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的雾气裹着硝烟,像一条条灰白的裹尸布缠绕在林间。周卫国踩着被炮火掀翻的落叶松,每走一步,靴底就会陷进弹坑松软的泥土里。三天前的轰炸在山上留下了无数疮疤,焦黑的树干斜插向天空,如同大地伸向苍穹的枯指。
山腰处传来零星的枪声。周卫国蹲在一块被弹片削去半边的岩石后,从怀里掏出母亲留下的钢笔。拧开笔帽,微型胶卷上的图纸在晨光中泛着微光——那确实是个原始雷达的构造图,标注着"雪豹之眼 1927"的字样。以现代军事眼光看,这种波长十米的脉冲装置探测精度堪忧,但在1934年,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发明。
"杨琴同志,你到底是谁?"周卫国喃喃自语。钢笔在掌心转动,雪花刻印硌着指纹。山风突然变向,送来一阵日语对话声。他立刻伏低身体,循声望去。
两百米外的观测台上,三个穿德军山地师制服的人正在架设设备。那绝不是普通的望远镜——菱形天线在支架上缓缓旋转,连接着个足有行李箱大小的金属盒,盒盖上漆着褪色的卐字符。周卫国瞳孔骤缩:这是德国早期雷达实验机"Freya"的雏形,历史上应该三年后才问世!
"动作快!"领头的日本人说着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必须在月圆前完成校准。"
周卫国认出了竹下俊的声音。尽管这老狐狸戴着德军钢盔,但那独特的左肩前倾姿势暴露了他。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调试的设备旁立着个眼熟的金属箱——与南京中央医院地下室的细菌武器容器一模一样。
山下的南京城突然响起凄厉的警报。周卫国摸出怀表:上午九点十七分,比昨日空袭提前了西十分钟。他刚把表收好,远处长江方向就传来引擎的轰鸣——不是轰炸机,而是更低沉的运输机声响。
"开始了..."竹下俊兴奋的声音顺风飘来,"雪花绽放的时刻!"
周卫国的大脑飞速运转。现代历史中,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确实用运输机空投过补给,但从未在攻城阶段就投入空运。除非...他们要在全城投放什么东西?联想到细菌武器容器,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窜上来。
观测台上的设备突然发出高频嗡鸣。天线转向东北方,金属盒上的信号灯疯狂闪烁。竹下俊对着电台喊出一串数字坐标,紧接着南京城各处响起爆炸声——不是普通的炸弹,而是某种沉闷的爆鸣,炸开后腾起淡黄色的烟云。
"毒气!"周卫国咬紧牙关。现代防化训练让他立刻识别出那是芥子气的特征颜色。更可怕的是,毒气弹的落点精准覆盖了各个防空洞和医院,这绝不是盲目轰炸能做到的。
"雪豹之眼"根本不是武器,而是雷达引导系统!母亲杨琴在1927年就研发出了能让毒气弹精准打击的雷达技术,而竹下俊现在正用它屠杀南京军民!
周卫国的手摸向腰间。除了那支"落雪"钢笔枪,他只有两颗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97式手雷。正面对抗三个训练有素的特工胜算渺茫,但坐视毒气蔓延更不是选择。
一片梧桐叶飘落在枪管上。周卫国盯着叶脉的走向,突然有了主意。他悄悄后退到上风处,从兜里掏出小栓子给的辣椒粉——原本是用来干扰军犬的,现在有了新用途。
山风渐强。周卫国将辣椒粉包在手帕里,系在箭头状的树枝上。简易的"风向标"显示,再有五分钟,风向就会正对观测台。他解下绑腿,浸满随身携带的煤油,然后开始攀爬最靠近观测台的一棵枫香树。
树皮在掌心摩擦出血痕。当周卫国爬到与观测台平行的高度时,竹下俊正在调整天线角度。另外两人一个在操作电台,一个在记录数据。毒气弹的爆炸声仍在城中此起彼伏,每一声闷响都意味着数十条生命的消逝。
风向终于变了。周卫国点燃浸油的绑腿,火焰立刻顺着布料蔓延。他将这个简易火炬抛向观测台的茅草屋顶,同时用日语大喊:"起火了!"
竹下俊的反应极快,在火势蔓延前就抓起最重要的图纸跳下观测台。但另外两人就没这么幸运——辣椒粉被热气流卷起,瞬间笼罩了整个平台。剧烈的咳嗽声中,周卫国从树上飞跃而下,"落雪"钢笔枪连发两弹,精准命中操作员的太阳穴。
"周卫国!"竹下俊的金丝眼镜反射着火光,"我就知道你会来!"
军刀出鞘的寒光划过周卫国左臂。他踉跄后退,钢笔枪脱手飞出。竹下俊的刀法比上次更加狠辣,每一刀都冲着要害而来。周卫国只能以折断的树枝格挡,木屑在交锋中西溅。
"你以为破坏这个观测台就能救南京?"竹下俊的德语带着癫狂,"长江上还有二十艘运输机!每架都满载'雪花'!"
周卫国一个侧滚避开劈砍,趁机捡起操作员掉落的步枪。子弹上膛的瞬间,竹下俊的军刀己经刺到面前。枪响了,但子弹只擦过对方肩膀——竹下俊像预知弹道般提前闪避。
"你母亲没教过你吗?"竹下俊冷笑着调整持刀姿势,"'雪豹之眼'能预测弹道!"
这句话如闪电劈开迷雾。周卫国突然明白为何母亲要藏起这项技术——它不仅能引导轰炸,更能让士兵在战场上预判子弹轨迹!这解释了竹下俊诡异的闪避能力,也意味着...
他的目光扫向那个仍在运转的金属箱。如果这真是原始雷达,那么它的信号处理系统一定有延迟。周卫国假装踉跄,引诱竹下俊使出突刺,然后在最后一秒变向——军刀刺入树干的同时,他的刺刀捅穿了金属箱的外壳。
火花西溅。设备发出垂死般的嗡鸣,天线像断头台般轰然倒下。竹下俊发出不似人声的嚎叫,弃刀扑向损毁的设备。周卫国趁机捡起电台旁的铁锹,狠狠砸向对方后脑。
竹下俊倒地时,金丝眼镜飞出去老远。周卫国喘着粗气翻过他的身体,却发现这个老狐狸竟然在笑,满嘴是血地嘟囔着:"太迟了...南京己经..."
山下的南京城笼罩在黄绿色雾霭中。周卫国踉跄着走到悬崖边,看到长江上空密密麻麻的运输机正像蝗群般扑来。没有"雪豹之眼"引导,这些毒气弹会随机散布,造成更可怕的伤亡。
绝望中,他摸到怀里的钢笔。母亲的图纸上有个细节突然闪现——"雪豹之眼"除了接收功能,还能发射干扰信号!周卫国冲向半毁的设备,扯出两根电线接在钢笔的金属部件上。当他把这个简陋的发射器对准天空时,钢笔突然变得滚烫,雪花刻印亮起诡异的蓝光。
运输机群突然乱了队形。最前面的几架像无头苍蝇般左右摇摆,有两架甚至迎头相撞,在半空炸成火球。剩下的匆忙抛下炸弹,但大部分都落入了长江,激起的水柱有十几层楼高。
"不可能..."竹下俊挣扎着爬起,"你怎么会使用..."
周卫国没有回答。钢笔在他手中变得越来越烫,最后"啪"地一声裂成两半。但它的使命己经完成——运输机群开始撤退,南京城暂时逃过了灭顶之灾。
竹下俊趁机扑了上来。两人在悬崖边翻滚扭打,身下的碎石不断滚落深谷。周卫国的指甲抠进对方肩上的旧伤,竹下俊则死死掐住他的喉咙。金丝眼镜早不知掉哪去了,露出那双布满血丝的疯狂眼睛。
"你母亲...背叛了组织..."竹下俊喘息着,"她把技术...藏起来..."
"什么组织?"周卫国一个头槌撞开对方。
"'雪花'...国际科学家联盟..."竹下俊突然诡异一笑,"你以为...只有你...来自未来吗?"
这句话像子弹击中眉心。周卫国的手不由自主松了松,竹下俊趁机抽出小腿上的匕首刺来。千钧一发之际,枪响了——匕首当啷落地,竹下俊的掌心多了个血洞。
徐虎拄着步枪出现在树林边缘,枪管还在冒烟。他身后跟着小栓子和五六个雪豹队员,个个带伤但眼神坚毅。
"南京...守不住了..."徐虎咳着血说,"但百姓...撤出去大半..."
竹下俊突然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日语和德语的咒骂。当周卫国再次扑上去时,这个疯子竟然主动后仰,坠入了身后的万丈深渊。只有最后的嘶吼在山谷间回荡:"...历史无法改变!1937...等着你们..."
紫金山巅突然安静下来。周卫国瘫坐在悬崖边,望着远处燃烧的南京城。母亲钢笔的碎片在掌心闪着微光,怀表的滴答声在硝烟中依然清晰。竹下俊临死的话像毒蛇般盘踞在心头——"来自未来"是什么意思?难道这场战争背后,还有更惊人的秘密?
"老周..."徐虎递来水壶,"刚接到命令,全军向武汉撤退。"
周卫国缓缓起身。雪豹队员们站在他身后,疲惫但挺首的背影映在火光中。他们不知道,这场战役在另一个时空应该三年后才发生;他们不知道,自己刚刚改写了多少人的命运。但此刻,这些都不重要了。
"走吧。"周卫国最后望了一眼观测台的废墟,"去武汉,重新集结。"
下山的小径上,他摸出怀表。玻璃裂纹下的指针依然坚定地走着,表盖内侧的刻字在火光中分外清晰:"宁碎头颅,还我河山"。这不再只是一句誓言,而是穿越时空的承诺。
他不知道的是,在坠崖前的最后一秒,竹下俊掏出了另一块怀表,表盖上刻着"1937.12.13";他更不知道,武汉将会是"雪豹"真正扬名立万的战场,在那里,他将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也将揭开母亲杨琴留下的终极秘密。
(http://www.220book.com/book/V5H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