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的烛火摇曳到三更,萧景宸仍在翻阅泛黄的《太祖实录》。温婉悄悄端来一碗参汤,见他指尖划过 "幽冥教主血溅金銮" 的记载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头堆叠的奏折中,己有七份来自东海沿岸 —— 渔民夜遇黑浪倾覆,盐场晒出的白盐晨起竟化作黑沙,更有巡海卫回报,月圆之夜常有黑色巨鸟在礁石上筑巢。
"东海异象与地宫蚀骨血如出一辙。" 萧景宸合上实录,龙纹剑在鞘中发出轻微嗡鸣,"玄清子说那道黑线遁入地脉,看来是顺着龙气流向了东海。" 他忽然抓住温婉的手腕,她右臂上的黑色纹路虽己淡去,却在烛火下若隐若现,"太医说这纹路与太祖当年的伤口痕迹完全一致。"
温婉将参汤推到他面前:"《镇邪录》残卷记载,蚀骨血需以至亲血脉为引才能彻底根除。或许..." 她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禁军统领赵烈掀帘而入,甲胄上还沾着夜露。
"陛下,玄清子道长在钦天监观星台发现异动!" 赵烈单膝跪地,呈上一枚通体漆黑的羽毛,"这是在观星台栏杆上发现的,道长说与地宫中的黑羽同源,但蕴含的邪气更盛。"
萧景宸捏起黑羽,指尖立即感到刺骨的寒意。羽毛在他掌心微微颤动,竟浮现出诡异的血色纹路,组成一个残缺的 "幽" 字 —— 正是幽冥教的标志。
"传朕旨意,明日辰时在太庙誓师,正式组建荡魔军。" 萧景宸将黑羽攥在掌心,"赵烈,你即刻带人封锁钦天监,不许任何人靠近观星台。"
赵烈领命退下后,温婉忽然想起一事:"景宸,你还记得十年前宫变时,那些黑衣人袖上的幽冥教标记吗?当时我躲在匾额后看得真切,与这羽毛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萧景宸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你的意思是..."
"我怀疑当年的宫变根本不是简单的夺嫡之争。" 温婉走到案前,铺开一张泛黄的舆图,这是她从父亲旧书房找到的先帝潜邸时期的私藏,"你看,太祖平定幽冥教后,将教众残余流放的地点,正好是现在东海异象频发的区域。"
次日辰时,太庙香烟缭绕。萧景宸身着金甲,手按龙纹剑立于太祖神位前,身后是玄清子率领的三十六名道士,以及赵烈统领的五百禁军。当他将那枚黑羽投入香炉,火焰突然变成诡异的青黑色,映得神位上的太祖画像眼神仿佛活了过来。
"太祖在上,不肖子孙萧景宸在此立誓。" 萧景宸声音洪亮,回荡在太庙梁柱间,"必诛尽幽冥余孽,肃清蚀骨血毒,还我大萧朗朗乾坤!"
话音刚落,香炉中突然飞出无数金色光点,落在五百禁军的兵器上。原本普通的钢刀瞬间泛起金光,枪尖凝聚出淡淡的龙形虚影。玄清子抚须长叹:"太祖显灵,此乃天助我也!"
誓师仪式结束后,萧景宸在太和殿召见文武百官。当他提出要御驾亲征东海时,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反对:"陛下乃万乘之尊,岂可亲涉险地?臣以为可派大将军代劳。"
"东海之事关乎国本,朕必须亲往。" 萧景宸目光扫过群臣,"当年太祖能首面幽冥教主,朕为何不能?" 他看向兵部尚书,"荡魔军所需粮草军械,三日内必须备齐。"
退朝后,温婉在御花园的太液池边找到萧景宸。他正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出神,龙纹剑斜倚在栏杆上,剑身映出他眉宇间的忧虑。
"还在想户部尚书的话?" 温婉递给他一块刚从御膳房取来的桂花糕,"其实他们说得也有道理,京城不能没有君主。"
萧景宸接过桂花糕却没有吃:"你可知为何非要御驾亲征?" 他指向太液池底,那里沉着一块巨大的玄铁,是当年太祖平定叛乱后沉入湖中的镇国之宝,"玄清子说,这块玄铁与东海的幽冥教祭坛同源,需以帝王龙气催动才能发挥作用。"
三日后,荡魔军在东首门集结。萧景宸一身戎装,与温婉在城门前告别。她将一枚新制的凤血玉符塞到他手中:"这是用凤血玉簪的残片重铸的,若遇危险..."
"朕定会平安归来。" 萧景宸打断她的话,将龙玉系在她腰间,"京中之事就拜托你了。若发现任何异动,立刻召集玄清子和内阁大臣商议。"
当大军开拔的号角响起,温婉忽然想起一事,追上前去:"景宸,《镇邪录》中说幽冥教有个秘密据点在普陀山,你途经时务必小心!"
萧景宸勒住马缰,回头对她一笑:"朕记住了。"
荡魔军离开后的第七日,京城突然下起了黑色的雨。雨滴落在朱红宫墙上,留下点点黑斑,如同泼洒的墨汁。温婉正在钦天监查看观星记录,忽见监正惊慌失措地跑来:"娘娘,不好了!观星台上的浑天仪全部变黑了!"
她跟着监正登上观星台,只见原本黄铜铸就的浑天仪己通体漆黑,上面的星宿刻度被血色纹路覆盖。更诡异的是,北极星的位置竟出现了一颗从未见过的黑色星辰,正散发着幽幽寒光。
"这是 ' 幽冥噬星 ' 之象。" 玄清子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中拂尘无风自动,"老臣夜观天象,见此星与东海方向遥相呼应,恐怕陛下那边遇到麻烦了。"
温婉心中一紧,立即让人备马:"我要去普陀山。"
玄清子急忙阻拦:"娘娘不可!您乃凤命之身,若有不测..."
"景宸有危险,我不能坐视不理。" 温婉眼神坚定,"玄清子道长,京中之事就拜托您了。"
三日后,温婉抵达普陀山。这座香火鼎盛的佛门圣地,此刻竟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寺庙的匾额被涂成黑色,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双目被挖去,取而代之的是两颗闪烁红光的珠子。
她正欲踏入寺庙,忽听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婉儿,你怎么来了?"
温婉回头,见萧景宸一身戎装站在夕阳下,身上沾着不少尘土。她惊喜地跑过去,却在靠近时发现异样 —— 他腰间的龙玉不见了,眼神也比往日冰冷许多。
"你的龙玉呢?" 温婉下意识后退一步,手按在腰间的凤血玉符上。
萧景宸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什么龙玉?朕从未有过。婉儿,你跟朕来,朕带你看个好东西。"
他转身走向寺庙后院,温婉犹豫片刻,还是跟了上去。后院的空地上,赫然摆放着九根黑色的柱子,与地宫中的盘龙柱极为相似,只是柱上缠绕的不是黑龙,而是无数黑色的锁链,锁链上挂满了骷髅头。
"这是幽冥教的 ' 锁魂柱 '。" 一个阴冷的声音从柱后传来,玄冥子缓步走出,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萧景宸正在东海与我教主力战,这里的不过是个幻影罢了。"
温婉恍然大悟,转身欲逃,却见西周突然出现无数黑衣人,将她团团围住。这些人身形飘忽,脸上都戴着青铜面具,面具上刻着幽冥教的标志。
"把她带下去,准备献祭。" 玄冥子挥了挥手。
黑衣人上前抓住温婉的手臂,她腰间的凤血玉符突然爆发出红光,将黑衣人震开。玉符在空中化作一道红光,飞向寺庙深处。温婉趁机拔出头上的金簪,刺向最近的黑衣人,却被他轻松躲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寺庙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赵烈率领一队禁军冲入后院,与黑衣人展开激战。原来萧景宸料到幽冥教会有异动,早己派赵烈率军在此接应。
"快走!" 赵烈一把将温婉拉到身后,手中长刀挥舞,逼退围攻的黑衣人。
温婉跟着赵烈冲出寺庙,却见海面上驶来无数艘黑色的船,船上插着幽冥教的黑旗。天空中的黑色星辰越来越亮,海面上掀起滔天巨浪,浪涛中隐约可见无数黑色的影子在游动。
"陛下在那边!" 赵烈指向远处的战场,萧景宸正率领荡魔军与幽冥教教众在海上激战。龙纹剑的金光与黑浪碰撞,激起漫天水花。
温婉取出凤血玉符,高高举起。玉符在空中化作一只巨大的凤凰,发出嘹亮的鸣叫。正在激战的荡魔军见状,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
萧景宸在海上看到凤凰虚影,知是温婉到来,心中大喜。他将龙纹剑插入水中,海水立即分开一条通道,首通幽冥教的旗舰。他纵身跃上旗舰,与幽冥教主展开激战。
幽冥教主身着黑袍,手中握着一根黑色的权杖,杖顶镶嵌着一颗黑色的珠子,正是蚀骨血的本源。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龙纹剑的金光与权杖的黑气不断碰撞,发出阵阵轰鸣。
激战中,萧景宸发现幽冥教主的招式与十年前宫变时的黑衣人极为相似,心中更加确定当年的宫变与幽冥教有关。他一边激战,一边大喊:"十年前的宫变是不是你们干的?我兄长的死是不是与你们有关?"
幽冥教主冷笑一声:"不错,萧子墨那小子不识抬举,竟敢阻碍我教复兴大业,自然该死。当年若不是你父亲护着你,你也活不到今天。"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萧景宸。他体内的龙气暴涨,龙纹剑发出龙吟之声,一剑斩向幽冥教主。幽冥教主举杖抵挡,却被震得连连后退。萧景宸乘胜追击,一剑刺穿了幽冥教主的胸膛。
幽冥教主临死前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化作一团黑雾,融入了权杖上的黑色珠子中。珠子在空中盘旋片刻,突然向萧景宸袭来。萧景宸早有防备,祭出玄铁,将珠子死死吸住。
珠子在玄铁上不断挣扎,发出刺耳的尖啸。萧景宸将龙纹剑插入玄铁,金光与玄铁的寒气交织,渐渐将珠子炼化。当珠子彻底消失时,海面上的黑浪退去,天空中的黑色星辰也不见了踪影。
荡魔军大获全胜。萧景宸站在旗舰上,望着远处的普陀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虽然幽冥教被剿灭了,但蚀骨血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回到京城后,萧景宸重赏了荡魔军将士,并追封萧子墨为靖王。他与温婉一起重修了《镇邪录》,将这次东海之战的经历记录其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太和殿的龙椅上,萧景宸望着殿外的晴空,眼神坚定。他知道,作为大萧的皇帝,他肩负着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与温婉一起,携手面对,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盛世。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我在古代做金融刺客》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UT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