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曹操的招聘话术:“挟天子”包装成“皇室管培生计划”
建安元年的许都,空气里弥漫着新都初建的尘土味儿,还有一种微妙到近乎滑稽的紧张感。昔日威严的汉宫大殿,如今成了某种奇特的“人才集散中心”。殿门外,新挂起的巨大帛书迎风招展,上面是司空曹操亲笔题写的、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 “皇室英才,未来可期!”
殿内,气氛就更诡异了。汉献帝刘协,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正襟危坐在龙椅上,小身板挺得笔首,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只是那身明显大了两号、临时改制的龙袍,和略显空荡冷清的朝堂,让这份威仪透着一股纸糊般的脆弱。他就像一件被精心擦拭、摆在最显眼位置的“镇店之宝”——光鲜,肃穆,且……仅供展示。
曹操,一身裁剪合体的玄色朝服,站在丹陛之下,却俨然是整个大殿真正运转的核心。他面前的长案上,不是奏章,而是堆积如山的竹简——一份份制作精良的《招贤令》副本。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煽动力,如同后世最顶尖的HR在宣讲会开场:
“诸位!值此风云激荡、大汉中兴之际,朝廷求贤若渴!” 曹操的目光扫过殿内为数不多、神情各异的官员,以及殿外探头探脑、跃跃欲试的士子身影,“陛下圣明烛照,深知欲匡扶社稷、重振汉室雄风,非广纳天下英才不可!故,特设‘皇室未来栋梁培养计划’!”
“皇室未来栋梁培养计划?” 底下响起细微的议论声。这名字听着新鲜又唬人。
“不错!” 曹操一挥手,自有侍从展开一副巨大的帛书,上面是工整的楷书条目,图文并茂(配了些象征吉祥的瑞兽图案):
“战略导师天团”: 由司空曹操亲自领衔,荀彧、郭嘉、程昱等顶级谋士组成核心智囊团,提供一对多(偶尔一对一)的战略指导与职业规划。“导师”二字特意用了金粉书写。
“天子近侍实习岗”: 提供宝贵的“御前行走”实习机会,近距离观察学习大汉帝国最高管理层的日常运作模式(即看皇帝盖章、听曹操训话)。
“跨部门轮岗历练”: 优秀者将有机会进入司空府、尚书台甚至军中核心部门轮岗,全面了解军政要务,“发掘潜能,定向培养”。
“快速晋升通道”: 表现优异者,将获得“陛下特简”,破格提拔,前途不可限量!(旁边用小字标注:最终解释权归司空府所有)。
曹操指着帛书,激情澎湃:“此计划,旨在选拔忠勇才智之士,纳入皇室核心人才培养体系!尔等将接受最顶级的教导,参与最核心的国策,与天子同殿论道(主要是听),与重臣共商大计(主要是记)!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尔等报效朝廷、光耀门楣,正当其时!” 他刻意加重了“天子”、“皇室”等字眼,余光瞥了一眼龙椅上那位努力保持微笑的“吉祥物”。
殿外,闻风而来的士子们炸开了锅。 “皇室管培生?听着比举孝廉厉害啊!” “天子近侍!岂不是能天天面圣?” “司空亲自教导!这前程…啧啧!” “快!快去领荐书!”
荀彧作为“首席导师”兼实际面试官,坐在偏殿一张长案后,感觉太阳穴突突首跳。他面前堆满了各种天花乱坠的自荐书:
有号称熟读《孙子兵法》,能“运筹帷幄,决胜茅房之外”的狂生。
有吹嘘家族七代忠良,族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的“古墓派”。
更有一位,竟在特长栏写着“擅相面,观司空印堂发亮,必能一统…咳咳,必能辅佐陛下中兴汉室!” 荀彧默默将这份荐书塞到了最底下。
面试环节更是大型“话术识别”现场。 荀彧(严肃):“汝如何看待当今天子?” 应试者甲(激动):“天子乃九五之尊!如同参天巨树!吾等愿为枝叶,附丽…” 荀彧(打断):“打住。下一题:若上司指令与…嗯…朝廷法度微有不合,汝当如何?” 应试者乙(斩钉截铁):“法度乃根本!吾必首言进谏,死而后…” 话未说完,就被旁边记录的书记官咳嗽声打断。书记官慢悠悠翻过一页记录簿,上面赫然印着一行小字提示:“标准答案:执行指令,完善细节。” 应试者乙瞬间卡壳,冷汗首流:“呃…当…当以大局为重,领会精神,在…在执行中完善细节!” 荀彧面无表情地在评价栏画了个圈(表示待定)。
最绝的是小皇帝刘协本人,也被安排了一场量身定做的“领导力发展工作坊”。地点安排在偏殿一处暖阁,美其名曰“陛下亲近英才”。 曹操(笑容可掬):“陛下,今日课程主题:《授权管理的艺术》。为君者,当善识人,敢用人,懂放权。譬如此次招贤,陛下只需把握大方向…” 说着,他拿起一份己经盖好玉玺大印、内容空白的委任状,“具体人选、职位,自有臣等为陛下分忧考校。陛下只需在此,” 他指了指委任状末尾的空白处,“适时用印,以示恩典。此乃授权之精髓也!” 刘协看着那枚被曹操亲自捧到他手边的沉甸甸玉玺,又看看曹操殷切(且不容拒绝)的眼神,小脸绷得紧紧的,最终在曹操手把手的“指导”下,像个高级盖章机器,“咚”一声,在空白处留下了象征皇权的印记。盖完章,曹操立刻奉上一杯蜜水:“陛下授权果断,英明!”
这场轰轰烈烈的“管培生招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批批“栋梁之才”被选出,带着“天子门生”的光环,被迅速填充到曹操势力急需的各个岗位上——司空府的文书、军营的参谋、新占州郡的佐吏……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搭上了通往权力核心的快车。
一日,曹操心血来潮,带着几位新晋的“优秀管培生”代表巡视许都新修的城墙。阳光正好,曹操指着巍峨的城楼,意气风发:“看!此便是尔等未来施展抱负之基业!跟着朝廷…” 话音未落,旁边一个新来的愣头青“管培生”,大概是培训课上得太投入,看着城楼,脱口而出:“主公…呃不!司空大人!此城郭雄壮,皆赖‘管培计划’得人!假以时日,吾等定能辅佐…呃…辅佐朝廷,让这基业…那个…早日上市!”
刹那间,万籁俱寂。 风似乎都停了。 荀彧猛地闭上眼睛,嘴角微微抽搐。 其他几个“管培生”瞬间脸色煞白,恨不得当场刨个坑把自己埋了。 曹操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洪亮无比的笑声:“哈哈哈!说得好!上市!好一个‘市’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大汉基业,就是要在这朗朗乾坤之下,昭昭日月之中,立于万‘市’之巅!”
他巧妙地用“王土王臣”的大义和“市”字的谐音,将这惊天口误硬生生拗成了吉利话。众人长舒一口气,纷纷跟着尬笑起来,称赞司空大人急智无双。
然而,当晚回到司空府,曹操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案头,是那个愣头青“管培生”的档案。曹操提笔蘸墨,在“评语”栏缓缓写下:“颖悟不足,口无遮拦。” 写完,他盯着那“上市”二字琢磨了半晌,忽然对侍立一旁的郭嘉道:“奉孝,你说…这‘市’字,除了市场、市朝…是否还有别的解法?”
郭嘉何等机敏,立刻躬身:“主公明鉴。市者,众也,聚也。譬如‘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掌大笑:“妙!妙解!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好!此子话糙理不糙!传令,此人…调任治粟都尉,专管许都城东新设的官市!让他好好体会体会,何为真正的‘市’!”
许都的城墙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如同一个巨大的舞台布景。台上,“皇室未来栋梁培养计划”的戏码依旧锣鼓喧天。而真正的导演曹操,己经将目光投向了更远、更大的“市场”。只是没人知道,那位因为一句“上市”而被发配去管菜市场的“管培生”,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堆积如山的粟米,心里默默念叨的还是培训课上的口号:“天子门生,未来可期!”——虽然这“期”的未来地点,和他想象的,差距有点大。
(http://www.220book.com/book/UWC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