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风波的迅速平息,以及那位官员的被革职,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凉州上层。
所有人都在重新评估那位名叫林知的小官之女在煜王心中的分量。
原先的轻视、好奇、乃至恶意,此刻大多转化为了深深的忌惮和探究。
能讓煜王殿下如此毫不避讳地出手维护,这绝不仅仅是“颇有才学”那么简单。
林府门前再次车马稀落,但这一次,并非因为轻视,而是因为敬畏和看不透。
林父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带着一丝惶恐,再不敢轻易打扰林知。
林知乐得清静,深知这暂时的安宁是借了萧煜的虎威,并非自身真正拥有。
她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三线操作”:谨慎应对王府、稳步发展翰墨斋、默默积蓄私产。
《知白居士文集》在顾清明的全力运作下,终于刊印发行。
序言由那位曾在诗会上为“知白居士”辩驳过的致仕老翰林所作,文中虽对部分观点有所保留,但大力肯定了作者“针砭时弊、求真务实”的赤子之心和“经世致用”的探索精神。
文集一经发售,竟出乎意料地引发了抢购热潮。
不仅是因为之前的风波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更是因为其中那些新颖甚至“离经叛道”的观点,实实在在地触动了许多苦于无出路的中下层读书人和试图寻找新方向的小商人。
他们或许不完全赞同“知白居士”的所有观点,但却从中看到了另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另一种可能的活法。
尤其是那篇《格物小札》,用如此浅显的语言解释自然现象,更是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认知。
“知白居士”之名,真正意义上的“名动凉州”,甚至开始向周边州府扩散。
【文化崩坏度+5%!影响力达到【小有名气】级别。
获得特殊状态:【文坛新星】(小幅提升文化类行动效果)。】
与此同时,《锦绣行》的后续章节也持续发售,跌宕起伏的剧情、自立自强的女主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读者。
许多深闺女子开始偷偷传阅,甚至有人模仿女主,开始学习技艺或尝试管理家中部分事务,虽阻力重重,却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林知通过小草,能零星听到一些来自市井的反馈,心中倍感欣慰。
她播下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
然而,人红是非多。随着“知白居士”名声大噪,想要探究其真实身份的人也越来越多。
顾清明压力巨大,数次来信提及各方打探,甚至有人试图重金收买翰墨斋伙计。
林知回信,只让他务必守住秘密,必要时可适当透露“居士乃隐世大儒,不慕虚名”,将其神秘化,反而是一种保护。
这一日,王府送来“书”时,还附带了一句口信:“王爷有令,三日后皇家秋狩于西苑围场举行,王爷特许林小姐随行伺候笔墨。”
秋狩?随行伺候笔墨?
林知愣住了。
秋狩是皇室大型活动,参与皆是王公贵族、朝廷重臣及其家眷。
让她一个无品无级的小官之女随行,这根本不是“伺候笔墨”,这分明是将她置于天下人眼前!
萧煜想做什么?继续展示他这把“利器”?还是有更深层的用意?比如,借此观察她在更大场面下的反应?或者……将她作为某种诱饵?
她无法拒绝。
三日后,西苑围场旌旗招展,人马喧嚣。
林知穿着一身王府准备的、符合她“侍女”身份的青色襦裙,低调地跟在萧煜的随从队伍中,尽量降低存在感。
但她能感觉到,自她出现那一刻起,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就落在了她身上。
好奇、打量、评估、嫉妒……种种视线,几乎要将她穿透。
她看到了高踞马上的萧煜,英武冷峻,成为全场焦点;也看到了不远处的谢流云,依旧是那副玩世不恭的笑脸,却朝她眨了眨眼;甚至还看到了苏婉清,她与其他贵女在一起,目光与林知接触时,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狩猎开始,号角长鸣,骏马奔驰,贵族子弟们纷纷策马扬鞭,冲入山林,展示勇武。
萧煜并未亲自下场,而是坐在观猎台上,与几位重臣和王公谈笑风生。
林知则垂首立于他身后不远处,研墨铺纸,扮演好“笔墨侍女”的角色。
期间,不断有宗室子弟或武将前来献上猎物,气氛热烈。
忽然,一名侍卫疾步上台,在萧煜耳边低语了几句。
萧煜眉头微蹙,随即恢复平静,对身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王爷笑道:“皇叔,看来今年的头彩有些悬念了。山林深处似乎发现了猛虎踪迹,但地势复杂,小辈们怕是难以应付。”
老王爷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哦?猛虎?倒是难得!殿下麾下人才济济,何不派人前去,若能猎得,岂非美谈?”
萧煜目光扫过台下,似是随意地开口道:“猛虎凶险,非勇力与机变兼备者不可为。”他顿了顿,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身后的林知,又看向台下懒洋洋的谢流云。“流云,你素来机变百出,可愿替本王走一趟?”
谢流云笑着拱手:“殿下有令,敢不从命?只是这猛虎可不是商场博弈,光靠机变可不够,还需真勇士才行。”他这话看似推脱,实则把皮球踢了回来。
萧煜淡淡一笑,忽然道:“既如此,本王便予你一件‘利器’。”他竟转头对林知吩咐道:“林知,你既通读地理杂文,于山川地势或有见解,便随谢公子一同前去,从旁协助,务必助他猎得此虎。”
轰——!
如同一道惊雷劈在林知头顶! 让她一个“侍女”去协助狩猎猛虎?!这简首是荒谬!这分明是把她往绝路上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在她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看热闹的兴奋。
谢流云也愣了一下,随即笑容变得玩味起来,上下打量着林知,似乎想看看这把“利器”如何用于狩猎。
林知心脏狂跳,血液几乎凝固。
她知道这是萧煜的又一次极端试探,甚至可能是借刀杀人之计!她若拒绝,便是违逆;若前去,凶多吉少!
电光火石之间,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慌!越是绝境,越要寻找生机!
她上前一步,深深一礼,声音竭力保持平稳:“王爷恕罪!臣女手无缚鸡之力,于狩猎之事一窍不通,岂敢妄言协助?恐误了王爷与谢公子大事。”
先果断认怂,降低预期。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抬起头,目光澄澈地看向萧煜:“然,王爷既有所命,臣女万死不敢推辞。臣女虽不通猎术,但于古籍中曾阅得,虎有习性,喜独行,伏于山坳草木深处,尤善借助风声掩藏行迹。或可于上风口处,以烟火惊扰,迫其现踪,再以强弓劲弩伏于下风口必经之路,或可事半功倍。此皆臣女妄自揣测,纸上谈兵,具体如何,还需谢公子与诸位勇士定夺。”
她再次祭出“古籍”大法,提出一个听起来有理有据、实则非常笼统且需要前线人员灵活应变的策略。
既回应了命令,展现了“价值”(知识),又把实际决策和风险全部推给了谢流云和猎手们。
观猎台上安静了一瞬。
那位老王爷抚须点头:“上风口惊扰,下风口伏击……倒是合乎兵法之道。这小丫头,有点意思。”
谢流云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哈哈大笑:“好一个纸上谈兵!这兵书读得妙!既然如此,谢某便借林小姐这条‘妙计’一用了!”他显然接受了这个方案,并且觉得非常有趣。
萧煜深深看了林知一眼,眼中情绪难明,最终只是摆了摆手:“准了。去吧。”
林知心中长舒一口气,后背己被冷汗湿透。
她又过了一关,而且是极其凶险的一关!
谢流云带着一队精锐侍卫,以及“附赠”的军师林知,策马向山林深处奔去。
一路上,谢流云饶有兴致地与林知交谈,问的多是些地理风物、奇闻异事,并未再为难她。
林知谨慎应对,尽量只说自己确实了解的。
最终,他们果然在一处山坳发现了猛虎踪迹。
谢流云果断采用了林知的建议(当然进行了实际优化),成功将猛虎逼出,并由神射手一箭毙命。
整个过程有惊无险。
当谢流云带着虎尸和林知返回观猎台时,引发了更大的轰动。
“竟真猎到了!”
“听说用了那林家女提出的法子?”
“此女竟还通晓兵法?”
惊叹声、议论声不绝于耳。
林知再次成为了全场焦点。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关于才学或容貌,而是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近乎“算无遗策”的色彩。
萧煜看着那只硕大的猛虎,又看了看安静立于一旁、低眉顺眼的林知,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经此一事,“林知”这个名字,将不再仅仅与“才女”挂钩,更会增添一层“机变”与“谋略”的光环。
这将为她将来被他“使用”在更重要的场合,铺平道路。
而谢流云看向林知的眼神,则更加灼热,仿佛发现了一座无尽的宝藏。
秋狩结束,林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林府,感觉自己像是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然而,她还未喘口气,小草又急匆匆地送来一封信。
信是顾清明写的,语气极其激动: “居士大才!《文集》售罄,洛阳纸贵!今有京城‘弘文馆’大学士沈公,读居士文章,拍案叫绝,言欲亲至凉州,与居士论道!不日将至!”
弘文馆大学士?京城文坛泰斗?要亲自来凉州见“知白居士”?!
林知看着信,只觉得眼前一黑。
刚应付完皇家秋狩的惊涛骇浪,文坛的巨浪又扑面而来。
而这一次,她还能用“古籍”和“纸上谈兵”蒙混过关吗?
那个她精心编织的“隐世大儒”的谎言,又该如何面对一位真正的学问大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V8K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