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星台建成那日,恰逢极北的融雪季。数百名修士与百姓扛着星纹石碑,踩着消融的雪水往碎星渊旁的山坳走去,石碑上刻满了被残影阁迫害者的名字,石缝里嵌着从各地收集的星子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林风与云瑶站在山坳高处,看着众人将最后一块石碑垒上台顶。玄阳子正指挥弟子在碑前种下雾隐谷移来的灵芽,青衫长老则将各派捐赠的星力晶屑撒在台基周围,晶屑遇风化作流萤,绕着归星台飞了三圈,才缓缓落入泥土。
“听说落星滩的老者也来了。”云瑶指着山脚下的人群,一个穿蓑衣的身影正弯腰给灵芽浇水,竹篮里的星子石滚出来,与台基的光芒相呼应,“他说要把一辈子捡的星子石都埋在这里,也算给那些没名字的冤魂留个念想。”
林风望着归星台顶端的石碑,最中央刻着“归星”二字,是用归尘剑的金线拓印而成,笔画间流转着柔和的光,再无往日的凛冽。他忽然想起第一次握剑时的戾气,那时总以为力量是用来斩断仇恨,如今才懂,真正的力量,是让仇恨有处安放,让逝者得以安宁。
正午时分,归星台的钟声突然响起——是用碎星渊里捞出的玄铁铸造的钟,敲钟的是位瞎眼的老修士,据说当年被残影阁挖去灵根,却凭着记忆记下了数百个受害者的名字。钟声穿透云层,连远处的雪原都泛起涟漪,那些被星核碎片滋养的草芽,竟在钟声里抽出了新叶。
“快看!”有人指着天空惊呼。归星台的星子石突然齐齐亮起,石碑上的名字化作光点升空,在台顶组成一片流动的星图,与天上的星辰轨迹完美重合。老者扔掉浇水的瓢,对着星图喃喃道:“回家了,都回家了……”
云瑶的指尖泛起微光,她袖中飞出的星子石,此刻正悬在星图中央,化作一颗莹蓝的星。那是落星滩老者塞给她的赤红石子净化后变的,里面似乎藏着丹霞山的火种与落星滩的潮汐,此刻正与其他星辰共振。
“是星轨共鸣。”玄阳子抚着胡须笑,“这些星子石记着各地的气息,如今聚在一处,倒成了连接天地的镜子。”
正说着,山脚下传来马蹄声。一队穿布衣的信使翻身下马,捧着各地传来的卷宗:“流云宗传来消息,丹霞山的石碑前挤满了求学的修士,连凡人都能看懂上面的文字了!”“昆仑墟的新灵脉旁建起了聚落,散修们在那里开垦出能种灵谷的田地!”“落星滩的渔火宴开到了第三日,有修士用星力帮渔民修了新的渔船!”
消息被一一念出时,归星台的星图光芒更盛,连带着周围的草芽都染上了星纹。林风忽然明白,所谓“归位”,从来不是静止的终点,而是万物在各自的轨迹上,开始新的生长。
傍晚的融雪汇成溪流,顺着山坳往下淌,溪边突然冒出几个孩童。他们是跟着父母来帮忙建台的,此刻正举着捡来的星子石碎片,在水里捞着什么,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在捞星子呢!”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石子跑过来,石片里映着晚霞,像块小小的琥珀,“爷爷说,星子落在水里,会变成会发光的鱼。”
云瑶蹲下身,接过石片放在溪水里。石片的光芒落在水面,竟真的引得几条银鳞小鱼游过来,鱼尾扫过光斑,激起一圈圈星纹涟漪。
“是真的!”孩子们欢呼着散开,溪岸边顿时响起一片扑通声。修士们看着这一幕,有的笑着摇头,有的干脆脱了鞋加入其中,连青衫长老都被孩童拉着,笨拙地用树枝逗弄水里的鱼。
林风站在归星台边,望着溪畔的喧闹与远处渐暗的雪原。归尘剑安静地靠在石碑上,剑鞘里的莹蓝石子与星图的光芒连成一线,仿佛在倾听大地的心跳。他想起白衣人说的“新秩序”,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需要被制定的规则,当仇恨消解,禁锢破除,万物自会找到共存的方式——就像星子石与鱼,修士与凡人,都能在同一片溪水里,看见自己的光。
夜深时,众人围着归星台燃起篝火。老者用星子石煮了雪水,递给林风与云瑶:“尝尝?这水啊,混着星子的味儿,喝了能安神。”
水入喉时带着清冽的甜,像落星滩的海风,又像雾隐谷的晨露。林风望着篝火旁熟睡的孩童,忽然对云瑶说:“明天,去看看昆仑墟的新聚落吧?”
云瑶点头时,归星台的钟声又轻轻响了一声,像是在应和。星图的光芒渐渐淡去,化作点点流萤落入泥土,溪水里的鱼仍在追逐光斑,而远处的雪原上,第一缕晨光正越过地平线,给归星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新的一天,开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UTN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