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修玄解决了田税改革的难题,在朝中的威望日益稳固。
皇帝对此十分满意,便放心地将所有朝政都交由他处理,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
赵修玄成了大晏王朝实际的统治者。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天深夜,监国理政的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
赵修玄坐在堆积如山的奏折后面,疲惫地揉着眉心。
林晚端着一碗莲子羹,悄悄地走了进来。
她将莲子羹放在桌上,看着满屋子的卷宗,有些心疼。
“还在忙?”
赵修玄叹了一口气。
“这些奏折,我己经看了三天了,还有一半没处理完。”
他随手拿起一本奏折。
“你看这个,通州要修一条水渠。”
“工部说,这事归他们管。”
“户部说,钱要从他们那里出,所以他们也要管。”
“礼部说,祭祀河神是他们的事,所以他们更有资格管。”
“三个部门为了争夺主导权,己经互相写信吵了半年,可那条水渠,连一块砖都还没动。”
赵修玄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整个朝廷,就像一台生了锈的巨大机器。”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着内耗和扯皮。”
“真正的正事,反而没人去做了。”
林晚听完,没有说话。
她走到旁边的一张空桌子前,铺开了一张大大的白纸。
她拿起毛笔,在白纸上画了几个方框。
每个方框代表一个部门。
然后,她用线条,将这些方框连接起来。
“你看,现在的情况是这样。”
“一件事,从下面报上来,要经过无数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卡住,或者被推卸责任。”
她的笔尖,在那些复杂的线条上划过。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修理这台机器的某个零件。”
“而是要改变它的运转方式。”
赵修玄被她新奇的图画和说法吸引了。
他走到桌边,认真地听着。
“首先,针对具体的大工程,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临时的‘专案小组’。”林晚说。
“比如修水渠这件事,你就可以首接下令,成立一个‘通州水渠委员会’。”
“你亲自任命一个总负责人。”
“然后从工部,户部,礼部,各抽调几名得力的人员,加入这个小组。”
“你给他们定下预算,定下完工的期限。”
“在这期间,所有和水渠有关的事,都由这个小组全权负责。”
“其他部门不得干涉。”
“这样一来,责任就明确了。”
“事情办好了,小组人人有功。”
“事情办砸了,就只追究那个总负责人的责任。”
赵修玄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个方法,简单首接,却能有效地解决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改变官员的评价方式。”林晚继续说。
“现在官员的升迁,主要看资历,看人脉。”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
“这样,自然没有人愿意多做事。”
她又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考成法。”
“每年年初,你要让每个部门,都自己上报一份年度计划。”
“他们要明确地写出来,自己今年打算做成几件大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到了年底,你就拿着这份计划,去核对他们的完成情况。”
“完成了的,有赏。”
“超额完成的,大赏特赏。”
“没有完成的,就要问责。”
“连续两年都完不成的,主官首接罢免,换有能力的人上。”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得动起来。”
“那些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官员,也就有了出头的机会。”
林晚一口气说了很多。
这些都是她从前在公司里学到的,最基础的管理知识。
但在赵修玄听来,却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看着林晚,眼神里充满了惊叹和欣赏。
他知道,他的王妃,又一次为他指明了方向。
第二天上朝,赵修玄就宣布了第一项新政。
他针对通州水渠一事,下令成立了“水渠专案组”。
他当庭任命了以实干著称的工部侍郎为总负责人。
并且,他严令专案组在一个月内拿出方案,秋天之前必须动工。
这道命令,让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愣住了。
他们第一次见到如此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
那些习惯了拖延和推诿的官员,心里开始有些不安。
半个月后,赵修玄又推出了第二项新政。
他正式宣布,将在朝廷各部,全面推行“考成法”。
这个政策,立刻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许多老臣站出来,激烈地反对。
“监国殿下,此法太过严苛,恐会引起官员不满。”
“是啊,自古以来,都讲究论资排辈,怎能如此儿戏?”
赵修玄坐在椅子上,面色沉静。
等他们都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
“本王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本朝的官员,俸禄优厚,理应为国为民,多做实事。”
“有能力的人,就该得到提拔。”
“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就该被淘汰。”
“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反对的官员们,看着他冰冷的眼神,都不敢再多言。
新政,就这样在阻力中,被强硬地推行了下去。
起初,许多官员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消极应对。
但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一个月后,通州水渠的完整方案,被准时地摆在了赵修玄的案头。
又过了两个月,工程正式开工,进度一日千里。
年底,第一次“考成”结果出来了。
赵修玄亲自审核了所有部门的报告。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几个超额完成计划的部门,进行了隆重的嘉奖。
这些部门的主官,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其中几个表现优异的年轻官员,更是被他破格提拔。
而对于那几个敷衍了事,计划完成度最低的部门。
赵修玄也没有客气。
他当场罢免了两个办事不力的侍郎。
这一手奖罚分明,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所有官员的心上。
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位监国殿下是来真的。
从那以后,整个朝堂的风气,焕然一新。
官员们再也不敢懒散怠惰。
每个人都为了年底的考评,开始拼命地工作。
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大大减少。
办事的效率,也提高了不止一倍。
几个月下来,许多积压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都被一一解决了。
国库的收入,也因为各项事务的顺利推进,而节节攀升。
那些起初反对新政的老臣们,渐渐地也不再说话了。
因为他们发现,新政确实让国家变得更好了。
而那些被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更是对赵修玄充满了感激和拥护。
他们成了赵修玄推行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就这样,赵修玄凭借着林晚的现代管理思维。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彻底改变了大晏王朝的官场生态。
他不仅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也赢得了绝大多数官员的敬佩和支持。
他的监国之位,坐得越来越稳。
他离那个最高的宝座,也只剩下最后一步之遥。
低配细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YG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