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唯一回头
守门人伫立在光门之前,身着一袭银白色长袍,面容被流动的光晕模糊,声音却如寒冰般清晰:“记住,你们只有一次回头的机会。这将是你们看见故乡——地球,最后一眼。”
六人站在那道散发着柔和蓝光的椭圆形门前,脚下是纯白如雪的空间,仿佛站在一片没有边际的云上。每个人的呼吸都凝滞了,他们知道,一旦跨过这道门,便意味着与故乡永远割裂,踏上未知的星际漂泊之旅。
守门人抬起手臂,光门骤然扩大,门内景象如画卷般展开——地球悬浮在浩瀚的宇宙中,己缩小成一颗晶莹的蓝色泪珠,悬挂在深邃如黑色天鹅绒的夜幕之上。那抹蓝中夹杂着斑驳的灰与褐,是生态崩溃后留下的疮痍。六人同时回头,却各自看见了不同的画面:
工程师林远的目光穿透层层大气,落在故乡的江南水乡。曾经碧波荡漾的运河干涸龟裂,两岸的垂柳尽数枯萎,唯有河心处一株残存的柳树,枝条如垂死的老人般无力地悬垂,在风中发出细弱的呜咽。他想起童年时与祖父划船的场景,船桨划过水面的涟漪,如今却成了记忆中永远无法重现的幻影。
生物学家苏瑶的视线定格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后的荒原上,一群瘦骨嶙峋的藏羚羊正艰难跋涉,领头的母羊脖颈上挂着断裂的GPS监测项圈——那是她三年前亲手戴上的。母羊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天际,琥珀色的眼眸中映出苏瑶的身影。苏瑶的喉咙哽咽,她明白,这些生灵将成为地球最后的见证者。
医生陈默看见的,是地下城医院里密密麻麻的病床。病人们戴着氧气面罩,监测仪发出此起彼伏的警报声。角落里,一个小女孩蜷缩在母亲怀里,手中紧攥着一朵干枯的玫瑰——那是他离开前送给她的。女孩抬起头,隔着泪眼望向星空,仿佛在寻找他即将前往的方向。
地质学家周岩的故乡在里约热内卢。他看见曾经的基督像矗立在干涸的瓜纳巴拉湾中,海平面下降后的滩涂上,无数贝壳堆积成绝望的坟冢。一群孩子正攀爬在基督像的基座上,用石块刻下歪歪扭扭的留言:“我们等爸爸回家。”周岩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血珠渗出,他却浑然不觉。
队长米沙的视线,则牢牢锁定了哈萨克斯坦的向日葵田。那片曾如金色海洋般绚烂的花海,如今尽数枯萎,茎秆如枯骨般倒伏在焦土之上。唯有最中央的一株向日葵仍倔强地挺立着,花盘面向太阳的方向,纹丝不动——那是他父亲临终前种下的,父亲说:“哪怕世界末日,也要向着光。”米沙的眼眶瞬间被泪水填满,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在真空环境中凝成一颗颗透明的晶体,悬浮在空中,如破碎的星辰。
而天体物理学家李晓,看到的却是地球的最后时刻:臭氧层彻底崩解,极光如血色绸缎般缠绕着整个星球,城市在酸雨中坍塌,火山灰遮蔽了天空。她想起实验室里那台老旧的望远镜,自己曾无数次透过它观测星空,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亲眼目睹故乡的毁灭。
“该走了。”守门人的声音将众人拉回现实。米沙用力抹去脸上的泪珠,转身时,那株向日葵的影像却如烙印般刻在视网膜上。他深吸一口气,率先踏入光门。身后五人依次跟上,林远在最后关头,将一枚刻有柳树纹样的金属徽章悄悄塞进口袋。
光门在六人全部通过后开始闭合,门内的蓝色泪珠逐渐模糊。守门人抬起手,指尖迸发出银光,纯白的空间突然开始剧烈震颤,如同被巨锤击碎的冰面。无数光点从崩裂的缝隙中涌出,化为璀璨的流星雨,裹挟着六人向着未知的深空呼啸而去。
“我们真的能抵达‘新晨星’吗?”陈默的声音在跃迁舱中微微颤抖。舱内六人被凝胶状的生态液包裹,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米沙的目光透过舷窗,望着身后如烟花般散去的流星雨,那里曾是他们的故乡。
“必须抵达。”周岩的声音低沉如铁,“地球己经死了,但我们不能死。新晨星的坐标是最后希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也要赌上全人类的未来。”
李晓的瞳孔中映着舷窗外的星光,轻声说道:“你们看见的……都是最割舍不下的事物吧。”她顿了顿,“我看见了……人类的渺小,与不甘。”
苏瑶抚摸着跃迁舱内壁的全息投影,那是出发前同步的全球生态数据。屏幕上,地球的氧气含量曲线己跌至红线以下,物种灭绝速度以秒为单位跳动。“我们不仅是逃亡者,”她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曲线戛然而止,“更是火种。”
林远从口袋中掏出那枚柳树徽章,金属表面在生态液折射下泛起微光。“等新晨星重建生态,我要种一片真正的柳树。”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让下一代,不用透过全息屏看故乡。”
米沙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守门人说过,回头只有一次。我们看见的,不该是绝望,而是……锚点。”他望向舷窗外愈发遥远的蓝色光点,声音坚定如钢,“那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的答案。”
流星雨逐渐消散,六人的跃迁舱化作一道银光,刺入无尽的黑暗。舷窗外的星空如永恒的黑幕,而舱内六人的心跳声,正以微弱的频率,编织着人类最后的史诗。
(http://www.220book.com/book/V58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