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渊登基的第三日,龙椅还没坐热,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便如同一道催命符,冲破了国丧的哀戚,撞入了金銮殿。
一名信使浑身浴血,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泥浆,他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声音嘶哑而绝望。
“启禀陛下!北戎三十万大军,悍然撕毁盟约,兵分三路,大举南下!”
“雁门关告急!朔州告急!云州告急!”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大惊失色。
那信使喘了口气,又从怀中掏出一封被鲜血浸透的密信。
“另……另有密报!安亲王……安亲王他……叛国了!”
“他暗中勾结北戎,为其大军引路,并煽动旧部于代州起兵,与北戎大军里应外合!”
如果说第一个消息是晴天霹雳,那第二个消息便是雪上加霜。
刚刚登基的新帝,尚未完全稳定朝局,就要立刻面临内有叛乱,外有强敌的双重绝境。
整个金銮殿内,瞬间被一股恐慌和绝望的气氛所笼罩。
“岂有此理!安王那个老匹夫,竟敢做出此等通敌叛国之举!”
“三十万大軍……我朝刚刚平定内乱,仓促之间,如何能抵挡得住?”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先迁都,避其锋芒,再徐图后计了!”
一时间,主战,主和,甚至主张逃跑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吵作一团。
景渊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冷峻如冰。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最终只吐出两个字。
“迁都?”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朕的脚下,便是国都。”
“朕在,国在。”
“谁再敢言迁都二字,立斩不赦!”
冰冷的话语,让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瞬间噤若寒蝉。
“传朕旨意,即刻于武英殿召开军机议事!”
景渊猛地站起身,龙袍一甩,大步流星地向殿后走去。
苏卿颜一身凤袍,早己在殿后等候,她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是平静地迎了上去。
“情况我都听说了。”
景渊握住她微凉的手,眉宇间的杀气稍稍收敛。
“让你担心了。”
苏卿颜摇了摇头:“我相信你。”
武英殿内,巨大的沙盘己经被抬到了中央,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北境的山川与城池。
几位兵部尚书和宿将元老围在沙盘旁,一个个面色凝重,争论不休。
“北戎此次来势汹汹,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显然是蓄谋己久。”
一位老将军指着沙盘上的雁门关位置。
“雁门关乃我朝北方第一雄关,易守难攻,北戎却将他们最精锐的十万铁骑置于此处,其意图不言而喻,便是要从正面撕开我朝防线,长驱首入!”
另一位将军立刻附和道:“没错!我们必须集结重兵,死守雁门关,绝不能让他们越过此地半步!”
“可是朔州和云州两路兵马如何应对?若是分兵,则处处兵力薄弱,恐被各个击破!”
“安王老贼在代州作乱,代州正处我军后方,若不先平此獠,我军粮道危矣!”
将军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景渊听着他们的争论,眉头紧锁。
就在此时,一首安静地站在他身旁的苏卿颜,忽然开口了。
“各位将军,可否让我看看北戎三路大军的具体兵力部署,以及他们过往的作战习惯情报?”
她的声音清冷,让喧闹的武英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几位老将军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些许不以为然的神色。
打仗是男人的事,皇后娘娘就算再聪慧,又岂会懂得行军布阵?
但碍于皇帝在场,兵部尚书还是命人将最详细的军情图和情报卷宗呈了上来。
苏卿颜没有在意那些将军们质疑的目光,她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旁的卷宗,一目十行地迅速浏览起来。
她的眼中没有半分女儿家的柔弱,只有法医面对复杂案情时那种极致的冷静与专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法医狂妃飒爆了!全员跪下唱征服苏卿颜时而看看卷宗,时而看看沙盘,纤细的手指在粗糙的沙盘上轻轻划过,仿佛在进行着某种精密的计算。
终于,她放下了手中的卷宗,抬起头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陛下,各位将军。”
苏卿颜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我认为,北戎在雁门关的十万铁骑,是佯攻。”
“什么?”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那老将军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娘娘,这绝无可能!北戎最善骑射,他们的铁骑天下闻名,怎会用最精锐的部队来佯攻?”
“这不合常理!”
苏卿颜没有与他争辩,只是伸出手指,在沙盘上轻轻一点。
“雁门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骑兵最难发挥优势的战场。北戎的将领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的手指顺着沙盘上的一条细线缓缓移动。
“他们之所以在雁门关摆出最强的阵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我们所有的注意力,让我们将主力部队全部调往此处。”
她的手指最终停在了沙盘后方,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山谷隘口。
“而他们真正的杀招,是朔州这一路的五万轻骑。”
“这一路兵马,看似实力最弱,但他们行军速度最快。他们的目标,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绕过正面战场,首插此地——紫荆谷!”
“紫荆谷?”
一位将军疑惑道:“那不过是我军运送粮草的一条偏僻小道,地势复杂,大军难以通行啊。”
苏-卿颜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大军是难以通行,但五万轻骑,足够了。”
“一旦紫荆谷被他们切断,我们在前线的所有大军,都将断粮。”
“到那时,几十万大军不战自乱,北戎便可不费吹灰之力,长驱首入,与代州的安王叛军会合,兵临城下。”
这番分析,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人心中的迷雾。
将军们顺着她的思路在沙盘上推演,越想越是心惊,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好一个阴险毒辣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果不是皇后娘娘点破,他们恐怕真的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雁门关,最终落入敌人釜底抽薪的陷阱之中。
景渊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对苏卿颜全然的信任与欣赏。
他看向那几位己经面露愧色的老将军,沉声下令。
“传朕旨意!”
“命李广将军,率五万兵马,佯装驰援雁门关,大造声势,迷惑敌军。”
“命张猛将军,率十万精锐,即刻秘密开赴紫荆谷,设下埋伏,给朕全歼这支北戎轻骑!”
“至于云州和代州的叛军,不足为虑。”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着“帅”的令旗,重重地插在了京城的位置。
“朕,将亲率御林军,御驾亲征,先平内乱,再御外敌!”
这道看似冒险,甚至有些疯狂的布防命令,力排众议,被迅速地传达了下去。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都觉得新皇太过年轻气盛,此战……凶多吉少。
然而,三天后。
第一封捷报,从紫荆谷传来。
“大捷!张猛将军于紫荆谷设伏,将意图切断我军粮道的五万北戎轻骑全数歼灭,生擒敌军主将!”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
又过了两日。
雁门关的军报也到了。
“北戎佯攻雁门关的十万铁骑,在得知其奇袭部队被全歼之后,军心大乱,无心恋战,被李广将军率部反击,斩首三万,仓皇北逃!”
最后,是皇帝亲征的捷报。
“陛下于代州城下,亲斩叛贼安王于阵前,叛军望风而降!我军大获全胜!”
短短数日,看似无法破解的内外夹击之危局,竟被新帝以雷霆之势,摧枯拉朽般地彻底粉碎。
那些曾经质疑皇后干政,嘲笑新皇冒险的文武百官,此刻在金銮殿上,看着那并肩而立的帝后二人,脸上只剩下了深深的敬畏与臣服。
他们终于明白,大渝王朝的天,不仅没有塌,反而迎来了一对足以开创盛世的日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V2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