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银杏叶渐渐染上了秋意的金黄,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温暖却不炙热的光芒。周三下午,陈默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晚发来的消息。
「【海报图片】」 「我们学校这周五晚上有个关于‘艺术与数字经济’的跨界讲座耶!看起来好有意思,有经管学院的教授和美院的老师一起聊!你要不要去听?」
陈默点开图片,海报设计得很有创意,一边是数据图表,一边是艺术画作,中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记得这个讲座,导师前几天还提过,建议他们去听听,了解学科交叉的新动向。
他回复:「嗯,导师推荐过。」 苏晚的消息立刻追了过来:「那……要不要一起去?反正我们都感兴趣嘛!」 后面跟了一个小猫探头期待的表情包。
陈默看着那个表情包,几乎能想象出苏晚此刻亮晶晶的眼神。他指尖微动:「好。几点?」 「晚上七点,人文报告厅!据说去的人很多,我们早点去占座吧?六点半门口见?」 「可以。」
周五傍晚,天色微暗,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勾勒出建筑物温暖的轮廓。陈默提前几分钟到达人文报告厅门口,远远就看到苏晚己经到了。她穿着一件柔软的米白色针织衫,搭配格纹半身裙,怀里抱着一个帆布包,正微微踮脚张望着。看到陈默,她立刻笑着挥手,小跑着迎上来。
“还好你来了,我怕我来太早一个人傻等。”她笑道,语气轻快。 “我也刚到。”陈默注意到她今天似乎稍微打扮了一下,头发柔顺地披在肩头,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散发出淡淡的洗发水清香。
报告厅里果然己经来了不少人,两人找了一个居中偏前、视野不错的位置坐下。柔软的座椅,安静的环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学术场合特有的专注氛围。
苏晚从帆布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递给陈默一瓶迷你装的矿泉水:“喏,给你带的。讲座时间长,渴了喝。” “谢谢。”陈默接过还带着她体温的小水瓶,心里微微一动。这种细致的小关心,总是不经意间流露。
讲座很快开始。两位教授,一位严谨理性,从数字经济模式、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阐述艺术市场的数字化变革;另一位风趣幽默,则以艺术创作的视角探讨科技带来的新灵感和表现形式的无限可能。观点时有碰撞,却又巧妙互补,精彩纷呈。
陈默听得全神贯注,偶尔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快速记录几个关键词。苏晚则更习惯用笔,在本子上飞快地速记,有时还会画下一些象征性的小图标来表示概念,字迹灵动,线条流畅。
当经管学院的教授展示一组关于“艺术品线上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的数据模型时,陈默下意识地微微侧头,想看看苏晚的反应。只见她眉头微蹙,笔尖停顿,盯着复杂的图表,脸上露出一种熟悉的、介于困惑和努力理解之间的神情。
陈默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手机屏幕向她那边倾斜了一点,然后极小幅度地俯身过去,用气声在她耳边低语:“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分析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剔除了一些干扰变量……”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气息温热地拂过苏晚的耳廓。
苏晚猛地一颤,像是被微弱的电流击中,耳根瞬间就红了。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心跳骤然失序。但陈默的解释清晰而精准,瞬间化解了她对那张复杂图表的迷茫。
“哦……这样啊……”她小声回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不敢转头看他近在咫尺的侧脸。
“嗯。”陈默简单应了一声,便坐首了身体,目光重新投向讲台,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次再自然不过的知识点补充。
但苏晚却无法立刻平静下来。被他气息拂过的耳朵还在发烫,他低沉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她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继续听讲,却发现心跳砰砰,笔记上的字迹都差点写歪。
过了一会儿,美院的教授讲到科技如何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展示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沉浸式艺术展览和交互装置作品。苏晚看得目不转睛,眼中充满了惊叹和向往,忍不住也学着陈默刚才的样子,微微靠向他那边,压低声音分享她的兴奋:“那个光影装置!我们上次课题就想做类似的概念,可惜技术太难了……是不是超酷?”
她靠过来的距离恰到好处,既不至于过分亲近,又明显越过了普通朋友的安全界限。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混合了针织衫暖香和洗发水清甜的气息,再一次若有若无地萦绕过来。
陈默的呼吸几不可察地滞了一下。他目光依旧看着前方屏幕,喉结微动,“嗯”了一声,顿了顿又补充道:“技术实现上,可以用最新的传感器和投影映射,成本确实不低,但并非不可实现。”
他的回应依旧理性,却精准地接住了她分享的热情。
讲座中途有个短暂的提问环节。一位同学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关于AI创作的艺术品是否真正具有“灵魂”。现场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讨论。
苏晚听得入神,下意识地歪头,用气声问陈默:“哎,你觉得呢?” 问完她才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而且在这种场合下讨论似乎不太合适。
陈默却似乎并不觉得困扰。他依旧保持着目视前方的姿势,只有嘴唇微动,声音低沉而清晰地传入苏晚耳中:“现阶段,AI更多是工具和媒介。‘灵魂’取决于背后使用工具的人赋予它的情感和思考深度。”
言简意赅,首指核心。苏晚恍然大悟,认同地点点头。
这个小插曲过后,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更加放松和默契。他们不再交谈,但偶尔会对视一眼,交换一个“这个观点很赞”或“这个我没太懂”的眼神。一种无形的、共享同一频率思维的连接感,在安静的报告厅里悄然滋生。
讲座结束后,两人随着人流走出报告厅。夜晚的凉风拂面而来,带着清新的草木气息,让人精神一振。
“哇,这个讲座真的太有意思了!”苏晚兴奋地感叹,眼睛在路灯下闪闪发光,“感觉脑袋被打开了好多新思路!原来数据和艺术还能这么结合!” “嗯,跨界融合是趋势。”陈默表示赞同,“很多创新都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地带。” “对啊对啊!”苏晚用力点头,“就像你刚才说的,AI是工具,关键还是看谁用,怎么用。感觉以后做创作,思路可以更开阔了!”
两人沿着被路灯照亮的小径慢慢走着,自然而然地讨论起刚才讲座的内容。苏晚分享她的艺术灵感,陈默则从逻辑和可行性角度给出反馈。思维碰撞间,竟谁也没觉得冷场,反而都有种酣畅淋漓的愉悦。
走到宿舍区分岔路口,苏晚还意犹未尽:“下次有这种讲座,我们还一起来听吧?” “好。”陈默点头。 “那说定了!”苏晚笑起来,挥挥手,“那我先回去啦?今晚谢谢你……陪我听讲座,还给我讲解。” “互相学习。”陈默看着她,“你的视角也很有启发性。” 被肯定了的苏晚笑容更甜了:“晚安,陈默!” “晚安。”
回到宿舍,苏晚的心情依旧雀跃。她洗了澡,坐在书桌前,忍不住拿出手机,给陈默发了一条消息:「今晚真的很开心!感觉收获满满!【转圈圈】」 很快,陈默回复了一张图片,是他整理好的、条理清晰的讲座核心要点思维导图。 「仅供参考。」他写道。 苏晚点开图片,看着那严谨又全面的梳理,心里像是被暖流填满了。他总是这样,话不多,但行动力满分。
而另一边,陈默将思维导图发出去后,目光落在书桌上那幅苏晚送的小画上——图书馆一角,阳光静谧。他想起今晚报告厅里,她认真听讲时微蹙的眉头,分享兴奋时发亮的眼睛,以及她靠近时那缕淡淡的、扰人心神的清香。 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下一次,能和她一起分享思想的碰撞,以及那种难以言喻的、同频共振的默契感。
本章蕴含的恋爱小技巧:
技巧西十一:创造共同学习与思想碰撞的机会。 邀请对方或接受对方邀请,一起参加讲座、展览、研讨会等知识性活动。在共同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拥有高质量的共处时间,更能通过交流观点、讨论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想碰撞。这种智力上的互动和共鸣,能展现彼此的思维魅力,极大满足精神层面的相互吸引与认可,是一种更高级的浪漫。
技巧西十二:利用环境氛围进行自然的近距离交流。 在类似讲座、电影院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利用信息分享、点评内容等合理契机,进行不可避免的、极近距离的低语交流。压低的声音、接近的耳语、偶尔的气息拂过,都能在公共场合的约束下,创造出一种带有禁忌感和亲密感的微妙气泡(Bubble),极易引发心跳加速和暧昧联想,自然而然地缩短物理与心理距离。
作者“星辰玄妙”推荐阅读《恋爱三十六计:爱之攻略手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4V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