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娟的回归,如同给东风小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她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厚厚的学习笔记,更是系统化的电工知识和开阔的眼界。草棚“车间”里,技术研讨的氛围更加浓厚。
林峰、田小娟、刘工科三人围坐在油灯下(发电机晚上要休息),仔细研究着田小娟笔记中关于升压变压器的部分。
“林峰哥,” 田小娟指着笔记上的示意图,“变压器升压的关键是匝数比!初级线圈(输入)匝数少,次级线圈(输出)匝数多!电压就升高了!比例就是匝数比!”
“对!” 林峰点头,“咱们发电机现在输出大概12V交流(不稳定)。要驱动电子管稳压电路,起码需要80-100V首流!所以,需要升压比大约7-8倍!”
“7-8倍…” 刘工科推了推眼镜,“那…初级线圈绕100匝,次级就得绕700-800匝!绕这么多匝…线得多长?铁芯得多大?”
“还有绝缘!” 田小娟补充,“高压线圈(次级)绝缘必须好!不然会击穿打火!”
`[自制升压变压器可行性分析:]
`[输入:~12V AC(不稳定),输出:~100V AC(目标)。]
`[匝数比:1:8.3(估算)。]
`[铁芯:无硅钢片,采用叠片铁芯(废铁皮裁剪叠压)。]
`[初级线圈:粗线(减少损耗),匝数少(~100匝)。]
`[次级线圈:细线(节省空间),匝数多(~830匝)。]
`[绝缘:层间垫绝缘纸(牛皮纸/黄蜡绸),浸漆(松香/沥青)。]
[难点:铁芯损耗大(涡流),线圈绕制精度(匝数准确),高压绝缘(风险高)。]
困难重重!但林峰眼神坚定:“再难也得做!这是电子稳压的前提!没有高压,一切都是空谈!”
“铁芯用厚铁皮叠!” 林峰拍板,“尽量剪整齐点!叠厚点!减少涡流(虽然效果有限)!”
“线圈…我来绕!” 田小娟主动请缨,“我手稳!在培训班绕了不少线圈!”
“初级线圈用咱们的‘土漆包线’(粗铜线+棉纱+松香)!” 刘工科说,“次级线圈…得用更细的线…绝缘更得做好!”
“细线…” 林峰皱眉,“去哪找绝缘好的细漆包线?”
田小娟眼睛一亮:“林峰哥!我回来时,在县废品站看到一堆旧电话机!里面拆出来的线圈,线很细!外面有漆皮!就是…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旧电话线圈?” 林峰眼睛也亮了!“太好了!拆!有多少拆多少!漆包线绝缘应该比咱们自制的强!”
第二天,张铁柱亲自开拖拉机带他们去县废品站。果然,在一堆破烂里,翻出了十几台报废的摇把式电话机。田小娟和刘工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拆开,取出里面的线圈(继电器线圈、振铃线圈等)。线圈大小不一,但里面的漆包线都相对细(0.1-0.3mm),漆皮大多完好!
“太好了!够用了!” 林峰看着拆出来的一小卷一小卷的漆包线,喜出望外。
材料备齐,制作开始!
铁芯:赵铁锤带人用剪子裁剪厚铁皮(罐头盒铁皮太薄,用废油桶铁皮),剪成E型和I型(模仿硅钢片),叠压成口字形铁芯,用螺栓(缝隙垫纸减少震动噪音)。
骨架:赵老倔用硬木车制了两个圆筒形骨架(套在铁芯中柱上)。
绕线:田小娟主刀!她戴上手套(防汗),屏息凝神,将粗铜线(自制“漆包线”)一圈一圈,紧密、整齐地绕在初级骨架上。绕完一层,垫一层裁剪好的牛皮纸(田小娟从供销社买的),再绕下一层。初级线圈100匝,很快完成。
次级线圈:难度陡增!细漆包线(0.2mm左右)极其脆弱!田小娟全神贯注,手指如同绣花般轻盈,将细线一圈圈、一层层地绕在次级骨架上。每绕一层,都仔细垫上两层牛皮纸(加强层间绝缘)。800多匝!是个巨大的工程!她耐着性子,一丝不苟,常常一坐就是半天,累得手腕酸痛,眼睛发花。林峰和刘工科轮流给她打下手,递线、压纸。
几天后,一个沉甸甸、散发着牛皮纸和松香气味的变压器芯子终于完成了!虽然粗糙笨重,但凝聚着田小娟的心血和希望。
“浸漆!” 林峰下令。将整个变压器芯子浸泡在加热的松香液(加了点桐油增加流动性)里,让绝缘漆充分渗透。然后取出,悬挂晾干。
升压变压器的“心脏”,在简陋的草棚里,艰难地诞生了!它承载着靠山屯通往稳定光明的梦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UQS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