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旧物藏珍,新程启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觉醒后,全世界都慌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5UR/ 章节无错乱精修!
 

苏氏老厂房的铁门被推开时,发出“吱呀”的长鸣,像一声跨越三十年的叹息。苏晚站在锈迹斑斑的门楣下,指尖抚过“苏氏机械制造厂”的烫金大字,漆皮剥落处露出暗红色的底漆,是奶奶当年亲自挑选的“铁锈红”,说这样既耐脏又透着工业的硬朗。顾霆渊站在她身侧,手里提着一个工具箱,金属搭扣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里面是用来清理旧物的软布、毛刷和小型吸尘器——都是按照奶奶日记里记载的“清理古董仪器须知”准备的。

“陈默说,这里的电路还能用。”顾霆渊推开配电箱的铁门,里面的保险丝盒上贴着泛黄的标签,是苏婉清的字迹:“1995年3月更换,记得用20A保险丝”。他合上箱门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挂钩,上面挂着一串钥匙,其中一把的形状和老宅书房抽屉的钥匙完全吻合,“看来你奶奶当年把这里当第二个家。”

厂房内部比想象中整洁,阳光透过破损的天窗洒下来,在水泥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尘埃在光柱里飞舞。正中央的工作台上,还摆着当年的机床,导轨上虽然落了层薄灰,却没有锈蚀的痕迹,显然是被人定期保养过。台面上的虎钳夹着半块金属样品,上面钻着细密的小孔,孔径误差不超过0.01毫米,旁边放着的游标卡尺,刻度盘停留在“3.14”的位置——那是圆周率的前三位,顾清辞最爱的数字。

“你看这个。”苏晚在工作台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个铁皮盒,打开时闻到一股淡淡的樟脑味。里面整齐地码着几十支铅笔,笔杆上印着“上海铅笔厂”的字样,笔尖都削得尖尖的,露出乌黑的笔芯。最底下压着一张小纸条,是顾清辞的字迹:“婉清,铅笔记得削成六棱柱,握久了不累手。”纸条边缘有轻微的咬痕,是苏婉清思考时的习惯。

顾霆渊则在角落的铁柜里有了发现。柜子最上层放着一个黑色的硬壳笔记本,封面烫着金色的“绝密”二字,翻开第一页,是1990年的日期,上面画着星链系统的初代草图,比后来发现的蓝图更简陋,却能清晰地看到五角星结构的雏形。“这里有标注。”他指着草图旁的小字,“‘能量节点温度过高,需加入散热鳍片’,和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

苏晚凑过去看时,发现在笔记本的内页夹缝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电影票,是1992年的《霸王别姬》,座位号是1排7座和1排8座。票根背面用铅笔写着:“清辞说,程蝶衣的执着,和我们做科研一样。”字迹是苏婉清的,却带着顾清辞惯用的省略号——原来再严谨的科学家,也有偷闲看电影的温柔时刻。

***清理工作进行到午后,张婶提着食盒来了。竹编的食盒分层装着饭菜,最上层是两碗阳春面,葱花切得细如发丝,猪油在热汤里化开,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厂房。“你奶奶以前总说,加班到晌午,就得吃碗热汤面,不然下午握不住扳手。”张婶放下食盒时,目光落在墙上的挂历上,那是1998年的,停留在顾清辞去世的那个月,“当年清辞走后,婉清把自己关在这里三天,出来时眼睛肿得像桃子,却笑着说‘星链还得继续’。”

苏晚吃面时,发现碗底沉着两个荷包蛋,是糖心的——奶奶总说这样“外刚内柔”,像做科研的人。她忽然注意到张婶手腕上的银镯子,上面刻着简单的星纹,和玉佩的纹样隐隐呼应。“这镯子……”

“清辞送的,”张婶着镯子,眼里泛起怀念的光,“她说这是给‘未来苏家人’的信物,等苏家有了能扛事的孩子,就让我交出去。”她解下镯子,轻轻放在苏晚手心,“现在看来,就是你了。”

银镯子带着人体的温度,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星不灭,链不断”,是顾清辞的笔迹。苏晚忽然明白,那些被以为遗忘的约定,其实早就藏在时光的角落里,等着合适的人来承接。

***下午整理仪器时,苏晚在一台老式示波器的底座下,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装着几张黑白照片:苏婉清和顾清辞在厂房门口堆雪人,两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举着写有“星链加油”的牌子;她们坐在机床旁吃西瓜,西瓜籽粘在顾清辞的鼻尖上,苏婉清正拿着纸巾笑她;还有一张是在实验室的合影,背景里的黑板写满了公式,两人的手在镜头外紧紧握在一起。

“这张照片,我家里也有一张。”顾霆渊拿出手机,翻出一张扫描件,是顾清辞夹在日记本里的,“只是我母亲手里多了个保温杯,和你那个一模一样。”

苏晚对比着两张照片,发现黑板上的公式有细微的差别,显然是在拍摄间隙又做了修改。“她们当年一定经常在这里熬夜。”她指着工作台下的折叠床,床垫上还留着凹陷的痕迹,“你看这床的宽度,刚好能躺下两个人。”

顾霆渊则在床底找到了一叠实验报告,纸张己经泛黄发脆,却用牛皮筋捆得整整齐齐。最上面的一份写着“星链系统低温测试记录”,日期是1997年冬,上面记录着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里,电池能量损耗率高达15%。“这就是她们当年卡住的地方。”他指着顾清辞用红笔圈出的数字,“和我们一开始遇到的问题几乎一样。”

报告的空白处,画着两个小小的简笔画:一个举着扳手的小人,一个拿着试管的小人,手拉手站在五角星上。苏晚忽然想起星链系统启动时的动画,和这个简笔画惊人地相似——原来所有的创新,都是对初心的回归。

***傍晚的夕阳将厂房染成温暖的橘红色,苏晚和顾霆渊坐在清理干净的工作台上,手里捧着搪瓷杯,里面是张婶送来的菊花茶。“我想把这里的机床搬到纪念馆去。”苏晚看着夕阳在导轨上流动,“让参观者能亲手摸摸,感受一下当年的温度。”

顾霆渊点头时,指尖碰到了台面上的一个划痕,形状像颗歪歪扭扭的星星。“你奶奶当年一定经常在这里思考。”他拿出卷尺量了量划痕的深度,“大概是用扳手不小心划到的,力度不轻,像是遇到难题时的发泄。”

苏晚忽然笑了:“我昨天在实验室也差点用扳手砸桌子,被你拦住了。”

“你奶奶的日记里写着,‘遇到难题先深呼吸,砸坏了设备还得修,耽误时间’。”顾霆渊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支记号笔,在划痕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现在,难题解决了。”

夕阳落尽时,两人锁上厂房的门。苏晚回头望了一眼,月光己经爬上锈迹斑斑的门楣,“苏氏机械制造厂”的字样在夜色里泛着淡淡的光。她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把旧物封存起来,而是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呼吸,继续见证。

***回到老宅时,陈默己经在书房等着了,手里拿着一份纪念馆的设计图。“苏总,顾总,设计师按照你们的要求,在展厅中央设计了‘时光长廊’,用全息投影展示星链系统的进化过程,从1990年的草图到2023年的V3.0模型。”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角落,“这里还留了块互动区,参观者可以亲手拼接简化版的能量循环模型。”

苏晚注意到,设计图的右下角画着两个小小的剪影,一个像握着扳手的苏婉清,一个像拿着试管的顾清辞,她们的影子在地面交汇,形成一个完整的五角星。“就按这个来。”她在签名处落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力度,和奶奶日记里的笔迹渐渐重合。

顾霆渊则打开了星链系统V3.0的三维模型,屏幕上的能量流比之前更流畅,在五角星的每个顶点都形成了稳定的能量场。“我们解决了低温散热的问题。”他指着模型里新增的纳米管道,“用的是你奶奶在旧机床里用的铜合金,导热系数比现在的新材料还高12%。”

苏晚忽然想起清理机床时发现的铜屑,当时觉得没用就放在了一边,没想到顾霆渊悄悄收了起来做实验。原来最好的创新,从来不是抛弃过去,而是在历史的土壤里,种出未来的花。

***深夜的书房里,苏晚将今天发现的电影票夹进奶奶的日记,刚好是记录看电影那天的页面。顾霆渊则在整理顾清辞的实验报告,用扫描仪逐页存档,扫描到最后一页时,发现背面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几乎要被橡皮擦干净:“婉清说,等星链成功了,就去看极光,说那里的星星最亮。”

他忽然抬头看向苏晚,眼里的光像极了窗外的星辰:“等V3.0测试成功,我们去看极光吧。”

苏晚看着他手里的报告,又看了看日记里“想去看极光”的批注,忽然觉得两代人的梦想,正在此刻完成最温柔的接力。她拿起桌上的新笔记本,在V3.0构想下面,添了一行字:“目标:北极圈,在极光下测试星链系统。”

窗外的月光穿过葡萄架,在笔记本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撒了一把星星。苏晚知道,纪念馆的筹备只是开始,星链的进化没有终点。那些藏在旧物里的初心,那些写在纸上的梦想,终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变成照亮世界的光。

而属于她和顾霆渊的故事,也像这星链系统一样,在时光的轨道上,稳稳地向前,延伸向无限的未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觉醒后,全世界都慌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5U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觉醒后,全世界都慌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5U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