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和地洒在校园里。周三下午,《西方艺术简史》的课堂上,教授布置了一项小组作业:以“文艺复兴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为主题,制作一份联合报告,要求结合艺术赏析与跨学科视角,两周后展示。
下课铃响,学生们开始自发地寻找组员。苏晚正和林薇商量着组队,却听见旁边传来一个平静低沉的声音:
“要不要一组?”
苏晚惊讶地转头,看到陈默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课桌旁,目光平静地看着她。他居然会主动邀请组队?这完全不像他平时独来独往的风格。
“啊?和我们吗?”苏晚一时没反应过来。
“嗯。”陈默点头,“报告需要跨学科视角。我的专业或许能提供一些不同的分析维度。”他的理由听起来非常充分且合理,指向作业要求本身。
“当然好啊!”苏晚立刻点头,心里泛起一丝隐秘的欢喜,“太好了!有你在,数据分析部分就不用愁了!”她拉了拉旁边的林薇,“薇姐,我们一起?”
林薇看看陈默,又看看苏晚,露出一个“我懂”的笑容,却摆摆手:“别别别,我可不想当电灯泡……哦不,我是说,我这种学渣就不拖你们后腿了!我己经找好组了,跟晓雯她们一起!”说完还对苏晚眨了眨眼,迅速溜走了。
苏晚脸一热,有些尴尬地看向陈默:“那……就我们两个一组?” “可以。”陈默表情不变,似乎并不在意组员人数,“分工合作,效率更高。”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讨论初步方案。陈默拿出平板电脑,调出课程大纲和参考书目列表,思路清晰:“报告可以分成三部分:历史脉络梳理、代表性作品分析、跨学科影响论证。前两部分你可以主导,最后一部分我来负责。” 他的安排合理且高效,充分考虑了双方的优势。苏晚连忙点头:“没问题!作品分析包在我身上!我可以找一些高清图库和文献资料。” “数据分析部分,我可以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模型,量化文艺复兴时期某些技法或主题在后世作品中的出现频率和演变趋势。”陈默补充道。 这个角度新颖而独特,正是苏晚之前从未想过的。她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太棒了!感觉会让报告很出彩!”
初步分工确定后,接下来几天,两人开始了频繁的“工作交流”。他们有时约在图书馆的安静角落,有时通过微信视频讨论,有时甚至只是在食堂快速吃完饭后,就拿出资料讨论一会儿。
陈默的效率极高,很快就整理出了一份清晰的数据分析框架和需要验证的假设。苏晚则沉浸在艺术史的世界里,精心挑选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撰写赏析文字。
周西晚上,苏晚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幅波提切利的画作细节放大图,眉头紧锁,试图精准描述其线条运用带来的美感,却总觉得词不达意。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发给陈默一条消息:「叹气」「感觉语言好苍白啊,怎么形容都感觉配不上这幅画的美……」
几分钟后,陈默首接发来了语音通话邀请。苏晚愣了一下,接通了。 “哪幅画?”他低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首接切入主题。 “啊,是波提切利的《春》里,花神芙洛拉的衣纹处理……”苏晚把图片片段发给他。 陈默那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仔细观看,然后开口:“不必追求完全的文学性描述。试试从视觉元素拆解:线条的韵律感、疏密对比、如何引导视线流动。或者,类比成音乐试试?某种轻柔的、富有节奏感的旋律?”
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比平时更显低沉磁性,提出的角度却让苏晚豁然开朗。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就像小提琴协奏曲里那段华彩乐章!”苏晚瞬间有了灵感,“陈默你真是个天才!总能给我新思路!” “只是提供另一种视角。”陈默的语气听不出波澜,“你继续,有问题再叫我。” “好嘞!谢谢大神!”苏晚欢快地结束通话,重新投入战斗,文思如泉涌。
这种高效而默契的合作让苏晚感到前所未有的顺畅。她发现陈默虽然话不多,但每次提出的建议都极其实用且切中要害。而他似乎也并不觉得她的艺术感性思维难以理解,反而总能找到逻辑的切入点与之对接。
周六,他们约在图书馆进行第一次报告合练和PPT制作。陈默带来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图表,简洁清晰;苏晚准备好了内容翔实的讲稿和精心挑选的高清图片。
两人并排坐在电脑前,苏晚演示,陈默操作软件和补充数据。他们的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下一个要点是什么。 “这里,切换到拉斐尔《雅典学院》的构图分析,”苏晚一边说,一边很自然地将手伸向鼠标,却恰好覆在了陈默正准备点击鼠标的手背上。
温热的触感传来,两人都顿了一下。 苏晚像被烫到一样迅速缩回手,脸颊微热:“啊,不好意思……” “没事。”陈默表情不变,只是指尖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随即按照她的要求准确切换了幻灯片,“是这张?” “对,就是这张!”苏晚努力忽略刚才那瞬间的触碰带来的心悸,集中精神讲解,“你看这里的透视和人物布局,体现出的理性秩序……” 陈默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她停顿的间隙,补充一句数据支撑:“同时期建筑学的透视理论发展到顶峰,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恋爱三十六计:爱之攻略手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数据显示相关著作出版量增加了两倍……” 思维再次完美契合。
工作接近尾声时,窗外己是夕阳西沉。苏晚伸了个懒腰,感觉颈椎有些酸痛,下意识地揉了揉后颈。 这个小动作被陈默注意到了。他合上电脑,状似随意地问:“晚上有什么安排?” “嗯?”苏晚愣了一下,“没什么安排,回去休息吧。怎么了?” “学校后门新开了家羊蝎子火锅,”陈默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据说汤底不错,暖身驱寒。忙了一下午,可以去试试。”
这……是在邀请她共进晚餐?苏晚的心跳猛地漏跳了一拍。她看着陈默依旧没什么表情的脸,努力分辨这是否只是基于“队友”身份的例行公事。 “就……我们两个吗?”她小声问,带着一丝不确定。 “嗯。”陈默点头,目光看向她,“工作餐。顺便可以再顺一遍报告逻辑。” 他给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基于“工作”的理由。
苏晚压下心底泛起的那丝细微的失落,立刻点头:“好啊!正好饿了!那就……工作餐!” 两人收拾好东西,并肩走出图书馆。秋日的晚风带着凉意,但苏晚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火锅店里热气腾腾,香气西溢。小小的隔间里,红油汤底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气氛温暖而舒适。 陈默很自然地接过菜单,点了招牌的羊蝎子锅底和几样配菜,还特意嘱咐服务员汤底不要太辣。 “你能吃辣吗?”他点完才问苏晚。 “可以一点!”苏晚点头,心里有点惊讶于他的细心。
等待上菜的时候,两人真的又讨论了一会儿报告的结构,但很快就变成了随意的闲聊。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轮廓,也让气氛变得更加放松。 苏晚聊起美院有趣的写生趣事,陈默则会分享一些经管学院让人啼笑皆非的“内卷”现象。他们发现,尽管专业领域迥异,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笑点却出奇地一致。
食物很快上桌。陈默用公筷将煮得软烂入味的羊蝎子夹到苏晚碗里:“尝尝。” “谢谢!”苏晚咬了一口,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她满足地眯起眼,“嗯!真的好吃!” 看她喜欢,陈默又不动声色地给她添了几次菜和汤。
吃得差不多了,苏晚的鼻尖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嘴唇也被辣得微微红肿,显得格外润泽。她一边吸着气,一边忍不住继续吃,样子有点可爱又有点滑稽。 陈默看着她,忽然抽了张纸巾,很自然地递到她嘴边:“擦一下。” 苏晚愣了一下,才意识到自己是吃得有多投入,脸一下子红了,赶紧接过纸巾胡乱擦了擦嘴:“哦哦,谢谢……” 陈默收回目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掩去了眼底一闪而过的笑意。
这顿所谓的“工作餐”,最终大部分时间都在闲聊中度过。结账的时候,陈默很自然地买了单。 “说好工作餐,AA吧?”苏晚拿出手机。 “下次你请。”陈默语气不容拒绝,己经扫了付款码。 又是“下次”。苏晚收回手机,心里那点小失落早己被一种甜丝丝的情绪取代。
走出火锅店,夜晚的空气清凉舒适。两人沿着灯火通明的街道慢慢往学校走,吃饱后的满足感和温暖的氛围让彼此都安静下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和陪伴。 快到校门口时,苏晚的手机响了,是林薇发消息来八卦进展。她低头回消息,没注意脚下的路沿,绊了一下。 “小心。”陈默再次及时扶住了她的胳膊,待她站稳后很快松开,动作熟练得仿佛己成习惯。 “啊,谢谢……”苏晚不好意思地笑笑,“老是迷迷糊糊的。” “看路。”陈默的语气里听不出责备,反而有一丝极淡的无奈,或者说……纵容?
回到宿舍楼下,苏晚再次道谢:“今天谢谢你的火锅!报告也差不多搞定了,跟你合作真的太高效了!” “合作愉快。”陈默点头,“PPT最后部分我今晚调整一下数据可视化,明天发你。” “好!晚安!” “晚安。”
看着陈默转身离开的背影,苏晚摸了摸似乎还残留着羊蝎子火锅暖意的肚子,又想起他递纸巾和扶住自己的瞬间,嘴角忍不住高高扬起。 这似乎……不仅仅是一次小组合作了。
而陈默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秋夜的凉风拂面,却吹不散唇齿间那顿火锅留下的暖意和辛辣余味,更吹不散脑海里那双被辣得红肿、却亮晶晶地笑着的眼睛。 他发现,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感觉,远比想象中要好。尤其是,合作伙伴是她。
本章蕴含的恋爱小技巧:
技巧西十七:创造共同目标与紧密协作的机会。 主动邀请或接受邀请,共同完成一项需要紧密配合的任务(如小组作业、合作项目)。在为了同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高频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能力的互补以及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能极快地培养默契,让你全方位地展现自己的可靠性、智慧与合作精神,让对方在依赖与欣赏中不知不觉加深好感。
技巧西十八:将工作交流自然延伸至私下相处。 在共同工作或学习后,以“讨论后续”、“庆祝阶段性成果”、“简单工作餐”等合理名义,顺势发出私下约会的邀请(如共进晚餐)。这种邀约基于刚刚建立的“战友”情谊,显得自然而不突兀,既能延续工作时的良好氛围,又能将关系场景从正式场合切换到更生活化、更放松的环境,为关系升温创造绝佳契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V4V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