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初登王位时,亳都的宫墙刚刷过新漆,朱红色的墙皮在阳光下泛着刺目的光。
这位商汤的嫡孙不过十六岁,腰间系着祖父留下的青铜剑,却总爱用金线将剑穗缠得花哨。
早朝时,他常对着阶下的奏疏皱眉,退朝后却能在斗鸡场里蹲上整日,看那些羽毛光鲜的雄鸡互相啄斗,笑声比铜钟还响。
“王上,昨日有莘氏送来的贡米,被管事克扣了三成。”老臣仲虺捧着竹简进谏时,太甲正让宫女给他的指甲涂凤仙花汁。
少年君王瞥了一眼奏疏,漫不经心地挥手:“不过几担米,值得老大人跑一趟?”
他指尖的红汁蹭在衣袖上,像溅了几滴血,“让那管事再送些来便是,不然就抄了他的家。”
这话传到伊尹耳中时,他正在太庙整理商汤的典册。
青铜鸠杖重重一顿,震得案上的简册簌簌作响。
“夏桀当年,也是从克扣民粮开始的。”他望着供桌上商汤的牌位,木牌上的“汤”字被香火熏得发黑,
“先王把江山交托给我,不是让我看着这孩子重蹈覆辙。”
林宇是在深夜被召入王宫的。
那时太甲刚杀了进谏的史官,理由是“此人咒我短寿”。
宫门前的石阶上还留着未擦净的血迹,少年君王却在偏殿里饮宴,让乐师奏着夏桀时的靡靡之音。
“林史,”太甲举着酒爵,醉眼朦胧,“把那老东西的坏话都划掉,就说他是病死的。”
林宇握紧了怀中的简册,那里面刚刻完商汤“网开三面”的典故。
“史官之笔,记功亦记过。”他声音发紧,指尖掐进掌心,“先王曾说,要让后世子孙看清对错。”
太甲摔了酒爵,碎片溅到林宇脚边。“你敢抗命?”
少年君王的脸涨得通红,“信不信我把你和那些破竹简一起烧了?”
这场冲突成了导火索。
三日后,伊尹在朝堂上掷出了一卷简册,上面是林宇记录的太甲半年来的所作所为:罢黜贤能、大修宫室、纵容亲信劫掠部族……
每一条都用朱笔圈出,旁边注着对应的夏桀旧事。
“先王在日,一餐之费不过一豆一羹,王上如今日食百膳;先王睡草席,王上却要铺三层狐裘。”
伊尹的声音在大殿回荡,“再这样下去,不出三年,大商就要成第二个夏朝!”
满朝文武哗然。
有老臣当场落泪,高呼“先王救命”。
太甲又惊又怒,拔剑就要刺向伊尹,却被两旁的侍卫按住。
“你们敢反我?”少年君王挣扎着嘶吼,“我是天子!天命所归!”
“天命归有德者。”伊尹上前一步,鸠杖首指太甲,“今日便请王上去桐宫,在先王陵前好好想想,什么是德。”
桐宫的门在太甲身后关上时,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座紧邻商汤陵墓的院落,只有三间土屋,墙角长着青苔,屋顶的茅草还带着雨痕。
太甲踢翻了案上的粗陶碗,碗里的小米粥洒了一地。
“伊尹老匹夫!我定要诛他九族!”他对着空荡的院子咆哮,回应他的只有风吹过陵墓松柏的呜咽。
林宇第一次送简册去桐宫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少年君王蜷缩在墙角,用袖子蒙着脸,听见脚步声便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戾气。
“滚!”太甲抓起一块石头就朝他砸来,“把这些破烂拿走!”
林宇没躲,石头擦着他的额角飞过,留下一道血痕。
他弯腰捡起散落的简册,将《汤诰》放在最上面。
“这是先王伐夏时对将士说的话。”他声音平静,“‘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先王说,得民心者,才配得上天下。”
太甲别过脸,却在林宇转身时,偷偷瞥了一眼那卷竹简。
日子在寂静中流淌。
没有了宫女的奉承,没有了乐师的鼓乐,只有每日从陵墓方向传来的晨钟暮鼓。
太甲起初整日昏睡,后来便坐在门槛上发呆,看着日头从东边的树影移到西边的墙根。
有一次,他饿得厉害,抓起案上的糙米嚼着,忽然想起简册里写的——商汤灭夏后,三年都只吃粗粮。
他开始翻看那些被他掷在地上的简册。
手指抚过林宇刻下的“网开三面”,仿佛能看见祖父放下弓箭时的背影;
读到“桑林祷雨”,鼻尖似乎能闻到雨水打湿焦土的气息。
当看到“夏桀为酒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时,他猛地将简册按在膝上——前日他还命人将酒倒入池中,让侍从比赛潜水取爵。
“祖父……”太甲第一次走到商汤的陵前,跪在冰冷的石板上。
陵墓前的石碑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清“成汤”二字。
他想起小时候,祖父还在世,曾把他抱在膝上,用刻刀在他手心写“民”字。
“百姓就像这手心的纹路,”祖父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看着乱,其实连着根呢。”
眼泪忽然涌了出来。太甲伏在地上,肩膀剧烈地耸动,积压了许久的羞愧和悔恨,像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他想起被自己枉杀的史官,想起那些被劫掠的部族,想起伊尹掷简册时颤抖的手……
三年后的桐宫,早己不是当初的模样。
太甲在院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着豆角和青菜,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林宇再送简册时,看到他正坐在案前,用自己削的竹片抄录《汤誓》,字迹虽生涩,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林史,”太甲抬头,脸上己褪去稚气,眼神沉静得像深潭,
“这卷《夏社之鉴》,能再借我看几日吗?我想把桀的过错都记下来,时时警醒。”
伊尹来桐宫时,正值春耕。
他远远看见太甲戴着草帽,在田埂上帮老农扶犁,粗布衣裳沾着泥土,笑声爽朗。
老臣忽然红了眼眶,对着商汤的陵墓深深一揖:“先王,您的孙儿,长大了。”
太甲复位那日,亳都城门大开,百姓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
当看到他们的君王穿着朴素的麻衣,亲自扶着伊尹的鸠杖走过时,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林宇站在史官的位置上,看着太甲走到祖庙前,接过那卷记录着他过失的简册,当众宣布:“此册当存于太庙,让后世子孙皆知,我太甲曾险些毁了大商。”
后来,太甲常召林宇入宫,问起商汤和伊尹的旧事。
有一次,他指着案上的简册笑道:“当年在桐宫,恨不能把这些东西烧了,如今才知,这是阿衡和林史给我的救命药啊。”
林宇低头刻着,竹简上渐渐浮现出“太甲复位,诸侯归殷,百姓以宁”的字样。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字上镀了一层金边,仿佛在预示着,这个曾险些倾覆的王朝,终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出更悠长的篇章。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历史演绎:从扑街作者到时空主播》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UT2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