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还未亮,便有王府的嬷嬷和侍女来到听竹轩,为林知梳妆打扮。
宫装繁复,层层叠叠,颜色是符合她“侍女”身份的淡青色,料子却比寻常官家小姐的还好。
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那支白玉簪被妥帖地簪在显眼却又不过分招摇的位置。
镜子里的少女,眉目清丽,气质沉静,被这身庄重的服饰一衬,竟也透出几分难得的贵气,全然不似边陲小官之女。
林知看着镜中的自己,仿佛看到一个被精心包装好的礼物,即将被呈上权力的餐桌。
王府侧门外,马车早己备好。
除了她,同去的还有那位存在感不高的刘良娣以及几位有品级的女官。
秦侧妃依旧称病不出,而那位被萧明月吐槽“心眼小”的柳承徽,则称自己“位份低微,不敢入宫”,实则怕是怕在宫中出错受罚。
刘良娣性子温和,见到林知,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多言。
一行人沉默地上了马车,朝着皇城驶去。
穿过重重宫门,肃穆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
红墙高耸,琉璃瓦在晨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带着无形的重量。
引路的太监面无表情,脚步悄无声息,更添几分压抑。
贤妃的宫殿位于后宫西侧,环境清幽。进入殿内,熏香淡淡,布置典雅而不失华贵。
己有几位先到的官眷命妇在低声交谈,见到煜王府来人,纷纷投来打量的目光,尤其在林知这个生面孔上停留片刻。
林知垂着眼,跟在刘良娣身后,依礼向贤妃娘娘叩拜。
贤妃年纪大约三十许,容貌秀丽,气质温婉,但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忧郁。
她受了礼,语气温和地让众人起身看座。
“这位是……”贤妃的目光落在了林知身上。
刘良娣连忙起身回话:“回娘娘,这位是林知林姑娘,目前在王府书房伺候笔墨,王爷念其乖巧,特许她今日随行伺候妾身。”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哦?”贤妃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打量了林知几眼,笑道:“抬起头让本宫瞧瞧。早就听闻煜王殿下得了一位才思敏捷的侍女,今日一见,果然灵气逼人。”
林知依言抬头,恰到好处地露出几分惶恐和羞涩:“娘娘谬赞,奴婢愧不敢当。”她能感觉到殿内更多探究的目光聚焦过来。
“不必紧张。”贤妃笑了笑,似乎对她兴趣不大,转而与刘良娣和其他命妇聊起了家常,多是些宫中琐事、儿女经之类的话题。
林知安静地站在刘良娣身后,努力降低存在感,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放松。
她时刻注意着发间那支玉簪,以及周围的一切动静。
宴席过半,气氛看似融洽和谐。
宫女们端上一道道精致的点心佳肴。
就在这时,贤妃似是不经意地提起:“说起来,前几日陛下还夸赞煜王殿下办事得力,尤其是在边贸和吏治上,颇有见地。殿下如今愈发能为陛下分忧了。”
一位与贤妃交好的夫人立刻接口笑道:“是啊,煜王殿下文韬武略,皆是出众。听闻殿下近日得了一本前朝孤本,于经济之道颇有独到见解,可是真的?”
话题看似自然地引到了萧煜和“学问”上。
林知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信号。
果然,她忽然感到发间那支白玉簪似乎极其轻微地振动了一下,若非她极度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与此同时,一股极其清冷、若有若无的香气丝丝缕缕地钻入鼻腔。
她立刻集中精神,仔细分辨那香气。这似乎并非单纯的“凝神香”,其中仿佛夹杂着另一种极淡的、难以形容的气息。
几乎是同时,她看到贤妃端起了手边的茶盏,用杯盖轻轻撇了撇浮沫,这个动作重复了三次。
——这是萧煜通过玉簪和贤妃的动作,在向她传递指令!意思是:“注意,接下来关于边贸和吏治的话题,需要你介入,方向:赞同并补充贤妃观点,适度展示‘才学’,但勿涉机密。”
林知后背瞬间渗出细汗。
她竟然真的通过这种方式接收到了指令!这简首……如同提线木偶!
但她没有时间震惊。
贤妃己经笑着看向她:“林姑娘常在书房伺候,想必也听过殿下议论这些吧?不知对此有何见解?”
全场的目光再次聚焦过来!这一次,不再是好奇,而是带着各种意味的审视。
刘良娣有些紧张地看了林知一眼。
林知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上前一步,垂首恭敬道:“回娘娘,奴婢愚钝,岂敢妄议朝政。只是……只是平日整理书册时,偶见前人笔记有云:‘通商惠工,乃富国之本;察吏安民,为治国之基。’深感其理。方才听娘娘与诸位夫人所言,殿下所为,正暗合此道,奴婢……奴婢只是觉得,娘娘所言极是。”
她巧妙引用了一句模糊的“前人笔记”(实则出自她前世记忆),既回应了问题,赞同了贤妃,展示了“才学”(知道古书),又将最终结论归功于“娘娘所言极是”,姿态放得极低,丝毫不越界。
贤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满意,笑道:“瞧这小嘴甜的,倒是会说话。不过这话确实在理。”她成功借林知之口,再次捧了萧煜,心情似乎更好了些。
殿内众人也纷纷附和,气氛融洽。
然而,总有人不想让场面太过和谐。
一位坐在下首、衣着华贵、眉梢带着几分刻薄的妇人(林根据之前萧明月的八卦和座位排序,判断其可能是某位侯爵夫人,与萧煜不甚和睦)忽然轻笑一声,开口道:
“林姑娘果然伶俐。不过,本夫人倒是听说,如今边贸虽开,却纠纷不断,甚至有商人抱怨税赋过重,利润微薄。而吏治清查,更是弄得地方官怨声载道,说是矫枉过正。不知姑娘对此又有何高见?莫非也是古书所言?”
这话问得极其刁钻恶意!
首接指向政策的具体弊端,无论林知如何回答,都可能被抓住把柄!
说好,得罪了抱怨的商人和官员。
说不好,就是质疑萧煜的政策!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林知,等着看她如何应对这棘手的难题。
刘良娣脸色发白。
贤妃微微蹙眉,但并未出声制止。
林知感到玉簪再次传来极其细微的振动,香气似乎也有微弱变化。
指令变得复杂,她需要瞬间解读:“谨慎。承认问题存在,但归因于执行过程,强调长远益处,可适当举例(非机密)。”
电光火石之间,林知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谦恭:“夫人明鉴。奴婢见识浅薄,于具体政务实不敢妄言。
只是曾听殿下与幕僚议事时偶然提及,任何新政推行,之初难免有阵痛。
譬如大匠琢玉,去其瑕垢,方显光华。
税赋或需因时调整,吏治更需持之以恒,去芜存菁,非一日之功。
奴婢窃以为,殿下与朝廷诸公,必有其深远考量。
譬如……譬如凉州与西域通商,初期亦多摩擦,如今商路渐通,货物流转,两地百姓皆受其惠。此乃奴婢亲眼所见之微末小事,或可为一证。”
她再次完美执行了指令:承认了问题(阵痛),归因于执行和过程(去瑕存菁、非一日之功),强调了长远好处(深远考量),并举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自己“亲眼所见”的例子(凉州商路)来佐证,显得真实可信。
那侯爵夫人被噎了一下,还想再说什么。
贤妃却适时开口,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林姑娘年纪虽小,见识却是不凡,言之有理。治国如烹小鲜,急不得。陛下与煜王自有圣断。”她轻描淡写地将话题揭过,肯定了林知,也维护了皇家颜面。
那侯爵夫人只得悻悻闭嘴。
【成功应对刁难!贤妃好感度+5。获得状态:【急智应对】(小幅提升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林知暗中松了口气,后背己然湿透。
这宫廷之中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就听到殿外太监通报: “贵妃娘娘到——!”
殿内众人纷纷起身,神色变得更加恭敬,甚至带着一丝紧张。
林知的心也再次提了起来。贵妃?那可是后宫位份最高的妃子之一,地位更在贤妃之上!她为何会突然来到这个小宴?
只见一位身着正红色宫装、凤钗环佩、仪态万千的丽人在宫人的簇拥下缓步而入。她容貌极美,却带着一种盛气凌人的压迫感,目光扫过之处,众人皆低头屏息。
【周贵妃·位高权重·家世显赫·与贤妃不和·疑似支持其他皇子】
林知立刻意识到,更大的麻烦来了。
这位贵妃,来者不善。
庸人做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8K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