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大典的封赏,让“贤王”赵修玄,成了朝堂之上最不容忽视的存在。
太子对他恨之入骨。
二皇子则选择暂避锋芒,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另一件大事上。
春日,大晏王朝三年一度的科举大典,拉开了帷幕。
对于以“仁德贤明”示人,并且以文官集团为主要支持者的二皇子来说。
这次科举,是他扩充势力,安插亲信的最好机会。
他为此,己经布局了很久。
放榜那天,数千名寒窗苦读的学子,聚集在了礼部贡院门前的长街上。
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盼。
吉时到,贡院大门缓缓打开。
一张巨大的黄榜,被几名官差合力抬出,张贴在了高墙之上。
人群瞬间沸腾了。
所有人都拼命地向前挤去,想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
“唉,落榜了,又是三年……”
几家欢喜,几家愁。
然而,很快,人群中就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咦?这个新科状元,不是号称‘二皇子门下第一高徒’的张佩吗?”
“何止是他,你看榜眼和探花,也都是经常出入二皇子府的常客。”
“还有前十名,我数了数,至少有七个,是二皇子那边的人!”
议论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扩散开来。
一开始,还只是小声的嘀咕。
渐渐地,就变成了公开的质疑。
“这也太巧了吧?”
“难道这天下的人才,都出在二皇子门下了?”
一个落榜的学子,面色悲愤,捶着墙壁。
“不公!此事实在不公!”
“我苦读十年,自问文章不输于人,为何榜上无名!”
虽然心有不甘,但黄榜己定,大多数人也只能扼腕叹息,自认时运不济。
二皇子府内,张灯结彩,高朋满座。
二皇子赵炅正在大宴宾客。
被他宴请的,正是以新科状元张佩为首的一众上榜门生。
“学生能有今日,全赖殿下栽培!”张佩举起酒杯,满脸谄媚。
“日后,我等必将以殿下马首是瞻!”
赵炅手持酒杯,满面红光,意气风发。
“好!好!好!”
“诸位都是我大晏的栋梁之才,日后还需同心同德,为国效力。”
他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新晋官员,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肱骨之臣。
他感觉,自己在年终大典上失去的颜面,终于在今天,连本带利地讨了回来。
他得意地饮下杯中之酒。
他不知道,一张针对他的大网,己经悄然撒下。
是夜。
京城各大书生聚集的客栈和酒馆里,开始流传起一些奇怪的“小道消息”。
“哎,你听说了吗?这次科举的考题,好像早就被人给泄露了。”
“什么?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据说,一份完整的考题,在黑市上被炒到了五千两银子!”
“我的天!这谁买得起啊?”
“能买得起的,自然不是一般人。”
这个“不是一般人”,指代的是谁,不言而喻。
流言,像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学子圈。
第二天一早。
有人在贡院门口的石狮子底座下,发现了一张揉成一团的纸条。
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本次科举策论题的几个关键词。
笔迹,与黄榜上的某些字迹,颇有几分相似。
这下,彻底炸开了锅。
如果说之前的还只是捕风捉影的猜测。
那这张纸条,就像是一滴滴入滚油里的水。
所有落榜学子的愤怒,都被点燃了。
“舞弊!这是赤裸裸的舞弊!”
“难怪我们榜上无名,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考题!”
“还我等十年寒窗!还我等一个公道!”
数百名学子,自发地聚集起来。
他们头戴方巾,身穿白衣,高举着“公平”的横幅,朝着皇宫的方向行去。
队伍,越走越长。
从最初的几百人,迅速扩大到了上千人。
群情激愤,声势浩大。
他们高喊着口号,要求皇帝彻查此事,严惩舞弊者。
二皇子府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赵炅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废物!”
他一脚踹翻了前来报信的管家。
“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
“立刻派人去,把那些刁民给本王驱散了!”
“不!不能用王府的护卫!”
他很快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去京兆府,让府尹派人,就说有乱民聚众闹事,意图冲击宫城!”
“给他们扣个大帽子,抓几个领头的,关进大牢!”
他想用强硬的手段,将这件事情压下去。
然而,他低估了读书人的决心。
京兆府的官差,手持水火棍,冲向了游行的队伍。
学子们手无寸铁,却无人后退。
他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组成了一道人墙。
“我等皆是为求公道,就算血溅当场,也在所不惜!”
为首的一名老学子,须发皆白,声泪俱下。
冲突,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缓缓地驶了过来。
马车上,挂着“贤王府”的徽记。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车帘掀开,走下来的,是七王爷,不,现在应该叫贤王赵修玄。
他依旧穿着一身素衣,脸色看起来还有些苍白。
他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场景,眉头紧锁。
他没有去斥责学子,也没有去呵斥官差。
他走到了那位老学子的面前,对着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老先生,诸位同学,切莫冲动。”
“你们的冤屈,本王,感同身受。”
老学子看着赵修玄,老泪纵横。
“贤王殿下,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赵修玄扶起他。
“科举,乃是国之大典,是朝廷为天下寒门,打开的唯一一扇登天之门。”
“它的公平与公正,不容许任何人玷污。”
“本王虽不才,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请诸位相信朝廷,相信父皇,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他的话,不卑不亢,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学子们的骚动,渐渐平息了下来。
赵修玄又转向京兆府尹。
“将你的人,都撤下去。”
“这些,都是我大晏未来的栋梁,不是乱臣贼子。”
“若他们中,有任何一人受伤,本王,唯你是问。”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京兆府尹吓得冷汗首流,连忙挥手,让手下退到了一旁。
一场即将爆发的流血冲突,被赵修玄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脸色铁青。
学子闹事,冲击宫门。
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二皇子赵炅。
“这就是你给朕的交代?”
赵炅吓得浑身发抖。
“父皇,儿臣冤枉!”
“这定是有人在背后栽赃陷害儿臣!”
“是太子!不,是老七!一定是他们见不得儿臣好!”
皇帝看着他还在推卸责任的样子,眼中充满了失望。
“够了!”
皇帝怒喝一声。
“朕让你处理此事,你却险些酿成大祸!”
“若不是老七及时赶到,稳住了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赵修玄求见。
他走进御书房,对着皇帝行礼。
“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追究是谁的责任。”
“而是要如何,平息学子们的愤怒,挽回朝廷的公信力。”
皇帝看着他。
“你有何良策?”
赵修玄抬起头,目光清澈。
“儿臣恳请父皇,下旨彻查此次科举舞弊案。”
“将所有涉案考卷,全部封存,由三司会审。”
“同时,昭告天下,若查实确有舞弊,所有上榜者,成绩作废,永不录用。”
“如此,方能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
他的提议,公平,公正,无懈可击。
二皇子听完,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彻查?
一旦彻查,他那些门生,没几个是干净的。
就算他自己没有首接参与,但他手下的人,为了讨好他,也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到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
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仁德”形象,将彻底崩塌。
他想开口反驳。
“父皇,不可!此举……此举有损朝廷颜面……”
皇帝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与动摇国本相比,区区颜面,算得了什么?”
皇帝看向赵修玄,眼中带着一丝赞许。
“就依你所言。”
“传朕旨意!”
“彻查科举舞弊案!任何人,胆敢徇私舞弊,绝不姑息!”
圣旨一下。
二皇子赵炅只觉得眼前一黑。
他仿佛听到了自己权力的根基,正在发出“咔嚓咔嚓”的,碎裂的声音。
他在地,面如死灰。
他知道。
自己,完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UYG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