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藩国术馆的名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西雅图的小范围内悄然扩散。简陋的地下室里,学员渐渐多了起来,肤色各异,背景不同,但都被李小龙独特的教学和强大的实战能力所吸引。然而,维持武馆运转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租金、水电、基本的器械维护,都像沉重的石头压在李小龙肩上。他不得不在餐馆打工、大学学习、武馆教学三者之间疲于奔命,睡眠时间被压缩到极限。
一个周六的下午,李小龙正在指导学员进行黐手反应训练,汗水浸透了他的黑色练功服。一个穿着整洁西装、气质沉稳内敛的亚裔中年男人静静地站在门口,己经观察了好一会儿。他叫木村武之,是西雅图本地一位经营小型超市的日裔商人。
木村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他并非武术门外汉。年轻时,他也曾练习过柔道和空手道,对格斗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观察着李小龙的动作:快如闪电的首拳、精准刁钻的踢击、以及那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无穷变化的黐手技巧。尤其让他震惊的是李小龙在指导学员时展现出的洞察力,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并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纠正。
课程结束后,学员散去。木村这才走上前,恭敬地微微鞠躬:“李师傅,打扰了。我叫木村武之。”
李小龙擦着汗,打量着眼前这个气质沉稳的男人:“你好,木村先生。对功夫感兴趣?”
“是的,”木村的声音平和而真诚,“刚才观摩了您的教学,非常震撼。您的武术……和我以前接触的完全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套路,却处处充满效率和智慧。尤其是您强调的‘感觉’和‘适应’,非常有启发性。”
李小龙有些意外。很少有人能如此精准地概括他教学的精髓。木村的话语中没有客套的恭维,只有一种行家之间的理解和欣赏。两人聊了起来。从武术理念到实战应用,从东方哲学到西方格斗术的优缺点。木村虽然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爱好者,但他的见识和沉稳的谈吐,让李小龙感到遇到了知音。
“李师傅,”木村话锋一转,带着诚恳,“我注意到您这里条件比较艰苦。我经营着一家小超市,虽然不大,但还算稳定。如果您不嫌弃,我想……或许可以在经济上提供一些支持?不是施舍,是投资。投资在真正的武道传承上。”
李小龙愣住了。他习惯了单打独斗,习惯了在困境中挣扎。木村的提议来得如此首接而真诚,让他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他看着木村温和却坚定的眼神,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来自同源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支持。这份情谊,超越了金钱本身。
“木村先生,”李小龙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您的理解和支持,比金钱更珍贵。振藩国术馆欢迎您这样的朋友。”
木村武之的加入,如同为摇摇欲坠的航船加上了压舱石。他不仅在经济上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帮助(分担了部分租金,甚至资助购买了一些更专业的训练护具),更重要的是,他以年长者的智慧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成为了李小龙不可或缺的顾问和挚友。木村处事稳重,心思缜密,帮助李小龙处理了许多武馆运营的琐事,让他能更专注于教学和武学钻研。同时,木村自己也是李小龙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他放下商人的身份,以空杯心态重新学习,他的坚韧和勤奋也赢得了李小龙的深深敬重。
一天深夜,武馆只剩下李小龙和木村。两人对着木人桩练习后,坐在地板上休息。
“布鲁斯,”木村递过一瓶水(他很快改用了更亲近的称呼),语气带着关切,“你最近太拼了。教课、打工、学习、自己还要训练……你的身体不是铁打的。”
李小龙猛灌了几口水,汗水依旧不断渗出。“没办法,木村。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武术需要传播,理念需要实践,武馆需要维持……时间不够用。”他的眼神燃烧着火焰,却也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我理解你的抱负,”木村沉稳地说,“但欲速则不达。地基不稳,高楼倾塌只在瞬间。振藩国术馆需要你,但需要一个健康、清醒的你。有些琐事,交给我处理。打工的时间,或许可以再压缩一下?学业也很重要,那是你思想的源泉。”
李小龙沉默片刻,看着这位亦师亦友的长者。木村的建议像一盆清凉的水,浇在他焦灼的心头。“你说得对,木村。是我太心急了。”他承认道,随即又握紧了拳头,“但武术之路,本就是逆水行舟!我必须更快!更强!”
木村没有再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理解李小龙体内那股永不停歇的驱动力。这种近乎自毁的执着,是成就伟大的源泉,却也可能是毁灭的引信。他只能尽己所能,成为他身后坚实的基石,默默分担压力,让这条龙能飞得更高、更远。李小龙看着木村温和而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感激。在这异国他乡,他不仅收获了学缘,更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超越血缘的兄弟情谊。振藩国术馆的根基,因木村武之的加入,变得更加稳固。而李小龙知道,他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作者“天衣居士”推荐阅读《龙之途::李小龙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UPY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