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冥王的“再就业”危机
江砚白正式宣布退休的那天,冥府(现更名为“砚白安全集团”)内部举行了一场低调却意义深远的交接仪式。他将权杖交给了精心培养多年的接班人,一身轻松地回到家中,准备开启含饴弄孙、环球旅行的理想晚年生活。
然而,退休生活远比他想象中……“难熬”。
第一天,他早上六点准时醒来,习惯性地拿起平板想看全球安全动态简报,发现权限己移交。愣了片刻,他起身去健身房完成每日锻炼,却发现儿子江慕彤正在里面用一套他看不懂的精密仪器监测着什么肌肉数据。
第二天,他试图插手花园的修剪工作,被专业园丁礼貌而坚定地请到一边:“江老先生,您放心,这种小叶黄杨的修剪角度有严格标准,我来就好。”
第三天,他闲来无事,想去集团转转,被姜焓彤笑着拉住:“砚白,说好的退休不问事呢?你现在是荣誉主席,要去得提前预约,别给孩子们添乱。”
江砚白坐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对着窗外发呆了整整一上午。那种骤然失去节奏感和掌控感的生活,让他浑身不自在。他甚至开始研究起最新的智能家居系统,试图重新规划家里的安保和物流,结果把系统搞得一团糟,最后不得不求助儿子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远程修复。
姜焓彤将他这一切看在眼里,又是好笑又是心疼。某个傍晚,她拉着他到露台喝茶,慢悠悠地说:“你啊,就是劳碌命。以前管着那么大摊子事,现在突然闲下来,不适应很正常。”
江砚白叹了口气,揉着眉心:“是有点……空落落的。”
“找点新乐子。”姜焓彤眨眨眼,“比如,去老年大学报个班?学学书法、国画?或者,跟我一起去福利院做义工?你那些安保和管理经验,说不定能帮上忙。”
江砚白对老年大学兴趣缺缺,但“福利院”和“安保经验”这几个字触动了他。几天后,他真的跟着姜焓彤去了那家他们资助多年的阳光福利院(就是当年司马芷和薛宁远结缘的地方)。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相对简陋的环境,江砚白职业病犯了。他没用几天时间,就带着几个老部下(也退休了闲得发慌),义务为福利院设计了一套更科学严密的安防系统,优化了后勤管理流程,甚至还联系了以前合作过的企业,拉来了一批捐赠。
院长感激涕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个虽然表情严肃但总会变魔术般拿出糖果、讲起故事来抑扬顿挫的“江爷爷”。江砚白找到了新的“战场”,虽然规模小了很多,但成就感丝毫不减。他开始定期去福利院“上班”,身份从“冥王”变成了“江顾问”,精神头反而比刚退休时更足了。
某天,他看着院子里奔跑的孩子们,对身边的姜焓彤感慨:“没想到,最后是用这种方式‘再就业’。”
姜焓彤挽着他的胳膊,笑靥如花:“这说明江砚白先生宝刀未老,无论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番外二:江念彤的画展与家族“密探”
江念彤(月牙儿)的个人画展在巴黎一个著名的艺术画廊开幕。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青年艺术家,她的画作以其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众多评论家和收藏家。
开幕当晚,衣香鬓影,觥筹交错。江念彤穿着自己设计的礼服,从容地应对着各方来宾,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全然不见小时候那个为穿哪条裙子纠结的小丫头模样。
然而,在人群之外,几个“可疑”的身影引起了画廊工作人员的注意。
一位气质矜贵、不怒自威的东方老先生(江砚白),挽着一位风韵犹存、笑容温婉的女士(姜焓彤),看似在欣赏画作,实则耳朵竖得老高,专注地听着周围人对女儿的评价。听到赞美,江砚白嘴角会微不可察地上扬;听到质疑,他会微微蹙眉,眼神锐利地扫过去,让对方莫名感到一阵寒意。
另一边,一位穿着得体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气质严谨的男士(薛宁远),正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画作前的参观者停留时间和表情变化,仿佛在进行一场严谨的数据分析。他身边那位打扮时髦、笑容灿烂的女士(司马芷)则活跃得多,不断和不同的人搭讪,巧妙地将话题引到对画家的赞美上,活脱脱一个“高级托儿”。
更远处,一个身材挺拔、眉宇间与江念彤有几分相似的年轻男子(江慕彤),正用专业的目光审视着画廊的灯光布局和画作保护措施,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似乎在评估安全隐患。他身边跟着一个同样出色的年轻女子(他的妻子,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两人低声交流着,画面养眼又和谐。
这些“密探”们虽然行动低调,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关注与骄傲,却弥漫在空气中,成了画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酒会间隙,江念彤好不容易脱身,走到家人身边,哭笑不得:“爸,妈,干爹,干妈,哥,嫂子……你们能不能放松点?这是画展,不是商业谈判也不是安全评估现场。”
江砚白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我们这是……进行市场调研。”
姜焓彤笑着递给她一杯水:“别理你爸,他是紧张。我们念彤真棒,这些画太美了。”
薛宁远推了推眼镜,给出专业评价:“从观众停留时间和面部表情分析,展览非常成功。尤其是那幅《家·月光》,情感共鸣指数最高。”
司马芷首接抱住她:“我的宝贝干女儿!真是给干妈长脸!刚才那个评论家夸你呢,我都听见了!”
江慕彤则言简意赅:“安保没问题,放心。”
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家人,江念彤心里暖流涌动。无论她飞得多高多远,这些她最爱的人,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她拿起酒杯,和家人轻轻相碰:“谢谢你们,能来做我的‘特邀嘉宾’。”
番外三:中秋月明时
又是一年中秋。庭院里,桂花香愈发浓郁。
小重孙在姜焓彤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捏着半块月饼。江念彤指挥着侄子侄女们把灯笼挂到树上,江慕彤则在检查烧烤架的安全性,虽然这活儿现在通常由更年轻的晚辈负责。
司马芷凑到姜焓彤身边,看着不远处正和薛宁远下棋的江砚白,压低声音笑道:“哎,你说咱们这老江同志,现在是不是比当年当冥王的时候还忙?福利院顾问、孙子的专属故事大王、咱们的旅行规划师……”
姜焓彤看着丈夫在月光下依旧挺拔的背影,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他啊,就是闲不住。不过这样挺好,精神头足,人也开心。”
这时,江砚白似乎赢了棋,朗声笑了起来,朝她们这边看了一眼,目光相遇,满是默契。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笼罩着庭院里的每一个人,将岁月的痕迹温柔地淡化,只留下满足、平和与浓浓的爱意。儿孙们的笑语声、棋子落盘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首名为《家》的、永恒的歌谣。
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再有惊心动魄的波澜,但这份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温馨与圆满,却比任何传奇都更加动人。番外的笔触,就此轻轻落下,而生活本身,仍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散发着温暖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V6D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