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宸殿宣捷:玉座垂帘定封赏,齐爵承绪显荣光
崇德元年五月十五,金陵紫宸殿的铜兽香炉仍浮着昨夜沉香,袅袅青烟缠绕着朱红廊柱。符后身着十二章纹翟衣,端坐在珍珠帘后,十二串明珠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折射出细碎的光晕。忽然,殿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如骤雨破云而来,内侍监使捧着鎏金捷报匣疾步而入,朱红封皮上 “寿州大捷” 西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陛下!太宰奏捷!” 老内侍双膝重重跪地,捷报匣中的奏折滑落而出,“寿州城固若金汤!赵军折损六万有余,赵匡胤率残部仓皇北遁!”
珠帘轻晃,玉指叩击案几,符后清冷的嗓音穿透层层珠玉:“宣百官入殿,共贺此捷。”
待百官齐聚,捷报己传遍丹陛。符后示意侍臣展开奏折,目光扫过 “轰天雷震碎瓮城”“神火飞鸦焚毁敌营” 等战况描述,在 “陈琅亲督城防,三日不眠不休” 处微微停顿,沉声道:“寿州一战,力挽狂澜,保我大周基业,皆赖众臣拼死效力。今日论功行赏,以安军心。”
随着她抬手示意,侍臣展开黄绫,高声宣读:“太宰陈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晋封齐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追封其父为太师,母为齐国夫人;赐丹书铁券,免其一门三世赋役!”
此言一出,殿中非但无人异议,反而响起一片低低赞叹。宰臣范质率先叩首:“太后圣明!齐王封号,暗合陈氏先祖渊源。昔年田氏代齐,称霸春秋,今封陈琅为齐王,既承先祖荣光,又显霸主之姿,远胜寻常封号!” 五代封爵最重 “地望渊源”,田齐故地乃大周富庶之地,封陈琅为齐王,既避开赵光义 “晋王” 之嫌,又暗藏 “镇抚东方、制衡赵宋” 之意,百官自然心服口服。
符后继续道:“李重进将军死守寿州,力挫敌军,赏黄金百两,加同平章事,食邑千户,实封二百户!” 黄金为即时重赏,同平章事乃 “使相” 之衔,武将兼掌相权,正合五代 “重武轻文” 之风。
念到两子之名时,符后声音柔和下来,指尖轻抚御案上的爵谱:“太子柴熙诲,协理火器,出谋划策,晋封荣王,食邑三千户,实封八百户!” 话音刚落,侍臣立刻补充:“亲王爵以‘秦晋齐楚’为尊,‘荣’虽非古国名,却贴合太子‘荣护宗社’之责,且食邑遵循世宗朝储君旧制!” 百官纷纷颔首 —— 周世宗柴荣为储君时亦封晋王,食邑三千户,此封显然是将柴熙诲视同储君培养。
“齐王世子陈恪,参赞军务,胆识过人。待其成年后,袭父爵陈国公,加封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符后特意停顿,目光扫过阶下武将,“陈恪虽年幼,却在火药改良上居功至伟。其精心钻研配比,使轰天雷威力大增,此战歼敌多出数千。寿州城头,他更亲持令旗传递讯息。此赏,非为稚子,实为嘉奖其忠勇智谋。丹书铁券暂存齐王府,待其成年理事再授,以示公允。” 这番话巧妙至极,既给足陈琅面子,又以 “暂存铁券” 堵住 “恩宠过滥” 的非议 —— 要知道,五代时期丹书铁券多赐功臣本人,极少授予未成年子嗣。
“太后圣裁!” 百官齐声叩贺,先前略有骚动的武将队列此刻也齐齐躬身,甲叶碰撞声整齐划一。
二、长乐宫密语:玉钗寄意托孤愿,快船衔命赴淮南
紫宸殿的喧嚣尚未散尽,长乐宫己备好驱寒姜汤。符清漪抱着陈衍立于廊下,见符后进来,泪水夺眶而出:“姐姐,恪儿和熙诲…… 他们真的平安无事?”
“傻妹妹,” 符后执起她的手,将一枚暖玉钗塞进掌心,钗头鸾鸟纹还带着体温,“捷报写得清清楚楚,荣王帮忙清点火器库存,恪儿跟着老兵研习城防图,两个孩子都没受半点委屈。陈琅在奏疏里还说,大周皇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周皇商最新章节随便看!恪儿攥着令旗的手都磨出了茧子,倒有几分小将军的模样。” 她望着窗外初绽的石榴花,声音轻如叹息,“齐王在寿州浴血奋战,咱们在金陵,总得让他安心。”
符清漪紧紧攥着玉钗,指腹着鸾鸟纹:“我要去寿州接他们!哪怕只能待上一日,亲眼见到才放心。”
符后沉吟片刻,对内侍道:“传旨水师,调最快的‘飞凫号’快船,派二十名武卫锐士随行。再备上齐王爱吃的菱角糕 —— 他在金陵时,总说长乐宫的糕点最对胃口,还有两个孩子的夏衣,要用细软棉布缝制,别磨伤了他们的皮肤。” 她转头看向符清漪,目光意味深长,“告诉齐王,荣王封爵己遵循世宗旧例,恪儿的铁券暂存府中,朝中无人非议。让他安心布防,待秋收后,我会派粮船运送三万石粟米去寿州。”
内侍领命退下,符后轻抚陈衍柔软的头发,忽然道:“如今宗训年仅九岁,正是需要倚仗社稷栋梁之时。朝中需要铁骨铮铮的重臣支撑,齐王…… 本就是最合适的义父人选。”
符清漪一愣,随即明白这是以 “义亲” 之名绑定君臣。五代乱世,李昪认徐温为义父,方得南唐基业;郭威认柴荣为义子,才传下后周江山。这般安排,既是无上恩宠,更是将 “陈家” 与 “柴周” 紧紧相连。她含泪点头:“臣妾全凭太后做主 —— 陛下能得齐王为义父,实乃社稷之福。”
三、丹陛议亲:铁券铸誓君臣契,义子承欢固江山
三日后,寿州捷报的后续奏疏送达金陵。符后特意将范质、王溥、李谷三位宰臣留在紫宸殿,屏退左右后首言:“宗训年仅九岁,亟需重臣辅佐。齐王功高望重,又对我大周有再造之恩,朕欲让他做宗训的义父,诸位意下如何?”
范质抚须沉思:“太后圣明。五代以来,以‘义亲’结盟者数不胜数 —— 昔年刘仁赡守寿州,柴荣以皇子之礼相待其子;如今幼主认齐王为父,一则安抚齐王之心,二则昭示天下‘柴陈一体’,杜绝权臣篡逆之患。”
王溥补充道:“齐王己受九锡,准剑履上殿,再加上义父子名分,更显君臣无间。不过需有信物为证,不如将太祖皇帝遗留的‘定周剑’赐下 —— 此剑由郭威太祖在邺都所铸,鞘上‘郭威铸此剑,誓保大周土’的铭文,正合齐王‘守土安邦’之责。”
符后点头采纳,当即命人取来宝剑。剑身虽无锋芒,黑檀木鞘上的铭文却在晨光中泛着幽幽光泽。她轻抚剑鞘道:“等清漪从寿州回来,便让齐王带着两个孩子入宫。宗训行认父之礼,熙诲也一并行礼。往后,齐王是宗训的义父,清漪是我的妹妹,咱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共同守护大周江山。”
正说着,内侍来报:“齐王派来的信使己到宫门,说有密函呈给太后。”
符后展开信函,见陈琅字迹刚劲有力,除了汇报寿州防务(东门己加固,增派三万团结兵),信末特意写道:“恪儿听闻赐紫金鱼袋,日日对着铜镜比划;荣王则询问宗训的荣王印是否刻好。” 符后嘴角不禁扬起笑意,提笔批复:“荣王印己命尚宝监加急赶制,采用鎏金螭虎纹,与当年世宗晋王金印规制相同;恪儿的紫金鱼袋内衬软缎,不会磨伤脖颈。义子之议,待君归金陵面议,定让朝野皆知君臣相得。”
窗外蝉鸣渐起,紫宸殿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案上的丹书铁券与定周剑上投下斑驳光影。符后凝视着这两件信物,深知 “封齐王”“认义子” 并非单纯嘉奖 —— 这是以 “爵号” 与 “亲情” 编织的稳固之网,既能留住陈琅这员猛将,又能稳住动荡朝局。而远在寿州的陈琅,终将带着这份信任,成为守护大周的坚实屏障。
(http://www.220book.com/book/UWN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