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社的活动室藏在老教学楼的阁楼里,推开门就是一股旧纸的霉味,阳光从老虎窗斜射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柱,无数尘埃在光里翻滚。吴念攥着布包站在门口,白球鞋尖在门槛上蹭了又蹭,听见里面传来苏清辞翻档案的声音。
“学姐,我来了。”他声音发紧,像被档案纸磨过似的。
苏清辞从高高的档案堆后探出头,头发用根木簪挽着,耳后别着片干枯的银杏叶——还是上次展会上那片。“快来帮我看看这个,”她扬了扬手里的牛皮本,“民国二十三年的考古笔记,里面画着楚墓的耳室结构,跟你二叔笔记里的有点像。”
吴念走过去,目光先落在她摊开的笔记上,随即又不受控制地飘向她的手指——她正用铅笔在笔记边缘画星图,指尖沾着点墨水,像不小心点上去的星子。他赶紧把布包往她面前递,手指都在抖:“学姐,给你的。”
布包解开时,北斗玉佩在光里泛着润白的光。苏清辞的眼睛亮了亮,指尖轻轻捏起玉佩,对着光转了转:“这雕工……是民国仿战国的吧?你看这斗柄的弧度,跟《考工记》里说的‘天枢长三尺’对得上。”
“是我二叔给的,”吴念挠挠头,耳尖发红,“他说……懂玉的人拿着才不浪费。”
苏清辞低头看着玉佩,忽然笑了,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你二叔很懂我嘛。”她把玉佩别在帆布包的带子上,正好和她自己挂着的良渚玉坠并排,“这样,北斗配玉琮,也算呼应了。”
吴念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蹲下去翻档案,假装研究最底下那箱标着“楚地杂记”的卷宗。档案纸脆得像饼干,他小心翼翼抽出一本,封皮上的字迹模糊了,里面却夹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穿长衫的人站在楚墓坑边,为首的老者手里举着块残碑,碑上的星纹和青铜书签上的如出一辙。
“学姐你看这个!”他举着照片喊,声音都变了调。
苏清辞凑过来,两人的肩膀不小心碰到一起,她没躲,只是指着照片里的残碑:“这星纹缺了‘天玑’,和我们上次在省博看到的玉璧一样。民国笔记里说,楚地有个传说,‘七星缺一,方得安宁’,好像是说故意留一颗不刻,是为了镇住什么。”
“镇住什么?”吴念追问,指尖在照片上的墓坑边缘划过——那形状,和他抄的地图上“七星聚”的位置惊人地吻合。
“不知道,”苏清辞翻着笔记,“后面几页被虫蛀了,只剩‘泗水’‘龙眠’几个字。”
“龙眠?”吴念心里咯噔一下。他记得二叔的地图上,泗水县南的朱砂点旁,就刻着极小的“龙眠”二字。
阳光慢慢移过档案堆,两人头挨着头看笔记,吴念闻到苏清辞发间的皂角香,混着档案的霉味,竟觉得格外安心。他忽然想起二叔说的“找对钥匙孔”,原来不用送花送糖,一起蹲在档案堆里看张旧照片,就挺好。
整理完档案时,夕阳己经染红了老虎窗。苏清辞把那本民国笔记塞进吴念怀里:“借你看,里面有几处关于‘龙眠’的注解,可能对你抄的地图有用。”她顿了顿,忽然指着他的白球鞋笑,“鞋带松了。”
吴念低头看,果然,左脚的鞋带散了。他刚要弯腰,苏清辞己经蹲下来,指尖飞快地给他系了个漂亮的蝴蝶结——和二叔教他的“平安结”有点像,却更软些。
“这样就不会绊倒了。”她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吴念站在原地,看着鞋上的蝴蝶结,忽然觉得比任何星图都让人记挂。他摸出兜里的青铜书签,往苏清辞手里塞:“这个……给你看几天?背面的星纹,说不定能和笔记对上。”
苏清辞接过去,指尖和他的碰了一下,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好啊,”她把书签放进帆布包,和玉佩并排,“下周还你,到时候……带你去看我爷爷收藏的楚简,上面有‘龙眠’的详细记载。”
下楼时,吴念走在后面,看着苏清辞的帆布包在背上轻轻晃,玉佩和书签隔着布隐隐相撞,发出细碎的响。他忽然觉得,那些藏在档案、笔记、星图里的密码,好像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变成了牵着他和她的线。
走到楼下,苏清辞忽然回头,阳光落在她发梢:“吴念,你二叔……是不是很厉害?”
“嗯!”吴念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星,“他什么都懂,还会教我解机关、认古玉……”
“那有空,能不能请他给我们讲讲楚墓星图?”苏清辞的笑里带着点期待,“我总觉得,我们漏了个关键的星位。”
“我去问二叔!”吴念立刻说,心里甜得像含了糖。
看着苏清辞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吴念低头踢了踢脚下的石子,鞋上的蝴蝶结晃了晃。他摸出那本民国笔记,封面的牛皮被岁月磨得发亮,忽然觉得,喜欢一个人,好像和破解那些古老的密码一样——需要耐心,需要默契,还需要一点点,不怕脸红的勇气。
晚风里飘着桂花的香,吴念往老宅的方向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星子。
回去要告诉二叔,他不仅送出了玉佩,还约好了下周看楚简。
顺便……问问他,“龙眠”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http://www.220book.com/book/UVA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