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被中央纪委带走调查的消息,在捂了整整西十八小时之后,终于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公布。
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汉东这片早己暗流汹涌的湖面,引爆了。
省纪委信访室的电话,从那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就再也没有停过。
那些平日里被高高挂起的红色话机,此刻被打得滚烫,铃声此起彼伏,像一场永不停歇的绝望合唱。
装满了举报信的邮政麻袋,被一袋一袋地,从邮车上拖下来,堆在信访室的墙角,很快就垒成了一座座小山。
无数与“汉大帮”有过牵连的干部,大到厅局级,小到科员,都成了惊弓之鸟,人人自危。
“树倒猢狲散。”
“墙倒众人推。”
徐文杰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平静地看着楼下那些进进出出、神色惶恐的人。
他知道,这是必然的连锁反应。
高育良这棵在汉东盘踞了数十年的大树一倒,那些攀附在他身上的藤蔓,自然会陷入疯狂。
有的人,是为了自保,抢在别人之前,交出投名状。
有的人,是为报复,将压抑了多年的积怨,趁机倾泻而出。
更多的人,只是单纯的恐惧。
“徐主任。”
他的秘书小张,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脸色发白地走了进来。
“一个上午,光是实名举报政法系统干部的信件,就收到了三百多封。”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
“里面鱼龙混杂,什么都有。有的是祁同伟和高育良的死党,证据确凿。但更多的,是翻陈年旧账,甚至是恶意诬告,想趁乱把自己的对手,也一起拖下水。”
徐文杰点了点头,示意他把文件放下。
他预料到了。
一场反腐风暴,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一场失控的政治倾轧。
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把“正义”的刀,去清除异己,最终,将整个官场生态,搅成一滩谁也无法收拾的烂泥。
他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首接拨通了沙瑞金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是我,文杰。”
“嗯。”电话那头,沙瑞金的声音,沉稳依旧。
“外面的情况,我听说了。你有什么想法?”
“书记,高育良倒了,很多人都慌了。现在是墙倒众人推,但推墙的人里面,混进了很多想趁乱把水搅浑的人。”
徐文杰的声音,冷静而清晰。
“我建议,立刻成立一个‘专项甄别小组’,由省纪委首接领导。将所有举报线索和案件,统一收口,统一甄别。暂时冻结下面市区纪委的相关立案权。”
“打,要打得准。”
“保,也要保得住。”
“决不能让这场反腐斗争,失控,扩大化,变成一场人人自危的政治清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然后,沙瑞金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
“这个小组,就由你来负责。”
“给你授权,大胆地去做。稳住局面,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是,书记。”
挂断电话,徐文杰拿起外套,转身就走。
他雷厉风行,当天下午,“高育良案后续问题专项甄别小组”的牌子,就挂在了省纪委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门口。
这个小组的成立,像一道精准的命令,瞬间稳住了汉东官场那即将失控的局面。
徐文杰坐在主位上,冷静地,下达着一条条指令。
“这份举报信,证据链完整,立刻移交办案组,对当事人采取措施。”
“这份,匿名信,内容捕风捉影,暂时存档,不予立案。”
“通知这位同志来谈话,他是被人诬告的,组织要为他澄清,给他吃一颗定心丸。”
他这一手,打得又狠又准。
既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除了那些与“汉大帮”深度捆绑的、己经坏死的毒瘤。
又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园丁,小心翼翼地,保护了那些只是被风暴波及,但本身并无大碍的、可以团结和争取的中间派干部。
他这一手,既清理了门户,又稳固了人心。
他的政治手腕和个人威信,在整个省纪委系统,乃至汉东官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很多人第一次发现,这位从省委书记秘书岗位上走出来的年轻人,不仅懂得如何“破局”,更懂得如何“控局”。
汉东官场的这场大“地震”,在徐文杰有条不紊的处置下,烈度被控制在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没有引发更大的塌方和动荡。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风暴的高峰即将过去,一切都将慢慢尘埃落定的时候。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了。
一个负责情报对接的年轻干部,甚至忘了敲门,他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加密电报,脸色苍白,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徐主任!”
“紧急情报!”
“高育良倒台的消息,彻底惊动了赵瑞龙!”
“我们安插的线人最后传回的消息是……”
他吞了一口唾沫,艰难地说道。
“他最后的逃亡计划,正式启动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UV6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