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风向,变得太快,就像西港夏日的天气,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可能乌云压城。
就在全省媒体都在热议“黎安事件”,将黎安塑造成一个对抗官僚体制的孤胆英雄时,一股新的暗流,开始在网络的角落里悄然涌动。
最先出现的,是一些论坛上的匿名爆料贴。
“扒一扒西港警界新神探林强峰的‘黑历史’,为了破案,他到底有多不择手段?”
“独家揭秘:林强峰在卧底期间,是否真的‘干净’?”
“英雄还是魔鬼?程序正义在林强峰这里,就是个笑话!”
这些帖子,口吻都非常相似。它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宏观地探讨“造神”问题,而是用一种看似“内部人士”的口吻,开始深挖林强峰个人的“污点”。
帖子列举了林强峰自回到西港后,经手的几起案子。
——在侦办卢少骅制毒案时,他“私自”接触并利用了背景极其复杂的理发店老板娘王菊花,这是否涉嫌与黑恶势力勾结?
——在抓捕金永祥的过程中,他“越级”指挥,甚至在没有获得正式搜查令的情况下,就带人冲进了南田镇政府,这是否是严重的程序违法?
——在设计抓捕周少雄的局中,他“诱导”并“利用”了警方内部的力量,将一场本可以和平解决的谈判,升级为一场惨烈的码头火拼,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这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每一条指控,都附上了看似详实的“细节”,时间、地点、人物,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虽然很多关键部分都是春秋笔法,充满了暗示和引导,但对于不明真相的普通网民来说,这些“爆料”无疑是颠覆性的。
一时间,林强峰的英雄形象,开始出现了裂痕。
“卧槽,真的假的?这么说,林强峰也不是什么好鸟?”
“我就说嘛,哪有那么神的人,原来都是靠不择手段换来的。”
“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他跟那些罪犯有什么区别?为了抓一个坏人,自己先变成了坏人?”
质疑的声音,开始像病毒一样蔓延。
紧接着,一份更加重磅的“内部报告”,开始在体制内流传。
这份报告,由周元亲自授意,高建民操刀,炮制得天衣无缝。
报告通篇没有一个“坏”字,反而处处都在“肯定”林强峰的业务能力和破案决心。但笔锋一转,就用一种痛心疾首的口吻指出,林强峰同志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
报告中,将那些论坛爆料的“黑料”,用官方的、严谨的语言,重新包装了一遍。
“私自接触线人”被定性为“绕开组织,与背景不明的社会人员进行情报交易,存在被腐蚀和利用的巨大风险。”
“越级指挥”被定性为“无视组织纪律,破坏指挥体系,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设计火拼”被定性为“办案手段激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漠视生命,存在严重的暴力倾向。”
这份报告,就像一把淬了毒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它将林强峰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破案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全部恶意解读为“无视法纪”、“个人主义膨胀”的铁证。
报告的最后,还附上了一份处理建议:鉴于林强峰同志的特殊情况和潜在的不可控风险,建议暂停其一线领导职务,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整顿”。
这,才是周元真正的杀招。
他要用体制内的规则,名正言顺地,剥夺林强峰的权力,将他彻底边缘化。
一时间,内外的舆论,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朝着林强峰,泰山压顶般袭来。
市局的走廊里,同事们看他的眼神,都变得复杂起来。有同情,有怀疑,也有幸灾乐祸。
那个刚刚被捧上神坛的英雄,转眼间,就成了被口诛笔伐的“问题警察”。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铺天盖地的污蔑和攻击,林强峰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就像风暴眼中心的那根定海神针,任凭周围狂风巨浪,我自岿然不动。
他知道,这是周元的反击。他预料到了。
省电视台的记者,堵在了市局门口,将话筒递到了他的面前。
“林队长,对于网络上和内部报告中对您的指控,您有什么想回应的吗?”记者的提问,尖锐而首接。
林强峰停下脚步,看着镜头。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急于辩解。
他只是淡淡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如果,严格按照程序,就能抓到所有罪犯,那这个世界上,就不需要刑警了。”
“程序,是我们的工具,但正义,才是我们的目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
“为了抓住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魔鬼,我从不后悔我的任何一次选择。”
“如果因此需要付出代价,我一力承担。”
(http://www.220book.com/book/V5M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