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这是最棒的事。
从那天起,傅谚开启了“早晚接送媳妇”的任务。早上他送文雯到学校,晚上准时在校门口等她放学,风雨无阻。一开始还有学生议论,但时间长了大家也习惯了,都知道高三二班的插班生文雯,有个当团长的军人丈夫,特别疼她。
文雯的高三生活忙碌而充实。白天她在学校认真听课,记笔记,遇到不懂的题就请教老师和同学。虽然她基础薄弱,很多知识跟不上,但她肯下功夫,别人玩的时候她在做题,别人睡觉的时候她在背书,进步很快,连陈老师都对她刮目相看。
周末她也不闲着。上午她依旧去菜市场摆摊卖点心,她的桃酥和饼干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国营商店的人来找她批量进货,文雯和他们谈好价格,每周固定供货,赚的钱足够她买复习资料和改善伙食了。
下午她就去废品站淘宝。有了秦昭这个“古董鉴定机”,她总能淘到值钱的老物件——上周淘到一个清代的紫砂壶,卖了五十块;这周又找到几枚光绪元宝,被收藏爱好者以三十块买走。她把赚的钱存起来,打算等高考结束后,用这笔钱开个小小的点心铺。
傅谚把她的忙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是变着法地给她补营养——今天买只鸡炖汤,明天买斤排骨红烧,晚上她复习晚了,还会给她煮夜宵。
“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傅谚给她揉着肩膀,心疼地说,“实在不行,周末就别去摆摊和淘东西了,好好休息。”
“没事,我不累。”文雯靠在他怀里,笑着说,“摆摊能赚钱,淘东西也能赚钱,学习能考大学,每件事都很有意义,我觉得很充实。”
傅谚叹了口气,把她抱得更紧了:“你啊,就是闲不住。要是学习太累就跟我说,别硬撑。”
“知道啦,你最好了。”文雯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脸颊通红。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秋去冬来,彭城下了第一场雪。文雯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从班级倒数慢慢爬到了中游;她的点心生意越来越好,己经和两家供销社达成了长期合作;废品站淘的宝贝也卖了不少钱,秦昭的残魂在这些老物件的滋养下,恢复得越来越好,偶尔还能帮她解答历史题(毕竟是古代将军,历史知识比她还丰富)。
傅谚依旧每天早晚接送她,两人的感情在日常相处中越来越深。他会在她学习累的时候给她讲部队的趣事,她会在他训练辛苦的时候给他做可口的点心,平淡的日子里充满了甜蜜。
文雯站在教室的窗户前,看着外面飘飞的雪花,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高三的学习很苦,备考的日子很累,但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傅谚的支持,有秦昭的陪伴,有自己的努力,她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明年的高考,她势在必得!她的七十年代,因为有了学业、爱情和事业(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变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值得期待。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魂穿七零:带着将军魂当军嫂(http://www.220book.com/book/UNO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