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同游庙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锦绣良缘:岁岁安宁 http://www.220book.com/book/V6Q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绣良缘:岁岁安宁》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沈岁安归来的日子,仿佛为宋记糖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年前的节奏,却又分明有所不同。他依旧每日前来,读书、帮忙,但那份“帮忙”变得更加名正言顺,更像是参与自家事务般自然。而宋父宋母看待他的眼神,也愈发如同看待家中的一份子,言语行动间充满了无需言说的亲近与信赖。

归来后的第一要事,便是修书回家。沈岁安几乎是当晚便挑灯夜战,斟酌词句,将宋家父母的意思——约莫二月中旬后上门拜会——清晰恳切地写入信中,并详细说明了宋家的顾虑与体贴(等待天气转暖、春耕忙过)。他力求这封信既能表达沈家的急切与诚意,又能充分体现对宋家意见的尊重。

信写好后,他并未立刻寄出,而是先拿来请宋父过目。宋父仔细看了,对信中得体周到的言辞十分满意,抚须笑道:“甚好!岁安考虑得极为周全,便如此发吧。也代我与你伯母向亲家问好。”

得了准信,沈岁安这才小心地将信封好,第二日一早便托了驿站最快的脚程送往家中。

接下来,便是略显焦灼的等待。虽然知晓路途往返需要时间,但关乎终身大事,每一日都显得有些漫长。沈岁安来铺子里时,虽表面依旧平静,但时宁总能从他偶尔飘向门口的眼神中,捕捉到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期间,他并未闲着。一方面更加勤勉地温书备考,另一方面则开始着手协助宋家为接下来的正式拜会做准备。他知晓宋家要备礼,便凭借自己的见识,悄悄拟了一份礼单,上面罗列了些适合赠予书香门第的礼品,如一方好砚、几刀上等宣纸、或是些古籍拓片等,既雅致又不算过于奢靡,符合两家的身份,拿来请宋父宋母参考。

宋父看了礼单,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岁安果真细心!这些物件正合我意,既显诚意,又不落俗套。只是这价钱……”

“伯父放心,”沈岁安忙道,“晚辈知晓几家信誉好、价钱公道的铺子,可引伯父前去挑选。若伯父信得过,晚辈亦可代为操办。”

宋父闻言大笑:“信得过!自然信得过!如此,便又劳烦你了!”他将此事放心地交给了沈岁安,自己乐得清闲。

等待回信的日子里,春风愈发和暖。柳条抽出了嫩芽,迎春花星星点点地绽放。

这日天气晴好,沈岁安提议道:“整日闷在铺中亦是无益,不如今日我陪时宁去趟城隍庙会可好?听闻近日有热闹的庙市,正好可散散心,也可瞧瞧有无新奇之物,或可为礼物添些花样。”

他这话主要是对着宋父宋母说的,眼神却期待地看向时宁。年节后铺子生意渐稳,确实不如年前忙碌。宋母闻言,立刻笑道:“极好!宁儿近日也闷坏了,你们年轻人也该出去走走逛逛!铺子有我和你爹看着呢!”

时宁也有些心动,眼中流露出雀跃,却还是看向父亲。宋父捋须点头:“去吧去吧。岁安,照顾好宁儿。”

“伯父伯母放心。”沈岁安郑重应下。

两人这才一同出了门。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这是他们自确定关系后,第一次并非因事而是单纯地一同出游。气氛不免有些微妙的羞涩和兴奋。

庙会上果然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各式摊贩吆喝叫卖,杂耍戏班吸引着围观的人群,空气中混合着各种小吃的香气。

沈岁安小心地护在时宁身侧,避免她被行人撞到。他虽也是第一次与姑娘家这般逛庙会,显得有些拘谨,但却将绅士风度做得十足。时宁则放松许多,好奇地打量着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品。

看到一个卖绒花的摊子,时宁驻足多看了一会儿。那摊主是个眼尖的婆子,立刻笑道:“小娘子好眼光!这牡丹绒花正配您!让您相公买一朵戴上吧,定然好看!”

一句“相公”让两人瞬间都红了脸。沈岁安轻咳一声,却并未否认,只低声问时宁:“喜欢吗?”

时宁羞涩地摇摇头:“只是看看,走吧。”她并非想要花,只是那鲜艳的色彩惹人注目。

沈岁安却记下了那朵牡丹花的样式。

两人又逛了许久,买了些有趣的小玩意儿和零嘴。沈岁安在一个卖文玩的小摊前,精心挑选了一对小巧玲珑的青田石印章料,一方刻“安”,一方刻“宁”,对摊主道:“麻烦在这‘安’字印侧,刻‘岁寒’二字;‘宁’字印侧,刻‘时和’二字。”

摊主应下,低头刻字。时宁在一旁看着,心中微动。“岁寒知松柏”,“时和岁丰登”,他将彼此的名字巧妙地嵌入了寓意美好的词句之中。这份心思,远比任何贵重的礼物更让她心动。

逛得累了,两人便在庙外的茶棚坐下歇脚,要了一壶清茶,两碟茶点。

阳光透过竹棚的缝隙洒下,落在桌上,也落在彼此带笑的眉眼间。方才庙会上的热闹喧嚣渐渐褪去,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笼罩着两人。

“今日……很开心。”时宁捧着温热的茶杯,轻声道。

“我也是。”沈岁安看着她,目光温柔,“日后……等我们……”他顿了顿,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说下去,但眼中的憧憬却清晰可见。

时宁明白他未尽之语,脸颊微红,低下头,嘴角却高高扬起。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惊喜响起:“岁安兄?果然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了!”

两人抬头,只见一个穿着蓝色长衫、头戴方巾的年轻书生正站在茶棚外,一脸惊喜地看着他们,正是沈岁安在学堂的同窗好友,赵文启。赵生性活泼,与沈岁安关系甚笃。

沈岁安忙起身相迎:“文启兄,你怎么也在此?”

“陪家母来上香祈福。”赵文启笑着走进来,目光好奇地在时宁脸上转了一圈,又看向沈岁安,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这位是……?”

沈岁安耳根微红,却并未回避,坦然介绍道:“这位是宋记糖铺的宋时宁姑娘。”然后又对时宁道,“时宁,这位是我在学里的同窗,赵文启赵兄。”

时宁落落大方地起身见了礼。

赵文启连忙还礼,脸上笑容更盛,对着沈岁安挤眉弄眼:“哦——宋姑娘!久仰久仰!常听岁安兄提起姑娘巧手慧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岁安兄近日总是神采飞扬,原是……”

“文启!”沈岁安怕他口无遮拦,连忙出声打断,脸上窘迫不己。

时宁也被说得脸颊绯红,心中却甜丝丝的。

赵文启哈哈一笑,见好就收,又闲聊了几句便识趣地告辞了,临走前还冲沈岁安做了个“回头细聊”的眼神。

经过这个小插曲,两人之间的气氛反而更加自然亲昵了几分。原来他早己在好友面前提起过她。

日落西山时,两人才慢悠悠地往回走。沈岁安的手中多了几个包裹,除了那对刻好的印章,还有他后来悄悄返回去买下的那朵牡丹绒花,以及一些时宁多看两眼他便买下的小吃玩意。

刚到糖铺门口,便见宋父拿着一封信,笑着迎了出来:“岁安,你来得正好!家中回信到了!”

沈岁安眼睛一亮,立刻快步上前,接过那封厚厚的家书。他迫不及待地拆开,迅速浏览起来,脸上的表情从紧张逐渐变为巨大的喜悦和放松。

他抬起头,眼中光华璀璨,看向满怀期待的宋家三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伯父,伯母,时宁!家父家母说,日子己请人看好,二月十八是个顶好的黄道吉日,宜会亲友、纳采问名。他们在家中扫榻烹茶,恭候伯父伯母大驾!”

一颗心终于彻底落回实处。期盼己久的吉日,终于定了下来。

夕阳的余晖将糖铺染成温暖的金色,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幸福而灿烂的笑容。所有的等待与筹备,终于迎来了最明确的指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V6Q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锦绣良缘:岁岁安宁 http://www.220book.com/book/V6Q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