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二章 一年没有下雨了

小说: 扫尽门阀   作者:伊人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扫尽门阀 http://www.220book.com/book/UQR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崔应生将王仙芝的小把戏上报给了安家族!谁能想到,就在第二个月,山西大同的大煤矿井竟然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这场灾难造成的死伤人数高达数百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王家对这起事故的处理方式却异常草率,他们仅仅用一些井下的死囚来充数,仿佛这些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

这本来也还罢了,但更糟糕的是,王家旁系的管工也有十几人在事故中不幸丧生。这些管工可都是王家旁系的顶梁柱啊!他们的死亡对于王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王家上头却依然对此事不闻不问,仅仅只是多发了几年的年俸禄,就妄图将此事一笔带过。

崔家安排的人手见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发难机会。他们借机煽动其他矿井的工人,联合起来罢工停产,使得山西王家的矿井陷入了一片瘫痪。这一举动不仅让王家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还让他们在社会上的声誉一落千丈。

面对如此困境,王家还得无奈之下自愿为皇家买单。虽然这样做使得煤炭的价格被抬高了不少,但由于接连不断的事故,皇家的煤炭钱仍然需要支付,这让王家的损失愈发惨重。

而与此同时,崔家则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他们不仅成功地给王家制造了麻烦,还借此机会大赚了一笔。崔家果然是言出必行,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王仙芝一大笔钱作为报酬。

自从大同煤炭窑发生那场惨烈的事故之后,仿佛上天也对这世道感到愤怒,于是降下了一场可怕的惩罚。晋豫鲁这片广袤的土地,竟然接连数月滴雨未下!然而,幸运的是,黄河上游的水量依然充沛,南方的雨水也十分充足。正是因为如此,大运河的南水北调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盛京和齐鲁大地带来了一线生机。

尽管一年未曾降雨,但由于有了充足的水源供应,干旱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王巢他们这些孩子们,依旧无忧无虑地在学堂里读书,似乎这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己经因为缺水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饮水的价格竟然涨到了令人咋舌的两文一桶!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对金钱的概念还很模糊,所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晋豫鲁大地上的普通百姓们来说,这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由于崔杨两家联手垄断了运河水和黄河水的灌溉权,百姓们想要用水浇灌田地都变得异常困难。田地因为缺水而逐渐荒芜,农作物无法生长,这让农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可是,人不喝水怎么能行呢?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崔杨两家却毫不顾忌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通过把控水源赚得盆满钵满,腰包鼓得像要撑破一样。

然而,大门阀卢家和郑家并没有坐视不管,他们趁着百姓们连喝水都变得困难之际,大肆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田地。这一举动使得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第二年,天空依旧是一滴雨都没有下。饮水的价格如火箭般飙升,粮食的价格更是突破了五十文一斗!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场上却显得异常平静。人们照常吃喝、读书、上工,似乎对外面的世界毫不关心。毕竟,他们的饮食和用水都是由崔家提供的,对于外面的事情,他们又能了解多少呢?最多也不过是从前来拿煤的商贩那里零零星星地听到一些消息罢了。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煤场里,王巢、王山和王仁三师兄弟正忙碌着。他们不仅要习武强身,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为今年秋季的乡村童试做充分的准备。如果能够顺利通过童试,获得童生的资格,他们就有机会前往县城参加秀才的考试。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王巢、王山和王仁这三师兄弟,自小就在王仙芝的悉心教导下,对西书五经的研读可谓是博古通今。然而,尽管他们在书本知识上己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他们所欠缺的,却是实际的历练。

书中所描述的山、丘、岭、壑、川、江、湖、海、河等自然景观,仅仅通过文字的描述是远远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和魅力的。只有亲身去观察、感受这些自然奇观,才能真正领略到它们的壮美和独特之处。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实践经验对于知识理解的重要性。王巢、王山和王仁三师兄弟深知这一点,他们明白,只有走出书房,亲身去体验大自然的奇妙,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为有见识、有内涵的人。

伊人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UQR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扫尽门阀 http://www.220book.com/book/UQR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