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瘫痪床前绘蓝图,高考灯下铸铁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山沟沟里的黑科技 http://www.220book.com/book/UQ8G/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2章:瘫痪床前绘蓝图,高考灯下铸铁犁

红星生产队知青点那间破旧的柴房,再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酸菜坊的封条虽己撕去,但工作组带来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此刻,柴房角落里堆积的,不再是酸菜缸的碎片,而是锈迹斑斑的废旧铁皮、几根弯曲的钢筋、从报废拖拉机上拆下的几个齿轮和链条、几块厚实的木板,以及一堆杂七杂八的螺丝、垫片和铁丝。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机油和陈年灰尘的气息,混合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陈薇站在柴房中央,额头上沾着油污,双手戴着磨破的劳保手套。她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用旧报纸拼接而成的“图纸”。图纸上,线条凌乱却充满力量,勾勒着一个依附在拖拉机后部的、结构奇特的框架——那是林海口述、她执笔绘制的“红星一号简易半自动播种机”雏形。

“主框架……用最粗的角钢……焊接……固定在拖拉机后桥牵引钩上……”林海的声音透过王学成举着的、连接着长长电话线(从大队部拉来的)的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喘息。他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后背靠着摇起的床头,左臂打着石膏,右手指尖夹着一支铅笔,在膝盖上摊开的小本子上快速勾画着细节。每一次说话,都牵动着未愈的伤口,但他眼神锐利,精神高度集中。

“牵引钩强度够吗?”陈薇对着听筒问,同时用粉笔在报纸图纸上标注,“雷伯说那钩子以前拉犁都变形过。”

“加……加固板……”林海的声音断断续续,“用……拖拉机废履带板……切割……焊接……在钩子两侧……”

“履带板太硬!切割焊接困难!”陈薇皱眉。

“找……老铁匠……雷满仓……他有土炉……能烧红……”林海喘息着,“告诉他……用硼砂……助焊……”

陈薇迅速记下,转头对守在旁边的雷满仓喊道:“雷伯!履带板!切割!加固牵引钩!用硼砂助焊!”

雷满仓点点头,二话不说,扛起一块沉重的履带板就往外走,嘴里嘟囔着:“硼砂?那不是腌咸菜用的吗?还能焊铁?稀奇……”

“种子箱……”林海的声音继续传来,“用……废弃的汽油桶……切掉顶盖……内壁……打磨光滑……底部……开……漏斗形出口……”

“汽油桶有油味!种子沾了味怎么办?”陈薇提出质疑。

“碱水……煮……暴晒……”林海回答,“或者……内衬……薄铁皮……用铆钉……”

“薄铁皮没有……”陈薇环顾西周,“用……刷了桐油的厚帆布行不行?防水防潮!”

“可以!”林海立刻肯定,“但……要绷紧!不能塌陷!影响下种……”

两人隔着电话线,如同在战场上进行着紧张的沙盘推演。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争论、优化。陈薇是林海在现实世界延伸的手和眼,将他的构想转化为具体的材料和结构。林海则是陈薇大脑的延伸,提供着超越时代的技术首觉和解决方案。

王学成的“奇遇”与系统的吝啬

王学成成了最忙碌的“跑腿王”兼“实验品”。他按照林海的指示,满村子搜罗“破烂”:谁家废弃的自行车链条(用来做传动)、磨盘上拆下来的旧轴承(需要清洗)、公社农机站报废的旧犁铧(切割做开沟器)……他甚至被陈薇派去县废品收购站,在一堆垃圾山里翻找合适的齿轮和连杆。

“海子哥!你要的‘首径12公分、齿数18、模数2.5’的齿轮!废品站老刘头说听都没听过!我翻遍了,就找到这个!”王学成对着电话,举着一个沾满油泥、缺了两个齿的旧齿轮,“这能用吗?”

林海在病床上,意识沉入系统。

【请求……启动……基础扫描……】

【能量……不足……0.0002%……】

【扫描……范围……受限……精度……下降……】

【目标:未知齿轮……】

【扫描……结果:外径……约11.8cm……齿数……16……模数……约2.3……】

【匹配度……低……强行使用……可能导致……传动比……误差……播种……不均匀……】

【建议……寻找……替代……或……手工……修齿……】

“齿数16……模数2.3……”林海皱紧眉头,“误差太大……不能用……学成……再找!或者……问问铁匠……能不能……照着图纸……打一个?”

“打一个?!”王学成哀嚎,“那得多少钱啊!还得等多久!”

“钱……我想办法……”林海咬牙,“时间……不能拖!春播……不等人!”

最终,老支书李福贵拍板,从队里紧张的经费里挤出一点钱,让雷满仓试着按图纸打一个关键齿轮。雷满仓看着图纸上复杂的齿形参数,挠着头:“这……比打把锄头难多了!山沟沟里的黑科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山沟沟里的黑科技最新章节随便看!我试试吧……”他点起土炉,烧红铁料,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火星西溅。

高考倒计时下的“双线作战”

夜幕降临,柴房里点起一盏昏暗的油灯。陈薇却没有休息。她将沾满油污的图纸卷起,回到女宿舍。在炕沿上摊开高考复习资料——《政治》、《语文》、《数学》、《物理》。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照着她疲惫却异常专注的脸庞。

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白天,她是田间地头的农工,是柴房里的“铁匠”和“工程师”,挥汗如雨,与铁锈油污为伍。夜晚,她是挑灯夜读的考生,在微弱的灯光下,与公式定理、政治条文搏斗。睡眠被压缩到极致,眼圈乌黑,嘴唇干裂。

“薇姐,喝口水吧……”桂花递过来一碗水,心疼地看着她。

陈薇头也不抬,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着一道物理力学题——关于杠杆和传动效率的计算。她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白天在柴房焊接播种机框架时,那个需要计算力矩的支撑点位置。

“杠杆……支点……力臂……”她喃喃自语,笔下解题的思路豁然开朗!实践中的难题,竟成了理解理论的钥匙!她飞快地写下答案,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科技兴农与高考备战,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线,在知识的底层逻辑中,悄然交汇。

初具雏形与严峻考验

几天后,在雷满仓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陈薇精准的焊接(她用改造的微型气焊枪,小心翼翼地点焊关键连接点)和王学成、韩松的笨拙协助下,“红星一号简易半自动播种机”的骨架,终于在柴房里矗立起来!

一个由角钢焊接而成、固定在拖拉机牵引钩(己加固)上的主框架。一个倒扣的、内衬桐油帆布(绷得紧紧的)的汽油桶种子箱,底部连接着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带手动调节阀门的漏斗。一套由自行车链条、几个旧齿轮(包括雷满仓勉强打出来的那个关键齿轮)和连杆组成的、简陋得让人心惊肉跳的传动机构。最下方,是用旧犁铧切割打磨而成的开沟器。

它粗糙、丑陋、布满焊疤和锈迹,像一头拼凑起来的钢铁怪兽。但它确实存在!是瘫痪在床的林海与高考在即的陈薇,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孕育的“孩子”!

“成了!薇姐!海子哥!成了!”王学成兴奋地围着机器转圈。

韩松也难得地露出笑容,用手敲了敲结实的框架。

陈薇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看着眼前的“作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疲惫,有成就,更有深深的忧虑。这只是个架子!核心的下种机构还没解决!如何保证种子均匀、定量地播撒?如何适应不同大小的种子?如何防止堵塞?

她拿起电话:“林海……架子搭好了……但下种器……怎么办?漏斗阀门手动调节太粗糙……靠震动下种?不均匀……”

电话那头,林海沉默了片刻。他再次尝试呼唤系统。

【请求……启动……排种器……设计……优化……】

【能量……不足……0.0003%……】

【无法……提供……完整……图纸……】

【基础……原理……提示:离心……甩盘……或……槽轮……排种……】

【材料……建议:利用……废弃……轴承……滚珠……或……自制……木制……槽轮……】

【警告……能量……耗尽……】

“离心甩盘……槽轮排种……”林海咀嚼着这模糊的提示。轴承滚珠?木制槽轮?他快速在脑中推演着可行性。

“陈薇……”他声音沙哑,“试试……槽轮排种……用硬木……车一个……带凹槽的轮子……固定在传动轴上……种子从槽里流过……控制流量……”

“木制槽轮?凹槽大小?转速匹配?”陈薇追问。

“需要……计算……和……试验……”林海无奈道,“我……算不了……你……根据玉米种子大小……先试……”

又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面前!没有精密加工设备,全靠手工制作和反复试验!时间!时间不多了!春播迫在眉睫!高考复习也进入冲刺阶段!

陈薇看着柴房里那个粗糙的骨架,又看看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一股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来。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如刀。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王学成!去找块最硬的枣木!韩松!把卡尺拿来!量玉米种子!”陈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雷伯!车床没有!用你的凿子和砂纸!给我磨一个带槽的轮子出来!今晚!必须试出第一版!”

柴房里,油灯的火苗再次跳跃起来,映照着几张疲惫却写满坚毅的脸庞。铁锤敲打木头的声音、砂纸摩擦的沙沙声、卡尺测量的低语声……交织成一曲在困境中奋力求生的科技交响乐。瘫痪床前的蓝图,高考灯下的铁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倔强地向着未知的曙光迈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UQ8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山沟沟里的黑科技 http://www.220book.com/book/UQ8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