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朽星域的无形威压,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窒息着骊山残存的生机。然而,在这极致的压力与绝望之下,帝秦文明的智慧之火并未熄灭,反而被逼出了最后的、近乎疯狂的璀璨光芒。基于章邯团队从数据黑匣中解析出的、用生命换来的对腐朽能量与更高法则的碎片化理解,一场被后世称为“绝境砺锋”的技术爆炸,在这最后的孤城中惨烈地绽放。
天工院的熔炉日夜不息,消耗着本己见底的战略储备与拆解一切可拆解之物所得的残骸。符阵刻画间的光芒彻夜长明,研究员们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蓝图。
改进型“玄冥”战甲率先走下生产线。它并非全新设计,而是在残存的旧式玄符战甲基础上进行的绝望魔改。其暗金鳞甲表面,蚀刻着新开发的“混沌偏转”符文,能在被腐朽能量触及时瞬间激发高频无序波动,偏转或削弱部分腐蚀效果,而非像以往那样被瞬间蚀穿。关节处加装了微型“净化力场”发生器,虽只能维持极短时间,却能为士兵在近身搏杀中争取到宝贵的反应间隙。代价是能量消耗激增,对穿戴者负荷更大,且防护依旧有限,面对高强度攻击依然脆弱。它代表的不是绝对安全,而是一线稍纵即逝的生机。
“裂星弩·改”被大批量紧急生产。巨大的弩身结构未变,但弩箭却经过了革命性附魔。箭镞不再追求纯粹的物理穿透,而是包裹了一层极不稳定的“寂灭能量涂层”。击中目标后,涂层会爆发小范围的混沌能量冲击,虽然威力远不如寂灭符炮,却能有效干扰低阶腐朽生物的聚合与再生,使其变得“脆弱的”,更容易被后续攻击摧毁。然而,附魔箭矢的制造良品率极低,且储存困难,每一支都珍贵无比。
最大胆的突破,是小型化单兵湮灭武器的尝试。基于寂灭符炮的原理,天工院的疯子们成功将混沌能量压缩技术微型化,制造出了被称为“噬墟手雷”的恐怖造物。它只有拳头大小,激活后能产生一个持续数秒、极不稳定的微型混沌能量场,将其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结构撕裂、湮灭。威力惊人,但同样危险至极,使用不当极易误伤使用者,且对后勤补给线是噩梦般的考验。
冲突,在希望与代价之间激烈上演。
这些新式武器,每一样都是资源黑洞,都是熟练工匠与符阵师心血与生命的结晶。
“陛下!‘玄冥’战甲的核心符文需要‘灵能髓金’!库存仅够武装三个大队!”
“所有裂星弩的附魔箭矢生产线,良品率不足三成!报废材料堆积如山!”
“噬墟手雷的混沌核心极不稳定,三号工坊今早因能量泄露发生爆炸,七名工匠殉职!”
赢稷面对着每一份索要资源的奏请,都如同在剜自己的心头肉。每一次签字批准,都意味着另一个方向的牺牲——可能是生活区的能源配给再次削减,可能是伤员的药品供应更加短缺,可能是龙脉维稳项目的预算被压缩。
而比资源更短缺的,是熟练的人手。能操作精密附魔设备的老工匠、能理解新符文原理并进行刻画的符阵师、能安全处理高危能量材料的工程师……这些人才在连年的战争与撤退中早己损失惨重。新培训的学徒远水解不了近渴,每一次事故,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普遍的乐观,反而加剧了内部的焦虑与分歧。保守派痛心疾首地指责这是在“透支文明的最后血脉”,认为应将有限资源用于巩固传统防御和维持基本生存。而革新派则坚信,唯有以攻代守,掌握能真正伤害敌人的武器,才有一线生机。
在这片争议的漩涡中,章邯将自己封闭在实验室的最深处。他的桌面上,铺满了关于“上界坐标”的复杂演算稿和关于“法则谐振”理论的能量模型。一个更加疯狂、更加超前,也更加危险的构想,开始在他那饱受数据风暴侵蚀的大脑中逐渐成型——
“破界矛”。
它并非实体意义上的矛,而是一种理论上的、终极的概念武器。其核心构想,并非首接攻击敌人的物质或能量形态,而是利用“法则谐振”原理,精准定位并冲击“牧者”赖以存在的、那种高度有序的“绝对法则场”的特定频率弱点,试图从根本上短暂地“瘫痪”或“撕裂”其防御体系,为常规武器创造攻击窗口。
甚至……更大胆地设想,若能将其威力聚焦,是否可能沿着那神秘的“上界坐标”,进行超视距、跨维度的精准法则打击?
这个想法太过骇人,以至于章邯只敢将其记录在最高加密的晶石中,仅与赢稷极少数密探讨。它需要的能量、计算力、以及对法则的理解,远远超出了帝秦当前甚至可预见的未来的能力极限。它更像是一个绝望中的哲学构想,一个指向神之领域的、渺茫的理论方向。
作者“诗桐在这儿”推荐阅读《寰宇帝秦:从血诏弑仙到星海称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5K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